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柯伊伯带,探测器拍下真实画面!这就是太阳系边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曾经的人们以为我们所在的这片大地就是宇宙的中心,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逐渐发现以往的“地球中心”学说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认知,于是 “日心说” 应运而生。早日心说确实解决了一些天文学上的问题,但是也在人类的 历史 上引起了 巨大的思想震动

等到我们发现太阳也不是宇宙中心的时候,人们已经逐渐接受了我们的 宇宙在不断“扩张” 的概念。现在就连天文学研究者也无法说清宇宙具体的大小,它的中心在哪里,但人们获得的知识却越来越多了。


唯物辩证法 中我们可以得知,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不断地的运动当中, 静止只是相对的 。不光我们身边的事物是如此,整个物质宇宙也不例外。 曾经有一些研究者无法接受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物质从一开始就是固定的

但是随着人们对于宇宙研究的加深,人们开始明白 大爆炸的学说是可靠的 ,整个宇宙到现在都还处在 膨胀 之中, 各个天体之间都在逐渐相互远离 。终有一日,我们的宇宙将会来到 “终点” ,也就是 “热寂”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放在更加接近地球的宇宙空间中,看看我们的恒星系,也就是太阳系吧。太阳系是我们的恒星, 吸引着地球和众多的天体围绕着它运行 。而太阳自己也并不是完全恒定不动,它也在 围绕着银河系中心缓缓转动 ,只是周期实在是太长,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而已。

根据科学家们的推测,太阳形成至今已经大约有 50亿年 了,差不多处于一颗恒星的 “壮年”时期 。这个时间显然比宇宙的整体寿命短得多,那么太阳系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呢?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历来都有很多种说法,现在被学界所广泛接受的是 “星云说” ,简单来说就是太阳系的整体是一同形成的,而不是现有太阳再有其他的行星。

起初这里只有一片巨大的分子云,但是在之后产生了 引力坍缩 坍缩的中心形成了太阳 ,而其他质量较小的部分就形成了太阳系的其他部分,比如行星、小行星等。我们的地球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系其实是 一个整体 地球和“永恒的”太阳同样古老


在人类不断加深对于太阳系的认识之后,我们对于其中的天体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就拿 冥王星 的的发现和“地位改变”来说吧,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发现它的时候,人们将其列为了 太阳系第九大行星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冥王星还有一颗 和它大小相仿的卫星“卡戎” ,而一些和冥王星大小类似的天体,比如 阋神星 ,也没有被列为行星。于是在2006年,人们 将冥王星“降格”为矮行星 ,这正说明了我们对于太阳系的认知越来越完善了。


除了对比较大的天体有所认知之外,我们对于那些更小的天体的运行和分布也充满了兴趣。比如我们发现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有一个 “小行星带” ,这里大约分布着 50万颗小行星 ,它们 形状、成分和运行方式都各有不同

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对其进行编号、分类,试图从中找到更多关于太阳系和宇宙运行的奥秘,未来还有希望去开发在这些小行星上的 稀有资源 ,为人类的发展添砖加瓦。实际上除了小行星带以外,太阳系中还有一个类似的天体分布区,那就是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的概念最早由荷兰裔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提出,在他的设想里,这是一个 在太阳系外围的,主要由冰构成的小型天体带 。在柯伊伯提出这个设想之后,众多的天文研究者开始了自己的寻找,终于在上世纪末发现了处于柯伊伯带的天体,证明了 柯伊伯的猜想是正确的

在发现了这个天体带之后,人们并不满足于只对其进行远距离观测,毕竟距离还是会产生很多问题和误差。于是,人们开始 设想发射一个能够接近柯伊伯带的探测器, 探索 “外太阳系”


对于人类来说,远日行星是相当神秘的。海王星、天王星,包括矮行星冥王星和柯伊伯带由于离太阳实在是过于遥远,我们很难直接通过观测去掌握更多的信息。

尽管人类发射的 “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 曾经飞掠过它们,但是毕竟当时的探测器制造技术有限,而且能源供应也不是很充足,我们对于这些遥远天体只是“走马观花”。于是在 2006年 的时候,美国发射了 “新视野号”探测器 ,对远方进行 探索 。


“新视野号”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对于人类来说还十分神秘的冥王星,以及和冥王星相伴相生的卫星“卡戎”。同时, “新视野号”探测器也将抵达柯伊伯带,对这里的物质进行研究

为了节省时间,“新视野号”探测器是 人类 历史 上制造过的起始速度最快的探测器 ,它也不负众望地在不到十年的飞行之后就到达了冥王星附近, 近距离拍摄了冥王星的清晰照片 ,填补了人类在冥王星研究方面的一系列空白,为人类的太阳系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完成了冥王星的 探索 任务之后,“新视野号”探测器开始向着柯伊伯带进发。这次它的任务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在宇宙中旅行,而是去往柯伊伯带中的一个天体—— 1997LK ,也被称之为 “天涯海角” 。这是位于柯伊伯带中的一颗小行星,外表十分奇特:看起来 就像是一个横放的葫芦,由一大一小两部分组成

研究者们虽然早就观察到了这颗小行星,但是却一直无法确定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而这一次经过“新视野号”探测器的近距离观察,我们基本可以确定 这颗小行星是在两部分相撞之后融合而成的


除了奇特的“天涯海角”之外, “新视野号”探测器还拍摄了柯伊伯带的其他景象 。根据“新视野号”探测器传回的信息显示,柯伊伯带中的天体基本上都 被厚厚的甲醇、冰层覆盖 ,其 温度能够低到零下两百多摄氏度


因为它们 几乎接受不到太阳的热辐射 ,在我们看来无比热烈灿烂的太阳,在远日地带看起来也不过就是一颗比较亮的星星而已。这也说明,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可能有生命存活, 太阳系的生命只能够存在于温暖的地带


那么, 寒冷的柯伊伯带是不是太阳系的边缘呢?并非如此,其实太阳系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大得多

在太阳系形成的时候,引力坍缩的最外部,也就是原始“星盘”的最外部还有一些残骸和碎片存在,它们的分布十分散碎,但是却 实实在在地在太阳系的最外围构成了一层“云” ,这就是 奥尔特云 。奥尔特云中主要是一些彗星,这些彗星的活动并不算活跃,呈现出一 种相当稳定 的状态,静静地“包裹”着我们的星系。


那么,人类有机会进入奥尔特云一探究竟吗?很遗憾,如果是按我们现在的 科技 水平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 即使是走得最远的“旅行者1号”也还要数百年才能够到达奥尔特云 ,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早就和它失去了联系。

至于要 脱离奥尔特云到达外层的星际空间 更是一个 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 需要花上数万年的时间 。由此可见,我们星系虽然在整个宇宙中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已经非常庞大了。


人类现在已经在 探索 宇宙起源的奥秘 ,能够 计算出可观测宇宙的大小 ,能够知道像是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怎样在更大的天文学概念中运行,但是 暂时无法制造出能够在短时间内飞出太阳系的飞行器

我们理论和实践之间似乎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也无需因此而灰心丧气,因为 理论的研究正是进行实践的基础 ,我们现在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迟早这些知识能够在未来转化为具体的技术,为人类的进步添砖加瓦,这在发展的 历史 中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人类的存在在整个宇宙中是如此渺小,但我们却有独属于这个物种的特质,也就是 勇气和求知欲 。勇气让我们能够不畏艰险去挑战极限,而求知欲让我们 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 ,能够 不断地前行 ,将我们的文明建设得更加辉煌。

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我们的文明或许真的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们的 历史 长度、生理结构 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相信在未来,我们还会获得更多关于我们存在的这个宇宙的知识,也能够 去往更远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