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怎么搞垮大清的?

如题所述

这句话不够准确,搞垮是主观故意,慈禧主观上并不想搞垮大清,因为搞垮大清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实际上她在极力维护大清。

历史的趋势是走向共和,慈禧在维护封建专治,不惜一切代价加强中央集权,把皇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客观上她延缓了清朝的寿命,但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发展。

恭亲王奕忻是洋务派的领军人物,他担任议政王期间,积极向洋人学习,努力跟上世界的步伐,做了大量工作,效果很好。但是,慈禧觉得奕忻抢了她的风头,于是开始整治奕忻。

奕忻经常找慈禧商讨国事,每次太监都为奕忻准备茶水,这次不知什么原因没准备,奕忻说久了,口渴难耐,不经意间,随手拿起桌上的水杯要喝,突然觉得不对劲,他拿起的是御用茶杯,于是赶紧放下。奕忻喝水未遂,以为没事,就没谢罪。对皇帝不尊,这就成了奕忻的罪状。

摸透慈禧心思的蔡寿祺上疏弹劾奕忻,慈禧借机撤销奕忻一切职务。奕忻工作没毛病,蔡寿祺所告全都是捕风作影之事,朝廷上下都为奕忻鸣不平,慈禧不得已,妥协了,恢复了奕忻的职务,但议政王身份还是被拿掉了。

奕忻是皇帝的叔叔,一心一意为国家,却被慈禧随便就给解职。伤心的奕忻从此以稳妥行事,不再锐意进取。

同治皇帝驾崩,没有子嗣。这时恭亲王奕忻的大儿子载澄十七,二儿子载滢十四,年龄上有优势,慈禧不选,却选了四岁的光绪,一方面她可以控制奕忻,另一方面她可以长时间垂帘听政。奕忻是个能力强,眼光远的人,假如奕忻的儿子能当皇帝,有儿子支持,奕忻就可以大刀阔斧地开展洋务运动,中国的发展会快很多。慈禧为了个人,再次牺牲国家利益。

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瓜分中国,为救亡图存,光绪皇帝开始戊戌变法,慈禧担心光绪变法成功会脱离自己的控制,于是处处钳制光绪,后来发动政变,拘禁光绪,杀死戊戌六君子。

当时的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向西方学习是正道。慈禧为了满足个人的权利欲望,为了个人享受荣华富贵,阻碍民族进步,国家发展,她的作为使中华民族在灾难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为了给他庆生,好多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吃的喝的都被众多的税所困扰。他的日常开销远大于军费指数,直接搞垮了清朝
第2个回答  2020-09-28
首先就是自己摄政,不交权再有就是大肆的挥霍使得国库空虚,最后就是一味的求和委全
第3个回答  2020-09-30
慈禧把用于建设北洋海军的军费拿去给自己过大寿,导致甲午海战时因为军备落后败给日本,全军覆没,是中国渤海黄海没有舰队驻守疆土,外国随意践踏我国。
第4个回答  2020-09-28
慈禧在欧美列强虎视眈眈准备瓜分大清的情况下,仍然花了很多钱来筹办自己的寿宴,使得大清最后战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