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言文怎么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3

1. 台湾教材欲删文言文是如何受阻的

台教材欲削弱文言文 国台办发言人诵古文名句回应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在台湾各界的一致反对下,台湾的教育部门没有能够按照计划来调降台湾高中语文课本当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想问一下您对此有什么样的评论?谢谢。

安峰山: 一段时间以来,台湾有股势力一直处心积虑地在课纲、教材等问题上来做手脚,遭到了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我们多次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我们两岸共同的根和魂。

中华传统文化就像珍藏在我们两岸故宫中的民族瑰宝一样,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 记得从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都教育我们要熟读唐诗300首,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为什么要学古文?就像网上有一段文字讲的,当我们看到眼前的美景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说,“哇,真美。”

当我们要去表达我们个人的志向时,我们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满脑子只知道升官发财。

当我们遇到感情的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而不是只会说“蓝瘦香菇”。所以我想,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潜移默化,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人文精神和我们气质修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个人的基因。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这次台湾岛内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比例的争议,岛内的多数舆论都认为,这实际上并不是一场单纯的“文白之争”,而是岛上的一些势力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又一次“去中国化”的动作。其实质就是要“灭其文”、“灭其史”,最终来一点一滴的去磨灭深刻在台湾社会,特别是台湾年轻人心中的中华文化的痕迹,让台湾的年轻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因此我要再次强调,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搞“去中国化”,图谋割裂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只会伤害台湾社会,荼毒台湾的年轻一代,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2. 台湾高中文言文占比维持45%至55%吗

台湾“课审会”9月9日大会决议:语文课文言文比例维持原有的45%至55%;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将不再限于原有的四书,可包括五经或诸子百家等相关选文。

此前几周,在审查2019年12年义务教育课纲时,高中小组向“课审会”提案,将高中语文课文文言文比例由45%至55%降到30%以下、必读古文由20篇降为10到15篇,具体篇目由网络投票决定。投票结果为得票高的前10篇,只有4篇是之前课纲的选文《桃花源记》《赤壁赋》《鸿门宴》《岳阳楼记》,其他6篇都是新增和与台湾相关的文言文。

台湾课纲削减文言文占比非此一次,2011的课纲已经削减过。有台湾教育者指出,此次如再降至30%以下,文言文占比就是大陆的小学标准了。

台教育主管部门在9日的记者会上披露,在最后的表决时,47个委员中,有13票同意彻底删除文言文,21票同意维持文言文占比为40%到50%,15票同意为30%至40%,16票同意在30%以下,均未过半数,不予通过。因此,最后定案为教育主管部门提案的45%至55%。

此次语文课纲文言文占比引起极大争议,一是削减文言文被质疑政治凌驾教育专业,外行领导内行;二是此明显的“去中国化”意图引起社会不安。现在课纲定案,争议暂时告一段落,台湾社会对此结果多数表示赞成。

3. 台湾民众如何看待删减高中文言文比例的

台湾十二年新课纲将于2019年实施。

在语文领域,台湾教育研究院课程研究发展会研修小组经过两年的研究拟将文言比例订在45%至55%。然而,当课纲审议进入教育主管部门课程审议会程序后,高中分组却建议调降上限,减少“推荐选文”篇数。

这一荒唐行为近来在台湾社会引起轩然 *** ,遭到舆论强烈反对。台湾教育界人士连续召开记者会,呼吁民众不要支持。

台湾学者发起“语文是我们的屋宇:呼吁谨慎审议课纲”联署,呼吁不要裂解限缩研修小组提出的草案,知名作家白先勇、诗人余光中等人也加入联署。 。

4. 外国人能懂得了文言文的意义吗

汉文用文言书写主要是比较方便。至于翻译,其实不是问题,因为文言不等于诗,而是一种叙述,完全可以被翻译成外文,就像完全可以被翻译成白话一样。

汉文使用象形文字的特点本来就是言语多文字少,口头和书面是两回事,不然书写很麻烦,白话文比文言不知麻烦多少倍。而且文言是中国语文的根,你学好了,语言能力自然会更好。并且没有文言学习,那语文是在教什么?

语文的文言文比重应上升到80%,说白话写白话是时代的需要,但是学习语文没有文言学习根本不叫学习。

ps:文言教育这方面应该多学学台湾。

5. 文言文和白话文哪个好

文言文与白话文 近日,教育部长杜正胜与诗人余光中有所谓「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近日,教育部长杜正胜与诗人余光中有所谓「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这个问题与「上国文课到底有没有用?」一样,是课堂上常常遇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与「上国文课到底有没有用?」一样,是课堂上常常遇到的问题。 有时是某个较会议论的学生偶然冲出的愤慨话,有时是下课后、考试前听到某一个角落发出的叹息声!有时是某个较会议论的学生偶然冲出的愤慨话,有时是下课后、考试前听到某一个角落发出的叹息声! 有时是自己故意发问,学生彷佛得到喧泄之口,但又听不进、听不懂正规正矩的说明。

有时是自己故意发问,学生仿佛得到喧泄之口,但又听不进、听不懂正规正矩的说明。 让国文课程与学生之间永远存在一些无奈与代沟。

让国文课程与学生之间永远存在一些无奈与代沟。 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问题,当初推行白话文运动的人,都是有文言文基础的,他们抛弃传统,寻求兑变,意欲改革,对文言文加以挞伐,最后白话文嬴得胜利,现在举目所见所有的书面语言都是白话文,文言文成为死物。

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问题,当初推行白话文运动的人,都是有文言文基础的,他们抛弃传统,寻求兑变,意欲改革,对文言文加以挞伐,最后白话文嬴得胜利,现在举目所见所有的书面语言都是白话文,文言文成为死物。 从现在眼光看来,这些五四健将都是能出入文言,而来运用白话系统。

从现在眼光看来,这些五四健将都是能出入文言,而来运用白话系统。 但对接下来受新式教育的学子而言,大家都从通用的语言---白话文出发,再来学习文言文,如此一来,与文言文的距离岂能不远?但对接下来受新式教育的学子而言,大家都从通用的语言---白话文出发,再来学习文言文,如此一来,与文言文的距离岂能不远? 当文言文距离远了,却也正好代表文言文作为古董的价值,作为通往文化内涵的重要钥匙。

当文言文距离远了,却也正好代表文言文作为古董的价值,作为通往文化内涵的重要钥匙。 没有具备的能力,不见得一定要具有,但这个能力如果牵连到龎大文化内涵时,这个能力就有其重要性了。

没有具备的能力,不见得一定要具有,但这个能力如果牵连到厐大文化内涵时,这个能力就有其重要性了。 当五四健将挞伐文言文、鼓吹白话文时,他们没有失去这个钥匙,他们只是觉得仓库里的东西不适用那个时代,他们可以随时打开来,取出他们认为有用的,也可以随时关上,把认为无用的重新关在黑暗的历史里,或放在阳光下好好晒一晒、打一打。

当五四健将挞伐文言文、鼓吹白话文时,他们没有失去这个钥匙,他们只是觉得仓库里的东西不适用那个时代,他们可以随时打开来,取出他们认为有用的,也可以随时关上,把认为无用的重新关在黑暗的历史里,或放在阳光下好好晒一晒、打一打。 因为古老语言承载著古老思想,古老思想代表著一种传统的庄重与典范,庄重与典范成了压迫与负担,正是要改革的时候。

因为古老语言承载着古老思想,古老思想代表着一种传统的庄重与典范,庄重与典范成了压迫与负担,正是要改革的时候。 另一方面,古语言不容易为一般贩夫走卒所理解,有碍知识的普及、流通,在中国文化处於烈强侵凌的情况下,藉著白话文能让国民文化素质的快速普遍提升。

另一方面,古语言不容易为一般贩夫走卒所理解,有碍知识的普及、流通,在中国文化处于烈强侵凌的情况下,借着白话文能让国民文化素质的快速普遍提升。 就像鲁迅在〈狂人日记〉尖锐的发言:吃人。

就像鲁迅在〈狂人日记〉尖锐的发言:吃人。 文言文,在当时成为某一种吃人的符码。

文言文,在当时成为某一种吃人的符码。 现在这种符码形象,还在某些人心中,即使时代已经不同了,因为五四后的人们,认为仓库内的东西无用,其实是因为已经丢了这把钥匙、无法打开仓库之故,而不是它们会「吃人」。

现在这种符码形象,还在某些人心中,即使时代已经不同了,因为五四后的人们,认为仓库内的东西无用,其实是因为已经丢了这把钥匙、无法打开仓库之故,而不是它们会「吃人」。 所以现在来讨论白话文与文言文,已经不能以五四时期的问题为问题了,而是:文言与白话确实产生断层与隔阂,以及文言这柄钥匙它能开启的仓库,是否对我们还有用?所以现在来讨论白话文与文言文,已经不能以五四时期的问题为问题了,而是:文言与白话确实产生断层与隔阂,以及文言这柄钥匙它能开启的仓库,是否对我们还有用? 前面是文化历史为我们带来的问题,后者是文化素养需求的问题。

前面是文化历史为我们带来的问题,后者是文化素养需求的问题。 但是讲「有用」与否,是最容易迷思,也是最困扰的地方,常常会陷入偏狭的成见之中,因为如今「有用」的价值普遍地与就业、赚钱连上关系,一些超越金钱价值的价值,一直被漠视与无知对待,即使大学教授内心怀著这种无知之见者,所在多是,更何论在学校里的青涩小儿!但是讲「有用」与否,是最容易迷思,也是最困扰的地方,常常会陷入偏狭的成见之中,因为如今「有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