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金矿床和五星山金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如题所述

无论是五凤金矿床的脉状、网脉型矿体,还是五星山细脉浸染型矿体,虽然都沿着断裂带分布,受断层构造控制,但矿体的厚度、品位沿走向和倾向都有较大变化,存在断续再现的现象,在什么地方容易形成富矿体是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进行成矿预测的前提条件。为此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如下:

(1)北东向主干断裂与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交会部位,岩石破碎强烈,为热液活动的良好场所,如北东1号断裂与北西33号、58号和53号断裂的交会处。

(2)断裂构造弯曲部位,有利于热液中矿质的沉淀结晶作用的进行,同时受挤压扭动作用的影响,岩石多具碎裂、压碎现象,为细脉、网脉充填提供了条件,故对成矿有利,如五星山北西向断裂帚状构造的转弯部位,或南部断裂沿走向之弧形弯曲的外侧部分。

(3)断裂性质对矿化富集的影响,对于不同性质具有不同的富集规律:

1)张扭性断裂,其形成的空间及特征都有利于成矿,往往形成较厚的矿体。

2)压扭性断裂,压扭性断裂一般由于断裂面比较窄不利于矿体富集,但在断裂面发生弯曲的张开部位,断裂两侧岩块的弯曲发生虚脱的部位有利于成矿。

3)糜棱岩化及片理化带,当其作用应力消失之后,曾一度张开形成密集的裂隙,常有细脉充填,但含金品位一般不高,在本区只可作为次要的控矿构造。

(4)断裂多期叠加活动对矿化富集的影响,一般单一活动的断层不形成富矿体,但可以形成矿化蚀变带,只有在断层再次或多次活动,并且是性质不同的活动时,才会形成富矿体。如北东1号矿体就是在先期压扭性逆断层的基础上,叠加后期张扭性正断层之后,成矿热液再次叠加形成的富矿体。又如北西33号矿体是在先期张扭性正断层的基础上,后期张性正断层再次活动之后,成矿热液再次叠加形成的富矿体。五星山1号矿体就是在北西向压扭性逆断层的基础上,叠加后期张扭性正断层之后,花岗细晶岩和次安山岩侵入,然后张扭性正断层再次活动才形成富矿体。

(5)断层产状发生变化时形成富矿体,通过对北东1号矿体观测,在平面上当断层产状走向由北东转向北北东时,矿脉膨大(图5-1);在剖面上当产状倾角变陡处矿脉亦膨大(图5-2,图5-3)。

(6)当多期多种蚀变叠加时形成富矿体,一般青磐岩化带不形成矿体,但却是成矿的前提条件;在五凤矿区硅化-冰长石化-沸石化和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在五星山矿区硅化-冰长石化-沸石化及黄铁绢英岩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水云母化带一般在矿体附近及其两侧,是近矿围岩蚀变,为富矿的间接标志。

图5-1 五凤金矿床北东1号矿化蚀变带沿走向变化规律

图5-2 五凤金矿北东1号矿体环形坑道北出口2m处矿体厚度变化素描图

图5-3 五凤金矿北东1号矿体1号沿脉穿坑道中矿体厚度变化素描图

(7)细脉密集叠加时形成富矿体,一般单一的硅化带品位较低,当由石英、冰长石和方解石细的密集网脉叠加其上时往往构成富矿体。早期的硅化带或石英脉一般构成单脉,其品位较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