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为失学孩子而奔走?

如题所述

在湖北省武汉市有这样一位老人,他除了自己节衣缩食,捐资5万多元,帮助107名山区贫困学生外,还12年如一日跋涉在秦巴山山区,行程20多万公里,为失学的孩子们奔走呼号,发动社会各界138个单位、900多人助学,使近千名失学孩子重返学堂。他就是被称为“希望老人”的武汉市离休干部江诗信。

1987年,他自费参加摄影培训班学习。毕业后,江诗信开始在郧西一带采风,主要想拍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组成“家乡美”影展。他到鄂西北大山深处采风时,看到一个不满12岁衣衫褴褛的孩童,赤脚走在山坡上放猪,江诗信举起了手中的相机,“苦孩子”的组照诞生了。后来他一打听,才知道那名女孩叫罗娇娇,因为家里穷而辍学在家。面对石条垒起的课桌和冰冷的石凳,江诗信泪如涌泉。

1991年初,江诗信在红安县采风,在华河镇熊家河村,他看到小姑娘张晓丽在家门口一边煎药,一边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左手不小心伸进了药罐,一下子被药水烫起了一串水泡。江诗信经过了解,才知道她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患病长年卧床不起,只好辍学回家。江诗信动情了,连忙挤出100元路费送给她。

1992年秋,国家实施“希望工程”,江诗信将张晓丽等3名孩子作为自己的救助对象,每人每学期各寄20元学费。当时他月工资仅有100元。次年春,江诗信再次来到熊家河村探望张晓丽,在村西头,一个放牛的男孩子跪在江诗信的面前:“江爷爷,我知道您是好人,您也供我上学吧。”从那一天起,江诗信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拿出了家里所有能拿出的钱和衣物,开始做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让更多的失学孩子读上书。

江诗信决心在有生之年,资助100名贫困学生。

有人说:山里的娃就是江诗信的命,他的魂早已被大山牵走了。他一年中有9个月不知疲倦地到鄂西北、鄂东北山区逐村寻访贫困失学儿童,遇到哪家孩子在地里干活,他不由自主地前去打探失学原因,执著地帮助孩子们圆各自的读书梦。12年来,江诗信的行程超过了20万公里。

江诗信资助的孩子,都住在大山沟,去邮局取款很困难,因为一些原因,许多失学儿童得不到他捐助的钱。于是,江诗信开始送钱上门。有一年,江诗信经过两个多月5000多公里的穿行,为学生们送去了学费和社会捐赠的衣物,在准备返回武汉时,一个跟头栽倒路旁,被人发现后将他送到当地一家私人诊所,打了半个月的针,才见好转。

江诗信深知,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他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贫困山区还有那么多上不起学的穷孩子。江诗信多次到边远山区,走访中小学和贫困学生的家庭,拍摄图片400多幅,用旧挂历背面做成展板,在武汉等地巡回展出,请更多的人加入他的助学行列。

十几年来,江诗信动员组织了138个单位900多人同他一起共献爱心,直接、间接捐助了1028名辍学孩子,这些孩子90%都成为“三好学生”。

当世人把过多的镜头转向一些光彩夺目的明星时,江诗信正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悄悄地帮助着别人。他的助学之举实际上是为我们的未来点燃了希望。一个人的能力虽然很小,但是,只要他能真心地关注别人,救济别人,他的精神力量却是巨大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