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历史期末考试题目 请教教我!!!

一 单项选择题
(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开发边疆加强统治
(2)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骞出使西域
B.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3)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5)下列不属于“明智”的是:
A.历史角色扮演
B.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
C.站在现在,以自己的好恶评价历史人物
D.以历史名人为榜样,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 改错(每题都有多处错误,请订正)
(1)都江堰修在长江上,是两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修建的
(2)公元前209年,刘邦在大泽乡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 农民起义,在公元前的207年项羽在牧野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秦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3)公元260年官渡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4)有人自编一个《梦回秦朝》的课本剧,有这样的描写:
公元前221年的一天,咸阳城内的一家小酒店,酒店内有一个客人拿着刀形币向店主买酒,说他要到国家东部的象郡去做太守
(5)这是洛阳道教胜地白马寺、洛阳的云冈石窟
三 填空
——————————————————————————
|皇帝 |提出建议者|措施的名称 |共同目的|
————————————————————— |
|秦始皇| |焚书坑儒 | |
————————————————————— |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请写出答案(带序号)以及原因
非常感谢!

一 单项选择题
(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B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开发边疆加强统治
因为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统治,巩固政权,而A的现象属于巩固统治的一部分
(2)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C
A.骞出使西域
B.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因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象征着西域部分地区的统治归入西汉,新疆属于西域的一部分,因此也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
(3)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B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因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迫使曹操无法统一南北方,使其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无太大影响.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B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因为三国两晋南北朝使其的政治主要特点是属于封建国家分裂,但同时又具备南北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5)下列不属于“明智”的是: C
A.历史角色扮演
B.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
C.站在现在,以自己的好恶评价历史人物
D.以历史名人为榜样,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因为C的做法过于盲目,没有按照历史评价人物的准则客观理智地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过于主观的立场不利于历史的传播与发展学习。
二 改错(每题都有多处错误,请订正)
(1)都江堰修在长江上,是两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修建的。
应将长江改为岷江,秦朝改为秦国
(2)公元前209年,刘邦在大泽乡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 农民起义,在公元前的207年项羽在牧野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秦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应将刘邦改为陈胜,牧野之战改为巨鹿之战
(3)公元260年官渡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官渡之战应改为长平之战
(4)有人自编一个《梦回秦朝》的课本剧,有这样的描写:
公元前221年的一天,咸阳城内的一家小酒店,酒店内有一个客人拿着刀形币向店主买酒,说他要到国家东部的象郡去做太守
刀型币应改为圆形方孔币,东部应改为西南部
(5)这是洛阳道教胜地白马寺、洛阳的云冈石窟
道教应该为佛教
三 填空
——————————————————————————
|皇帝 |提出建议者|措施的名称 |共同目的|
————————————————————— |
|秦始皇|李斯|焚书坑儒 |巩固统治,加强思想上的中央集权 |
————————————————————— |
|汉武帝|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统治,加强思想上的中央集权|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0
1, 西周分封制→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目的:富国强兵
● 内容:Ⅰ,鼓励农民开垦荒地,重农抑商,惩罚懒惰;
Ⅱ,废除世袭特权,奖励军工;
Ⅲ,建立县制;
Ⅳ,编定户口。

3,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答: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武力手段统一全中国,并采取中央集权的人。
1、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 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2、历史影响

秦朝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从此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两千多年血与泪的黑暗中。

4,汉武帝大统一→
政治:发布“推恩令”
经济:统一制造五铢钱,收回地方的盐铁经营权
作用:巩固了统一

5.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阳关以西、葱领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PS,从当时的长安到敦煌,玉门关和阳关后分为2条路线.
一条到疏勒(新疆喀什)-大宛(中亚)-向北.
另一条到鄯善(新疆若羌)-于*(新疆和田)-葱岭(帕米尔高原)-安息(伊朗高原)

6,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改革的背景:
面对民族融合的趋势,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均田制把一些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对社会秩序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政治上:整顿吏治。有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清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达到鲜卑族和汉族进一步融合的目的。
(3)、评价:
北魏孝文帝在这次改革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他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7,隋唐科举制度→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的),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废除了以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科举制,加强了皇权。)
唐代科举制的实施;
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辽、金、元科举制度的演化;
明清科举制的颓废……
~~囧~~
科举制度的废除
清光绪31年,即公元1905年,上谕废止科考。从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设进士科开始,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09
1.B 2.C 3.B 4.B 5.C
这几道选择题都很简单的 ,第一道题是常识,统治者采取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其余几道需要你仔细看课本。
二改错
1.是在岷江中修筑的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
2。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 农民起义的是陈胜。 巨鹿之战
3。长平之战
4。圆形方孔铜钱。 因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统一货币 使用圆型方孔铜钱。
5。佛教

1。秦始皇 焚书坑儒 建议者是李斯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议者是董仲舒
2。共同目的是巩固统治。
这几道题目需要你留心书本上的细节知识,多背背书就能找出答案。
还有几道题就是有固定答案的,比如上面选择第一题和填空题,只要是统治者采取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第3个回答  2009-01-09
1b2c3b4b5c
1岷江2陈胜吴广3公元前长平之战4应该是半两钱,不太清楚5佛教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汉朝董仲舒
第4个回答  2009-01-09
1.b
2.a
3.a
4.a
5.c

二.改错。

(1).是在岷江中修筑的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
(2).是陈胜说的,不仅他一个人领导,还有吴广。而且是在巨鹿之战中。
(3).长平之战
(4).是圆形方孔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