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如题所述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呢?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求我们在就业之前,应该对以下几个相关问题,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1、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既是同学们对单位的各项条件的要求,如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劳动强度的选择,也是单位对同学们所具备的条件,如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道德品行、待人接物的态度、思想觉悟水平、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等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就业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在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就业单位提出的要求,要选择基本一致的单位。切不可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在学校里,同学们必须刻苦锻炼,培养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到推荐就业时,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号入座。

2、树立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切不可追求一步登天。
人生就像走路一样,要从第一步开始,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标。任何单位对招聘的员工,总是让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在工作中考察他的品行、能力、素质,根据他的表现和工作需要,逐步安排晋升并提高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这个过程,既是单位对他的了解过程,又是毕业生表现自我的过程。有的同学不了解这个过程,他们刚到单位,就想着要拿高工资,又极不乐意在实际操作中去多吃苦,这是不现实的。试问有哪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会这么冒失地把高工资岗位交给一个他并不十分了解的,还没有表现出实际能力也没有对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员工呢?就业时如果执着于这样的单方面的追求,不肯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对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3、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切不可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同学们在学校中确实从事了某个专业的学习,想找一个专业十分对口的工作去发挥才能,这是可以理解的。学校在推荐安排就业时,也尽量按专业对口去安排。但是,实际需要与我们的专业所学的往往难以做到完全吻合,丝毫不差。毕竟我们还要服从单位的实际需要才行。所以,我们在就业时,只能要求大的方向上的专业对口。努力用我们在学校中培养起来的素质去适应工作需要,做出成绩。如果所要求从事的具体工作完全跟学校所学的知识要一致无二,量身定做,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极不现实的。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以理性心态对待就业形势,不怨天尤人,不怨众多竞争对手抢饭碗。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自身学会看待社会,看待别人,又如何从社会正确对待自己。只要不过分强调自我,调整好就业心态,你就必定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定位。退一步说,即使开始定位不准,你认为找到的并不是最理想的单位,然而,只要你能认识到首份工作只是人生事业的开端,是今后发展的起点,你就必然不会过分计较,不会后悔。

2.用现实眼光选择单位。找到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理想的单位当然好,但这种单位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今天选定的单位明天也许又不满意。对某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单位,实际上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成功成才。而有些同学互相攀比,总怕自己的选择吃了亏,这山还望那山高,结果是更吃亏。相反,在强手如林的单位不一定有很多的锻炼机会。对于这样的选择,有同学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实际上,凤尾虽漂亮,但只不过是装饰的部分而已,而鸡头虽不扬名,然而它确确实实能带动自身成长壮大,成为一唱天下白的雄鸡。换句话说,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特点找准位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先立业后必成事,而且很可能成大业。

3.树立自主、自立、自强思想。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如何择业信心不足,甚至有依赖思想。这反映于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说了算。对于今后都是独生子女的毕业生来说,充分征求父母意见是应该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是正常的,我们表示理解。但应该看到,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求职愿望过分理想化,不切实际,干涉甚至控制了子女的选择,造成我们的毕业生择业思想模糊,挑三拣四,举棋不定,一些同学因此丧失了许多良好机会,造成到头来选择余地越来越小,这种做法也扼杀了一些毕业生的自主性,难怪有些同学懊悔地说:“进大学选专业完全听父母的已错了一次,毕业择业又服从父母意愿,真是错上加错。”对受过高等教育多年的毕业生来说,应在征求亲属意见的基础上,保留自己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

4.找到有发展前途,适合自己个性、能力发。其他方面的条件基本符合的单位就是理想单位,选择这样的就业就是好的就业。 择业是大多数毕业生踏入社会要走的第一步。怎样走好这第一步,选择一份既切合自身实际,又称心如意的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住择业“五忌”:

1忌仓促上阵 一定要有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充分准备。思想上要有自信心;物质上,必需的证件和资料要准备好,应聘被录取后的路费、生活费等要提前准备好。

2忌眼高手低 要客观估价自己的能力,把握机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过份强调专业对口,要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先蓝领,后白领。

3忌互相攀比 你的同学或同乡找的单位或待遇比你好一些,如果你有攀比的思想就放弃现在的机会,结果你会一事无成。

4忌轻信受骗 有的同学由于自身原因,对学校推荐就业的单位不满意,就到不正规的人才市场或职介所去求职,“病急乱投医”,往往受骗上当。

5忌要价过高 如果你选中了中意的单位,工资待遇上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要有长远的眼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2
应届毕业生如何确定职业方向呢?应届毕业生数量每年都按不同比例在不断攀升。很多大学生纷纷感慨,就业难。其实不论是应届生还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职场人,最重要的是提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清晰规划。这里面包括几点!一是爱好兴趣,其次是专业,最后是学历。还有就是认清市场形势和新形势下的就业背景。目前在择业竞争压力下,除了少数幸运儿一开始就选到了适合自己的领域外,还有很多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仍旧彷徨的奔波在就业市场上。有的至今没找到工作,有的找不到工作,干了几天不合适,于是又来找工作。现在线上也有很多人才招聘平台,你总能看到同一个人在求职。关于这种现象,我说几点关于择业问题的认知吧。

第一点,认识自己很重要,对自己有要求很重要。认识自己是你在未来职场的身价对自己有要求,是你对未来有清晰的目标。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可能需要我们用毕生的时间来求索。但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认识自己这件事。在我看来,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困惑来自于对自己认知的不清楚,以至于没有真正为自己负起责任。如果能留有一些精力来认识自己,收获一定超出预期。

第二点就是职场探索期的收获。出入职场的零到三年属于职场探索期,在这期间,即便选错了行业也没关系,但不要毫无收获,也不要把探索期随意拖长,职场探索期应该有的收获,是对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有清晰的认知。找准职业方向和赛道,并且有中长期的职场规划。
第三点、就是不要过于着急,选择了一个职业,要有时间段的去坚持。我们公司同样也会招到这样的员工。面试的时候信誓旦旦信心十足,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要么遇到难度,觉得自己不胜任,要么认为自己学到了。该到另外的公司去看看学学了,因而辞职了。这样的择业者太着急了,刚入职一个月工作到底是什么还没有摸出门道,就急于判断这个工作不行,职业生涯还没开始,就匆匆给自己设限,接触不久矣。为全面掌握不多急于跳槽,礼物不够乱,则判断,不要过于着急,用心思考,脚踏实地,会走得更远。
第四点,不要为焦虑买单。如今,社会太多人贩卖焦虑了,我们能做到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不为焦虑买单。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一生都无法成为top 中人,但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快乐的生活,不应因别人的一番言论而焦虑不堪,让自己和家人活得舒服更重要。毕竟焦虑并不会让你更好,只会消耗你的精力,得不偿失的乐观应对一切的人和事。云雾后面就是曙光,时长很长,人生也很长,不必拘泥于自己的能量。以何种方式体现,不必拘泥于到底做什么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发挥出越来越好的水平,这样的工作就是我们想要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