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很久没读到这么深度探讨关于人性本质,复杂人生里所做出的决定与认知,及对于自我产生误解从而影响性格命运的好书,值得再读,真是开卷有益,醍醐灌顶一书道尽所纠结放不下过往,可能早读此书,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抉择。

人生实苦,快乐是短暂的,人类时刻追求不满足感,一切对于万事万物的认知做法选择是人类基因所控,基因需延续发展而操控你行为背后的模式,如一双看不到的手在掌控你的人生,而当你身陷其中不自知这一原理时,会对于自我日常行为及所思所想,不如意不顺遂,对于产生自我意识行为并没有完美诠释,对于当前情境下复杂心情产生情绪与情愫与自我要求产生不匹配而情绪低落与自我讨厌,其实,也是人类基因所造成你。

而你的大脑是由七大模块组成:自我保护、吸引配偶、留住配偶、社会地位、关爱亲戚、疾病预防,你的日常所做出的决定与选择不是你的决定,是由大脑这七大模块当事件产生时,七个模块互相争夺,最后谁上位由谁主导你的行为模式。是不是第一次听到此言论及真理,有一种如负释重的感受,对与错,好与坏不是现在的我造成的。

而对于万事万物的本质,对于个体真实本质探究与评判也是由人性基因所主导,因人类成为高级动物进化后,对于本质探究是人性第一要素及天性使然的。而人类往往因大脑七大模块所主导,对于万事万物会产生固有模式与认知,第一印象客观判定起决定主导因素。

认为一个好,这个人做什么都对,就算做出不符合常规的事,也会认为他有不得以苦衷是有原因的,第一视觉印象起主导作用,从而会做出偏误与本质认知,自我不自知行为与人辩解争论甚至钻牛角尖行为时常发生,多样性人生填满你的日常,而你的自娱自乐行为,自我在毫不知觉下越走越远,而当你读此书知道明白了人性对于万事万物本质是天性,会释怀些吧!

你所认知的觉察的当下人和事,一切所经历的并不是真实与可控的,要试着放下偏见与意念,审视当下,多一些同理心,在觉知中去体会个体,走出过往认知偏执,学着从幻觉中寻求真相,摒弃不健康的和感觉,放下对万事万物先入为主的判断,来澄清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从而成为更幸福的人。

作者在探讨人生哲理哲思同时,也走进佛教,由佛教层面贯穿人生,那如何与之相结合,让人真正开悟呢?

自我是由五蕴组成,自我就是五蕴:色蕴:人的身体。受蕴:人的基本感情,快乐或痛苦。想蕴:人的基本感知,视觉或听觉。行蕴:人的想法和行为。识蕴:人的意识

当你身体产生疾病疼痛时,你自己可以让它停止好了吗?不能,所以自我不受你控制,你也无法主导,你没有真正的自我,无我也就是说没有自我,自我是虚幻的,感觉才是激活模块,驱功人类行为的最高头军师。

一切是幻境空无的,而空无也是虚幻的。而因果关系注定有因必有果,无我、空无、极乐、涅槃等即色即是空,既然一切都是虚无,空的,那你的人生还计较那么多干什么?此时是不是有种恍然开悟的觉醒,虽然沉睡认知已久,但此时多少会有些内心波澜与涟漪吧!从这一层面是不是很容易理解佛法。

生活中的“幻象”主要来源于我们的大脑,这是基因的本能。但也恰恰是这些蕴藏在基因中的本能,才造成了人类的幻觉。这一类的“幻觉”会让我们迷失在容易逝去的短期快感中,从而无法自拔。

而此时书中作者告诉你:怎样更好生存,明辩真理,不被头脑控制,要时常冥想,而习练冥想,会让你不被情绪控制,让大脑幻觉不在控制你的行为,一切是由基因人类所造成,让你处在无我与空无的境界,认清这个世界和认清自我。

在冥想中放下事物判别好坏,专注呼吸投入冥想之中,时常做冥想,利于放空大脑,让大脑与身体同时放松与休息,不断去察觉事物背后真正本质,明辩是非,与自我和解,放下评判心比较心,感恩当下,内心明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