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区分中国人脸能力很差?

如题所述

‍‍

异族效应,是指无法分清外国人的长相。这是由于我们在知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知觉窄化”。从表面看来,“异族效应”和“脸盲”的表现都是认不出人,前者认不出异族的脸,后者认不出大部分的脸,貌似只是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但是实际上,产生原因大不相同。分不清外国人的长相通常被称为“异族效应”。这个现象早在1991年就被D•斯蒂芬•林德赛等人发现了:人们对于同种族面孔的记忆力比对不同种族的要好。之后研究者一直想要找到“异族效应”产生的原因。2002年,奥利弗•帕斯卡里斯等人通过对6~10个月大的婴儿的“其他物种效应”研究,解释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原来我们在知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知觉窄化”。

研究人员运用这个范式实验发现,无论出现的是人脸还是猴脸,6个月大的婴儿对新异面孔的注视时间都显著长于熟悉的面孔,这表明6个月大的婴儿对人脸和猴脸都能进行很好的识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成人的实验结果:成人对人脸有很好的识别能力,但对生、熟不同的猴脸的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成人不能识别猴子这一非人类的面孔。这说明,成人对人脸的识别优于对非人脸的识别。采取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东西方面孔记忆编码的差异(DM效应),从而阐明异族效应的神经机制。14名被试学习和再认东西方面孔照片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记住与否,西方面孔产生的早期成分(潜伏期70~220ms)在头皮额部有一个比东方面孔更为正向的变化,表明在此阶段更多的资源分配于异族面孔,支持异族效应产生的特征选择假说。无论东方面孔还是西方面孔,记住与未记住相比较,则在额部和顶部产生潜伏期在晚期正成分(LPC)范围的正走向变化,但西方面孔在240~320ms潜伏期范围内,DM效应较小。另外,东方面孔在枕部诱发出一个明显的负波N260,而西方面孔产生的N260很小甚至没有,反映了大脑对不同种族面孔的编码机制有所不同,因而可能被称为“种族特异波”。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8
‍‍

认识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你不会一直盯着他脸部的细节。(对于美女我更不会,因为怕被认为是变态)那么我们如何区别新认识的陌生人,就是从一开始我所说的身高身材气质之类的第一感官来进行区分。随着认识的加剧,再贴上一些性格的标签,对于脸部细节也会越来越清楚。然而换位思考,我们对于白人黑人这些不同肤色,呆在国内很少见的外国人,我们如果并非情况特殊见得不会很多的人种。我们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就会是黑人啊,好黑!接着是,哦,女的耶,不过好黑不好看。即使好奇地盯着看ta的发型身高看老一会。过一天让你找在十几个黑人中找到前一天看到的。反正我是认不出来所以是因为我们少见他们这类人,所以给他们打上的标签更为广泛模糊。

对于一个我们大中国的陌生女孩纸。我的标签可以是比我矮一个头,头发不长没有卷,脸肥嘟嘟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小巧有点可爱,肤色很白不黑,身形丰满,笑起来很好看应该是个活泼的女孩纸。然而对于一个白人陌生人,我的标签是美国的,白人,比我高,头发棕色,是我的外教。没了相同的,美国人也是这样认识看待我们。在他们看来中国女孩纸总是很现年轻(我也觉得白人黑人女孩很显老)。但是却很难分辨出谁是谁,因为两族人民都觉得贵族人民的脸上细节好比打上马赛克。模模糊糊。

‍‍
第2个回答  2018-01-08
‍‍

这个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美国人看中国人,同样作为中国人,好多时候看到黑人我也是傻傻分不清楚~哈哈好多欧洲人同样不懂辨别亚洲人的各种面孔,也就是不同肤色的种族互相辨别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举个在我身上发生过的囧事,专业俄语的我在学校里口语老师是个大眼性感的俄罗斯妹子,她的男朋友也是我们学校的留学生,而问题来了,她男朋友的脸在我看来俄罗斯小伙都长那个样,每次都分不清,曾经一度我以为我的口语老师有好几个男朋友尴尬脸,这种种族脸盲症也叫作“异族效应”,曾经我把乔丹和科比弄混了好多年哈。这种异族效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很难化解的。但是相比较异族,对于本族同肤色的人脸我们就很容易辨识。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