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资料

~~求李大钊资料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牺牲后,1933年由党在白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万安公墓内。新中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万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5
北京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1922年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出席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于北京。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1979年8月21日,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为一小三合院,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其中北房东屋为李大钊夫妇的卧室,东耳房为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的卧室,东厢房北间为李大钊长子李葆华的卧室,南间是客房。西厢房为李大钊的书房。
李大钊故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在后宅胡同居住的时期,是李大钊人生事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他异常忙碌的时期。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名重当世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者和思想家。在此期间,李大钊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包括共产党三大、国民党一大等,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不算讲课),到广州、上海、武汉、洛阳、天津等地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当年,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李大钊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曾在李大钊的书房内召开。
党史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李大钊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等一系列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先例,他的大量论著,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李大钊自己非常喜欢这处住宅,这里是他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最快乐、最开心的地方。李大钊的次子李光华、幼女钟华出生在这里,他的长子葆华、长女星华都是在这里耳濡目染,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文物局、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李大钊故居的保护工作,斥资实施李大钊故居居民搬迁、文物修缮工程。
在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李大钊故居于2007年5月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正式对社会开放。

河北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建于1881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 1010.1平方米。 系冀东农村典型的穿堂院形式砖木结构建筑,周围有砖墙环绕。故居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 东侧三间厢房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学馆旧址,西侧为碾棚。自中院往北至后院,又分为东西两个半院,李大钊住东半院,西半院是其三祖父李如璧的住所。中院有东厢房三间,李大钊就诞生在 此房的北间屋里,屋里陈列着李大钊母亲的遗物。
东厢房北面为三间正房,西边一间是从中院到后 院的穿堂屋,另外两间为住室。室内陈设的是李大钊夫妇及其祖先的遗物。李大钊幼年时期和结婚 以后,曾长期在这里居住。后院东边有两间厢房和棚子,厢房为贮藏粮食的地方,李大钊经常在这里 读书、习字、写文章。西院是李大钊革命事迹陈列室,陈放着李大钊生平照片、手稿、书刊、遗物 及有关资料。
李大钊纪念馆 坐落于乐亭县新城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是:牌楼式南大门、功绩柱、导向柱、浮雕、三十八级台阶、序厅、瞻仰厅以及东西展厅。这里建筑风格融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并与园林绿化相结合,朴素、简明、大方,体现了大钊同志的精神风范。
李大钊纪念馆既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陈展,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是研究李大钊的中 心,又是独特的旅游景点。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58年7月1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为缅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烈,建立了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同年故居就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李大钊故居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维修。1982年7月23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大钊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茹珍监造的。故居坐北朝南,成长方形。高阶台,黑大车门,分为三进的宅院、大门、后门、两侧与厢房、正房之间是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墙围砌而成。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均称;大门、二门、后门,错落有秩;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无华淡雅。是一座具有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穿堂套院。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2米,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
大门和二门之间为前院。有东厢房三间,曾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私塾的学馆。靠南有一猪圈。西边有两间一明的敞面碾棚,内有过去家中用过的石碾一盘。�
进二门为中院,有东厢房三间。1889年10月29日(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李大钊同志就出生于此房的北间屋。室内陈设展出的板柜、掸瓶、座镜等是李大钊母亲周氏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南面的两间一明,摆放着当年李大钊祖母和母亲使用过的织布机一架。靠南间放有祖先及父母的牌位。中院北面是六间相连的正房。东面三间是李大钊同志长期居住过的屋子。内屋两间一明,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生活气氛。按原来的生活风貌陈设展出了李大钊祖父留下的桌、椅、板凳、顶箱立柜、板柜等家具,还有李大钊夫人赵纫兰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其中室内陈列展出的李大钊生前使用过的一个茶叶筒和在日本留学时买的一对茶盘;1924年1月在广州参加第一次国民党代表大会时买的一对樟木箱子以及在北大工作时买的一把藤椅最为珍贵。�
过正房后门是后宅。后宅又从中间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院墙从南到北分成两院。两院又各有样式相同的后大门。后宅的东院有两间东厢房和两间敞面棚子。厢房是李大钊家中过去盛粮食的房子。李大钊童年时为了安静,时常在此屋读书、写字、作文章。因此,此房也称为李大钊童年时期的书房。棚子是当年家中放农具和备杂物用的。�
故居纪念馆的西半院,从南至北,原来是李大钊三祖父李茹璧的房产。后宅的西院没有建筑物。中院的三间西正房和三间西厢房建筑形式与东侧大体相对称,原为李大钊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李大钊纪念馆落成后改为复原陈列。乐亭县李大钊故居,不但是李大钊同志诞生和幼年成长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李大钊接受了严格的家教,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是萌芽于这一时期。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病逝,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逝,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的幼年成长,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大祖父李茹珍在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村里的人们对李茹珍有这样的评说,称他是一位为人正直,刚直不阿;办事公正,好打不平;治家有道,教孙有方,备受大家尊敬的老人。�
正是由于李茹珍有这样的思想品格,所以对李大钊幼小时期的培养教育影响极大。生活上关怀,用心备致;家教上严格,用心良苦。�
当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文字知识。开始,每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到五六个字,后来发展到一二十个字。完不成任务,不是罚站,就是罚劳动。由于严格的家教,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就能熟读、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了。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然而更突出的一点是李茹珍在教养李大钊的过程中,注意对李大钊思想品格的培养。在教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给他讲说怎样做人的道理。并且李茹珍还注意让李大钊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有助于思想品格形成的人与事。随着李大钊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强,李茹珍时常利用茶余饭后,给李大钊讲述当时的国家大事,社会上的大事。李大钊的表姑薛范氏回忆说:“那时我大舅时常给我们讲起他过去经历的事情,他讲当时社会上的新鲜事儿。”她说,当时讲的有洋人怎样欺负中国人,中国的皇帝多么无能,中国就要不中了,要让洋人占了等等。我大舅还告诉我们,中国人要不让洋人欺负,就得向洋人斗争,可斗争就得要有能人领导。就这样,天长日久,在李大钊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要反抗,要斗争,要救国救民的火种。正如李大钊后来在《狱中自述》中所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1900年李大钊与赵纫兰成婚后在故居安家。1905年,李大钊离家到永平府中学读书,之后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直到任职北大后1920年因建党工作繁忙,为了便于生活和工作,才把夫人及子女从乐亭故居接到了北京。�
1927年4月,李大钊被奉系反动军阀杀害后,他的夫人赵纫兰也多次受到敌人的迫害。赵纫兰为了把孩子们养大成人,不得不从北京返回乐亭故里,仍居住在当年与李大钊共同生活居住过的屋子里。就这样,李夫人与孩子一直在这里又生活了6年。�
1933年4月,由地下党秘密组织及李大钊同志的家属和生前好友出面,为李大钊在香山万安公墓举行公葬、李夫人接到消息后,赶到北京参加了这次送葬仪式,由于悲痛万分,辛劳过度,于同年5月病逝于北京。�
李大钊同志的长子李葆华早已参加了革命,后来乐亭李大钊故居院里就有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次女李炎华带着两个弟弟李光华、李新华在这里生活了多年。�
解放后到1958年建立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之前,这十来年的时间里,李大钊的子女们都相继长大成人,参加了革命工作。继而在李大钊故居院内居住的主要有李大钊的亲友以及村里无房的村民。一直到1957年开始筹建李大钊故居纪念馆时,他们才相继搬出故居。�
现在,李大钊故居的前院、中院和后院,分别栽种着当年李大钊十分喜爱的藤萝、丁香、白玉簪等多种花木。这些花木,不但为保存李大钊故居的原貌增添了生机,同时为前来瞻仰、参观李大钊故居的各界人士,留下了良好的自然风貌印象。每年5月,前院的藤萝与中院的丁香竞相开放,置身院中,花香沁人肺腑。这些花木都是李大钊同志生前十分喜爱的,因而,参观的人们对这里的花木便产生了特有的炽爱之情,睹物思人,观花敬人,对先烈的无比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近几年来,到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人次不断增加,广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群众。另外还相继接待了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几个国家的友人以及港、澳、台侨胞的采访、参观、学习。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下设办公室、资料室、接待(群工、群宣)室、服务部等主要机构。现存文物、资料、图片、题词、题字以及字画等720件。�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现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旅游胜地。
第2个回答  2009-03-09
李大钊小故事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来到人间时,父亲李任荣就因患肺病逝世;刚过周岁,母亲周氏又因感伤过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钊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时管教李大钊甚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他接受大热天上房顶举着沉重的木杈翻麻等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成长影响很深。

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加以严格的教育。扫雪、教歌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两则小故事。

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李大钊对他的女儿和儿子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孙:“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可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是越扫越有劲……

孩子们渐渐长大,上学了。李大钊又非常注重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心灵,用歌曲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使孩子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个晚上,他稍有空闲,就将儿子李葆华、女儿李星华喊进书房,先要他俩将当时在学校学的歌唱给他听,孩子们高兴地唱起了喜欢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们亲爱的孔德,啊,我们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园,你永是美丽的王国……”李大钊听完歌,没有一句夸奖,只是幽默地说:“北河沿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我天天到北大去,都从那里经过,里面常泡着死猪、烂狗,臭烘烘的,怎么能说是孩子们青春的花园、美丽的王国呢?这个歌子太不现实了,这不是培养孩子们睁着眼睛撒谎吗?”接着,他就教孩子们唱《国际歌》。他一边弹琴,一边用低沉的声音唱着。他说,声音不能太大,让街上警察、暗探听见,他们会把我们逮起来的。他不仅教孩子会唱,还把歌词大意讲解给孩子听,并且用家乡一位穷苦大伯一年辛苦到头,全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例子,帮助孩子领会歌词的意义,加深印象……结果,没教唱几遍,孩子们都会唱了,而且深深地爱上了这首珍贵的歌!

让家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李大钊的家教故事

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1889 — 1927)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又是位著名学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对他一生的写照。 李大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以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长子李葆花 16 岁便参加革命,曾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政委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职;长女李星华,1932 年入党,长期从事教育和民间文艺的研究工作 ,是我党的优秀干部。

李大钊早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并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是社会名流。但他生活俭朴,“冬——絮衣,夏——布衫”,一个大饼,一根洋葱,常常是他的便饭,有人去他府上拜访,见他的幼女炎华,身穿红粗布小棉袄,外套蓝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里土气的,像个乡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名教授的女儿。有位亲戚对此很不理解,有次问起李大钊,他只是淡淡一笑说:“点种”“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当教授点什么种 ? ”亲戚迷惑不解。�

解放后,乐亭县第一中学师生访问李大钊故居时,这个亲戚向师生们谈到这件事。一位老师听后提议全体学生起立,他激动地说:“同学们,你们明白李大钊同志所说的‘点种'的意思吗 ? 他的种子,就是革命的种,共产主义的种!我们要让李大钊同志点的种,在我们心里开花结果。”直到这时,这位亲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李大钊所说的“点种”的真正含义。�

李大钊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真理,为革命事业培养“火种”,在家庭里,也教育子女要经风雨、见世面,努力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经常带领孩子去郊游,一同乘船、渡河、爬山,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开阔胸襟。�

有一年冬天,北京城雪花纷飞,大地披上了银装。李大钊对孩子们说:“雪下大了,你们快拿扫帚到院子里去扫吧 ! 要是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哇。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借雪吟诗,这比我小时候只能隔窗望雪作诗要好得多呀 ! ”

孩子们听了,一阵欢呼雀跃,立即拿扫帚出门。孩子的外祖母和母亲表示反对。外祖母说:“外面太冷,冻坏了孩子怎么办 ? ”李大钊却笑着说:“孩子们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何况人只有经常活动,身体才会有抵抗力。扫扫雪怎么会冻坏身体呢,呆在屋里不动弹,才更经不起风寒呢 ! ”李大钊说完,就带着儿女出了门。一边扫雪,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干得热火朝天。

古人说:“乐则生矣。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李大钊教育孩子,善于从孩子的特点出发,循循善诱,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从不刻板生硬,更不打骂孩子,从而使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大钊家中堂屋的北墙上,挂着一张富有诗意的画,画中有位少女怀抱琵琶在演奏,各种飞禽走兽闻声而来。李大钊十分欣赏此画,他绘声绘色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看,音乐的力量有多么大 ! 这个弹奏乐器的姑娘,只要手指轻轻拨动,就能引来美丽的孔雀、高傲的仙鹤、 凶猛的狮子老虎,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堂的鸟兽,他们一个个都被音乐陶醉了。人就更不用说 了。音乐不仅能陶醉人,而且还能鼓舞人心。”李大钊经常教孩子们唱歌。有次,他教孩子们唱的是教堂里的一首赞美诗,其中有这样几句 :禾捆收回家,禾捆收回家,我们就要欢喜禾捆收回家。他边唱边讲解:“你们看农民们辛辛苦苦地种下东西,收获的时候是多么喜欢呀 ! 他们忘记了辛苦,只有快乐。我们的革命也是一样,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们会像农民把庄稼收回家一样快乐呢 ! ”

李大钊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教孩子学音乐。有一次他带着葆华、星华去拍卖行买回一架旧风琴,由他弹琴伴奏,孩子们合唱了一首校歌。唱完后,李大钊说:“北沿河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你们校歌里怎么说它是孩子们青年的花园、美丽的王国呢 ? 这首歌的歌词太不真实了,这不是培养孩子们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 ”他借此机会教孩子们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等革命歌曲。教完歌还给他们讲解歌词的含义,讲解从事革命的道理。这种家教,寓教于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李大钊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注意运用“尊重”这种“最有力量” 的方法。他注意研究儿童心理,根据孩子们心理、生理特点,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有一年夏天,李大钊从北京回河北老家歇暑假,给孩子们每人买回一包礼物——笔、墨、方 格字帖。孩子们很是高兴,立即研墨展帖,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前写了起来。

这次是李星华生平第一次临帖写大字,所以她左临一张,看看不像,右临一张,看看还是不像,气得小脸发红,直想哭出来。她放下笔,躲到后院里偷偷地抹眼泪。这时李大钊和妻子发现星华在哭,但摸不清她为什么哭。妻子正好张口问星华,却被李大钊拦住了。他说。“ 女孩子的心理是很难揣摸的,你要是问她为什么哭,她不会告诉你的,你不要硬逼着问她。哭的原因不是很明显地摆在那里了吗 ? ”妻子莫名其妙。李大钊接着说:“我记得在一本什么书上看过: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一不留神,用小刀划破了自己的手指,这个小女孩立即把伤口包了起来,生怕别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发现,直到伤口长好了才给人看。你说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 这就是女孩的一种好胜心,你明白了吗 ? ”妻子这才恍然大悟。过了一会儿 ,李大钊把小星华叫来,一同走到八仙桌前,指着星华写的字帖微笑着说:“你的字写得很好,有点像魏碑帖上的。因为这是你第一次临帖,写得还不大整齐,笔画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字有的个儿大,有的个儿小,要是天天耐心练习,就一定会写好的。你看,你哥哥写得也不整齐呀,可是他不着急,沉得住气,只有这样,将来才会把它慢慢地写好。”

李大钊的话使星华受到很大鼓励,同时也使她了解到自己遇事不冷静,容易急躁的缺点。从此,星华不仅天天练习写大字,而且性情也变得比以前沉稳多了。
第3个回答  2009-03-12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四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一九二二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一九二四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四月六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
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着白色恐怖参加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被捕,甚至被杀害。
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垂不朽!
第4个回答  2009-03-09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