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太节省是种怎样的体验?

如题所述

就是心疼,感觉爸爸妈妈太苦了,辛辛苦苦一辈子对孩子好对父母好,对自己却能省则省。我现在已经经济自立,从十八岁上大学开始就不从家里拿钱了,因为没有什么爱好开销四年靠学校发的生活费伙食费过的很好,期间爸爸妈妈给我买过一台笔记本电脑,两部手机,每次我说把这些钱给爸妈他们都生气。还有每次开学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塞一些钱在我手里我说自己有钱啦根本花不到,他们还是硬要我拿着,以前会在上车前偷偷把钱藏在家里的哪个角落,火车开了再打电话告诉他们钱在哪里,后来再大一些就觉得这样不好,应该给爸妈对孩子表达爱的机会不然他们会失落,我就会拿着这钱等到学校了逛逛网店给爸妈买些时令水果,或者衣服鞋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8

勤俭节约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变好,

节俭

但是老一辈还是时刻教育我们要忆苦思甜要勤俭持家。很多宝妈宝爸为了不让孩子变得爱花钱,也是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限制孩子的零花钱,或者不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还有一些父母过犹不及,想出了很多省钱的怪招,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教育专家告诉我们,父母有一些节俭行为其实对孩子影响很大,正在毁掉孩子的格局和未来,可见有的时候过分省钱并不好!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基本不会提出任何要求,花费开销也是非常少。小叶对自己的这种教育很是满意,觉得孩子非常节俭非常懂事。但是等孩子上了学,小叶才发现问题所在,别的小朋友都是大大方方的交朋友,而自己的孩子却非常自卑,不敢和人说话不敢交朋友,做事也是畏手畏脚的。小叶眼中的乖巧懂事,最终使孩子变得自卑不堪,本是好心,谁成想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可见,有一些节俭的行为正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第2个回答  2020-06-02

父母太节省,那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衣服穿了洗、洗了穿,有的都破损了,也舍不得甩掉。还比如,舍不得用电,晚上有时家里是黑乎乎的。再比如,舍不得用水,等等。当然应该理解父母的省吃俭用、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但也要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现在生活改善了,经济富裕了,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应该去享受生活。

第3个回答  2020-06-02
父母太省是一种让人难忘的亲切的思念的体验,那种体验会在自己越来越老的时候更加清晰,更加让人回忆,父母太节省让我们在生活富足后有感恩,有共鸣,有回忆,有爱。父母常常一餐变三餐地吃,一块面做出的棉裤让孩子们穿个遍,家里的鸡珍是定要留下来给父亲那个壮劳力吃的,那时候每个父母都会蒸馒头做大酱的手艺,如果没有父母的节省就没有我们的未来。父母的节省是一种爱的体验,他们为孩子们攒出了房子,攒出了家电,妈妈不肯吃好的苹果,一度让我认为苹果是软软的,直到有一天吃熟透了的苹果,才知道苹果是硬硬的。那是一个一分钱等于一斤黄瓜的时代,没有父母的节省节俭,就一定没有我们的今天。
第4个回答  2020-06-18
在物质匮乏的家庭里长大的父母,对钱和物看得比生命和人情还重要。尽管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步入了小康生活的家庭也能过得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他们依然节衣缩食。节俭可以使父母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是他们能为自己保留的尊严,形成习惯让他们感到舒适和自在。他们通过省吃俭用弥补青少年时期因为缺衣少食的恐惧,唯有存集积着东西,生活才能安定、心理才有底。他们习惯于把节俭冠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激励自己和下一代。然而,我们崇尚不浪费地球资源不代表就要苛刻对待自己,过度节俭就像蚕啃食桑叶一样,对自己和子女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过度节俭不是一种美德,而是心理疾病。为什么呢?每天读写绘,探索和发现生活的美。欢迎点上方关注百家号:呗妈美学

一、过度节俭危害身体健康。有多少家庭的父母,生活好了每次煮饭还是煮太多,隔夜饭菜舍不得倒还继续吃。衣食住行只挑最便宜的,质量差些价格低廉也没关系。他们从来不会理会“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无好货”、“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我的闺蜜因为婆婆过度节俭省小钱花大钱,几块钱的发芽绿土豆舍不得扔,又不肯削去太多土豆的肉,煮的时候为了省火又没煮透,全家人吃了都中毒了住进医院,花了大几千块人民币。而老人煮饭不开油烟,舍不得扔掉过期的食物,买特价的腐败的果蔬,长期吃不新鲜的食物,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问题,即便没有急性中毒也给身体累积了不少毒素,老人一旦出现健康问题,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子女的精力去照顾,然而他们永远不愿意去思考这样的健康问题。

二、过度节俭影响子女身心。坏了的东西、旧了的东西舍不得扔也舍不得捐。比如使用过期的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器,大量囤积废旧物品在家中,遇到商家促销打折和免费的活动一窝蜂的疯抢,买了一堆没有用的东西还津津乐道便宜实惠。而他们又给自己套上一个神圣的理由:“把能省的都省下来,留给孩子。”然而事实是父母省下来没有几个钱,却让孩子养成了吝啬和索取的习惯,不懂得生活也不会感恩。而明明自己有能力给孩子提供小康的生活,却让子女吃穿用度用最差的,容易让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上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感会伴随一生。“人穷穷自身,心穷穷三代。”不要让过度节俭这种病,祸及到下一代。与其把钱财留给子女,不如把对生活的信心、赚钱的本事、理财治家的方法教给子女,留给他们美好的生活向往和生活的热情体验。父母日常生活该吃的吃,该换的换,该用的用,合理的生活支出并非铺张浪费,子女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拥有健康的身体,那将比任何的经济支持更有力。欢迎收藏和转发本文。

三、过度节俭影响亲子关系。在子女眼中,父母的形象是固执啰嗦,过分节俭,过分在意安全。子女心疼父母劝说又不愿意听,反过来骂子女不孝顺或冷暴力不搭理子女,看子女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各种不入眼,谁伺候他们都不会令他们心满意足。尤其是婆婆对待媳妇,无论怎么做都觉得她不懂得勤俭持家,不配当家里的女主人,即便媳妇花她自己赚的钱,又买好东西孝顺公婆,依然也会被说花钱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而对于隔代的孙辈,老人又是无比的宠溺,自己舍不得吃穿也会给孙辈用,“麦当劳的汉堡多贵啊,我们去隔壁小店买一个汉堡才五块钱,我不吃你吃吧”;“奶奶给你买的衣服忒贵了,我们以前哪有那么好呦!”;“你同学要到家里来玩,快把好吃的收起来不要让他们看见。”然而孙辈大都恃宠而骄,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尤其是当老人花了钱又絮絮叨叨嫌贵,在孩子面前指责他们的父母不会持家乱消费,孩子更觉得他们抠搜小气、花钱心不甘情不愿,对自己其实没有那么的爱。而儿女又会觉得父母这样做对孙辈的价值观消费观影响极其不利,也会因为教育问题的分歧而闹得不愉快。

四、过度节俭心态越过越穷。过度重视金钱而错失了提升自己学历和遇到贵人相助的机会。为了赚快钱和眼前的短暂利益,而让子女过早放弃学业早早从商务农;等家庭经济稍微好转,不敢投资扩大经营,也不愿意花钱进修大学打通职场晋升的通道;不会家庭理财,赚了一点小钱全部存起来,不肯花不肯借人周转;重要的场合因为舍不得花钱错过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没有眼光导致他们的生活一直在贫瘠的区域循环,做人做事情以金钱物质衡量,花钱少了就值得去做,花钱多了就不愿意去做,花了冤枉钱捶胸顿足,全然不顾长远的利益和身体健康。而这种过度节俭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审美和情趣,每天如同陀螺一样辛苦周转,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没意识到人生苦短,对自己要好些,他们对子女的爱也是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