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不正经」的招生指南/宣传?

最近西北工业大学导师邵典在知乎发了自己的「不正经招生指南」一下子爆火,如何看待其新颖的招生风格?其真实学术水平如何?是否推荐大家报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8

为了生源,他们是什么招数都用,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宣传。

1. 招生指南:我们的学校不仅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还有超级无敌的校园美食,每天都有新鲜的烤鸭、烤鱼、烤串等等,让你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美食盛宴。

2. 招生宣传:我们的学校是全球最牛逼的学府,我们的学生都是天才中的天才,如果你想成为这个世界的精英,就来我们学校吧!我们保证你会成为最耀眼的明星!

3. 招生指南:我们的学校有最好的设施和最先进的技术,你可以在这里学习到最新的科技知识,成为未来的科技领袖。

4.生宣传学校是全球最有趣的学府,我们的老师都是超级有趣的人,他们会让你在学习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让你爱上学习!

5. 招生指南:我们的学校有最好的校园环境和最美的风景,你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最美的自然风光,让你的学习之旅更加愉悦。

6. 招生宣:我们的学校是全球最有爱的学府,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超级友善的人,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好的朋友,让你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不正经的招生指南和招生宣传,仅供参考。当然,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招生宣传,不要被华丽的词藻和夸张的宣传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

第2个回答  2023-05-08

在现今大学招生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备受大学招生文化俩兜售,而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一些不正经的招生指南或宣传,以下是几个例子:

1. 以毒物名义作为招聘营销手段

早些年曾有一所女大学用“毒蕾丝”、“毒芬太尼”等毒品的名字作为招聘营销手段,惹来了不少争议。这种恶劣的营销方法不仅严重违反道德,而且有擅自传播毒品文化的嫌疑,给社会和学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 夸大自己的优势

某些学校宣传上会夸大自己的优势,比如“全国知名”、“高校排名领先”等。有些学校还会夸大自己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等,实际情况与宣传相去甚远。这种虚假的宣传手段不仅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而且有误导消费者、降低社会公信力的风险。

3. 强调“零分考生”等特殊招生政策

一些学校在宣传招生政策时,会强调“零分考生”、“特招生”等政策,夸大这些政策的实际影响力,吸引学生和家长报名。这些政策实际效果有限,仅供极少数人享受,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此,夸大这些特殊政策的作用,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错觉。

4. 推行“第一志愿必录”

有些学校会在宣传中强调自己的“第一志愿必录”政策,即如果学生将该校设为第一志愿,就可以被该校直接录取。这种宣传手段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迷惑和误导,同时还可能导致大量学生一昧追求报考这些学校,从而加剧竞争。

5. 引人入胜,拍马屁式宣传

有些学校会在招生宣传中使用各种声光效果和流行文化元素,使广告看起来更加吸引人。除此之外,还会不断地夸奖自己,比如“我们是崭新一代的”、“在行业中领军”等等。这种拍马屁的宣传手段虽然让人有好感,但实际上很难让学生和家长做出明智的选择。

总体而言,大学招生宣传手段应该以真实、实事求是的方式进行,重点强调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不是采用不正经、误导消费者的手段获取高报名率。这也是建立健全的大学招生市场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3个回答  2023-05-08

1、名师“名不副实”

有些教育机构在招生简章上说学校课程是由某某名师讲课,可是当你报了名,实际到学校上了课,你才发现所谓的名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的甚至根本就没什么教师资历。

所以大家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不要轻易相信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者贴吧论坛调查了解,以免上当受骗。

2、夸张广告宣传

不要轻信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它很有可能是一个虚假广告,比如:“报名包你考试过关”、“上完一个月保准成绩提高”等等。

这些夸张的宣传广告都是机构为了招揽生源而肆意夸大的培训效果,背后保准都是套路,当看到这些广告时需谨慎!

3、假借名校招牌

现在不少中介机构利用消费者渴望上名校但对教育体制不熟悉的盲区,利用学生和家长对国内名校的信任,在招生时大打各种名校招牌策略,与消费者玩“文字游戏”以混淆视听,不少家长因为这样的噱头就上当受骗。不要等到交了巨额培训费、发现了套路想退款时,却由于缺乏协议约束而吃了哑巴亏。

4、报班容易退班难

报班容易退班难是现在教育培训机构的常见现象,而且现在的培训费用普遍偏高,学费制定标准也不明确,一旦落入套路则很难再从培训学校那里退学费。所以大家在报名缴费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各种协议,签署相关的合同!

建议大家在培训报名缴费时,一定要与对方签署相关协议,并且保留发票收据这些文字证明,一旦报名入学后产生纠纷才能维权。毕竟现在教培行业鱼龙混杂,如果只是口头承诺没有文字记载,只会让教培行业的骗子更有机会赖账。

第4个回答  2023-05-08

随着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招生宣传中的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也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学生和家长,也会损害教育机构的声誉和形象。下面我将从原因、影响和避免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首先,造成招生虚假宣传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机构为了争取更多的学生,而采用了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的手段,从而误导了学生和家长。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市场的了解不足,对教育机构的信任度较低,容易被虚假宣传所蒙骗。

其次,招生虚假宣传对学生和教育机构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对学生而言,被虚假宣传所误导,可能会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教育机构和专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压力增加等问题。对教育机构而言,虚假宣传会破坏其声誉,降低其市场竞争力,甚至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

最后,要避免招生虚假宣传,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教育机构应该坚持宣传真实、准确、合法的信息,不夸大事实,不虚构数据,不利用不法手段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应该强化自身的品牌形象、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良好的口碑和学生满意度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此外,要加强教育市场的监管,加强对招生宣传的审核和监督,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违法行为。

举例来说,一些教育机构可能会虚假宣传其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比如一些培训机构可能会宣传自己的教学质量为全市最高,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认证和评价;一些大学也可能会夸大自己的学术声誉和教学水平,但实际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并不如宣传所说。这些虚假宣传会误导学生和家长,让他们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综上所述,招生虚假宣传的行为会对教育市场和学生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教育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关注和处理。教育机构应该坚持真实、准确、合法的宣传信息,加强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建设。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市场的监管和监督,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市场环境,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益和利益。

第5个回答  2023-05-08

不正经的招生指南宣传实际上非常普遍,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情况:

第一,夸大其词的宣传。

比如可能会夸大某个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吹嘘学校的师资力量或学生的就业前景,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这种类型的宣传通常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为目的,让学生误以为这个学校特别优秀,从而入学。但是实际上,宣传内容与学校的真实情况之间或许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会给学生带来失望和困扰。

第二,过于依赖名校光环的宣传。

一些学校可能就并不是名校,但是为了吸引学生,他们会夸大自己与名校合作的机会,或者利用名校教授的影响,这导致学生对这个学校产生一种偏见。但是,只有这个学校已经获得了严谨的教育认证才能保证其教育的质量,而并不是因为它依赖名校的声誉就变得优秀。

第三,虚假的宣传。

这种宣传可能是对学校的环境、资源及金融支持等优势过于渲染,甚至捏造假事件并进行宣传,以便吸引更多的报名者。实际上,这些宣传内容是虚假的,学生有可能会因此报名而承受经济和时间上的浪费。

第四,谎言的宣传。

谎言的宣传可能会对其他学校进行污蔑,以便更多的报名者选择自己的学校。这种宣传对学生的选择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会使他们更难作出正确的决定,无形中将其限制在一个单一的信息环境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