疫情防控小常识20条

如题所述

防疫小知识20条:

●生活规律:生活不规律易令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因此应保持充足睡眠,藉以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的作用。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开窗时间以上午9:00-11:00或下午2:00:-4:00为最佳,每天开窗3-4次,每次通风时间不短于15分钟。在室外无风的情况下开窗的时间应该较长些,保证室内空气产生对流。

●正确使用空调:使用空调时,房间温度最好控制在24-26摄氏度,且开启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使用空调的两小时以后开窗换气,保证室内外空气交换。避免冷风直吹,且要定期清洗空调。

●注意饮食:清淡饮食,戒烟戒酒。

●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消毒。

●保持厕所卫生:勤清洁厕所,马桶冲水前盖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地漏水弯有水。

●戴口罩:就医时,拥挤时,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最好购买正规企业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N95),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型号。

●勤洗手:通过洗手,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敬酒不闹酒,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处理食物时注意生熟分开

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频频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因此在处理生鲜/冷冻食物时要特别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在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监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尽量减少滞留时间。

●乘车期间,保持手卫生,尽量少碰触扶手等物体,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

●尽量使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付费。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束后,正确洗手,确保手部卫生。

●前往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时,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进入场所时按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等。列好购物清单,尽可能减少购物逗留的时间。购物、结账时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优先选择非接触扫码方式付费。乘坐电梯时,优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须乘坐厢式电梯,应佩戴口罩。

●清洁时别忘手机等小物件,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手机、鼠标、键盘等高频接触的小物件尤其要注意清洁,定期消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2

防疫小知识20条:

1、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3℃,请勿入楼工作,并到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3、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如何做?

必须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进行手卫生。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若天气允许,保持会议室通风,若不允许,会议时间超过一小时,则开窗通风1次,每次30分钟。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煮沸消毒。

5、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至少消毒2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减少接触公共物品机会,可用随身携带的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不参加聚会。

7、回到家中如何做?

摘口罩前先做手卫生,摘掉口罩后严格六步法洗手。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外穿衣挂在入门处,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

8、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9、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10、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大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擦拭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1、医疗场所如何做?

提前114或网上预约,减少候诊时间,戴好医用外科口罩,并带上手消液或酒精消毒湿巾,减少触摸医院物品,与其他就诊患者保持1米间隔,不与其他患者同时进入诊室,离开医院后立即规范手卫生,消毒手机、医保卡等。

12、接收信函、快递如何做?

戴医用口罩接收信函、快递,打开外包装丢掉,然后及时洗手。

13、科学出行如何做?

尽量错峰出行,提倡采用步行、骑行和私家车,减少公共交通工具。骑行时应和其他行人保持适当距离,注意手部卫生;乘坐私家车时增加开窗通风次数,如多人乘坐应佩戴医用口罩,注意手部卫生,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到达目的地后及时洗手,定期对门把手、车钥匙、方向盘等手接触频繁的部位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乘坐交通工具时分散就坐,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切记不可在车上吃东西,手不能乱摸车上物品,触摸公共用品后不触碰眼口鼻。到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避免长时间逗留在候车大厅或者站台,旅途中如发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干咳)人员要远离并及时报告,妥善保留旅行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14、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5、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进行扫码验码(健康宝、行程码)。无异常情况(发热、乏力、干咳、嗅觉减退、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此11类症状),且体温

16、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7、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用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8、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19、正确洗手如何做?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CDC及WHO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20、口罩如何选?正确佩戴如何做?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潮湿立即更换。选择二:医用外科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潮湿立即更换。选择三: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6-8小时更换,遇湿或污染随时更换。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其他:

1、生活规律:生活不规律易令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因此应保持充足睡眠,藉以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2、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的作用。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开窗时间以上午9:00-11:00或下午2:00:-4:00为最佳,每天开窗3-4次,每次通风时间不短于15分钟。在室外无风的情况下开窗的时间应该较长些,保证室内空气产生对流。

3、正确使用空调:使用空调时,房间温度最好控制在24-26摄氏度,且开启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使用空调的两小时以后开窗换气,保证室内外空气交换。避免冷风直吹,且要定期清洗空调。

4、注意饮食:清淡饮食,戒烟戒酒。

5、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消毒。

6、保持厕所卫生:勤清洁厕所,马桶冲水前盖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地漏水弯有水。

7、戴口罩:就医时,拥挤时,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最好购买正规企业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N95),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型号。

8、勤洗手:通过洗手,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9、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10、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11、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敬酒不闹酒,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12、处理食物时注意生熟分开

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频频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因此在处理生鲜/冷冻食物时要特别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13、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1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15、在车站、机场、码头等要主动配合监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尽量减少滞留时间。

16、乘车期间,保持手卫生,尽量少碰触扶手等物体,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

17、尽量使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付费。

18、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束后,正确洗手,确保手部卫生。

19、前往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时,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进入场所时按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等。列好购物清单,尽可能减少购物逗留的时间。购物、结账时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优先选择非接触扫码方式付费。乘坐电梯时,优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须乘坐厢式电梯,应佩戴口罩。

20、清洁时别忘手机等小物件,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手机、鼠标、键盘等高频接触的小物件尤其要注意清洁,定期消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