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上虞位于杭州与宁波之间,整个地貌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有些朋友想学习一些关于上虞的知识,那么,下面就来看看,上虞被称为什么之乡?上虞地名的由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虞被称为什么之乡
上虞被称为中国廉德文化之乡。上虞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杭州湾南岸,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虞舜的诞生地,东汉孝女曹娥“江以孝永”的典故绵远流长。上虞也是浙学廉源,大哲王充提出的“案古篡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写进巨著中的《论衡》清韵历久弥新,与现今力倡的清廉文化高度契合。
近年来,上虞区以新时代孝德文化传承地打造为统领,在孝德文化中挖掘、梳理、提炼本地丰富的廉德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廉德文化的时代价值,系统推进廉德文化价值理念弘扬、理论研究、产品和服务供给、创作宣贯、教育实践和集成展示“六大工程”,培育出“虞舜清风”廉德文化品牌。作为上级直接联系的“基层监督样本”,上虞正有序将廉德文化融入新时代上虞文化谱系,以廉德文化传承发展助力精神共富,实现基层监督质效再跃升。
上虞简介
上虞区,隶属浙江省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东北部,钱塘江南岸。东邻宁波市余姚市,南交嵊州市,西靠柯桥区、越城区,北濒钱塘江,与海宁市、海盐县相望,面积1403平方千米。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与北部水网平原面积参半,呈现出“五山一水四分田”格局。
上虞区是绍兴中心城市东部具有滨江特色、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新城区,是省级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绍兴商贸中心和浙东新商都。境内高速公路,高铁,铁路,港口,运河等一应俱全,嘉绍大桥使绍兴市纳入上海两小时交通圈。
上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东北部,钱塘江南岸。东邻宁波市余姚市,南交嵊州市,西靠柯桥区、越城区,北濒钱塘江,与海宁市、海盐县相望。全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方形,地跨东经120°38′26″~121°06′12″,北纬29°43′59″~30°15′56″,东西跨度44千米,南北跨度59.01千米,面积1403平方公里。
上虞区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与北部水网平原面积参半,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南部低山丘陵分属两支,东南系四明山余脉,较为高峻,覆卮山海拔861.3米,是全区最高点;西南属会稽山余脉,略为平缓,最高点罗村山海拔390.7米。北部水网平原属宁绍平原范畴,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米左右。最北端是滨海高亢平原,平均海拔10米左右。
上虞地名的由来
上虞地名仍跟虞舜有关,即:上虞是虞舜后裔的封地。
史书上不乏“上虞是舜后裔的封地”的记载。郭沫若考证出甲骨文中的“上虞国”,证明为虞舜子孙封地;北宋诗人华镇云:“舜之后封于会稽”;作于南宋的《路史》称:“舜之支庶或食上虞”;理学家朱熹亦曰:“上虞、余姚二邑皆以舜名,而虞之村墟特多舜迹者,疑其子孙所封。”
古代上虞县志全都持“支庶封地”说。著名的《百官镇》诗云:“风舞龙蟠耸碧峰,剡溪缭绕旧虞封,低绯野渡秦时日,出没斜阳舜庙钟。”诗中看到当时百官镇有舜庙,但作者也认为这一带是“旧虞封”。
《浙江古代史》云:“舜有庶子七人,分布在余姚、上虞、濮阳、余虞、西虞、巴陵、衡山、长沙等地。因此传说余姚、上虞都是舜后代所封之地。”
邻县余姚的地名由来,也可作为旁证。西晋时的《风土记》载:(余姚是)舜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另外,“余”与“虞”音同,余可能由虞演变而来,即余姚或等同于“虞姚”。
再从全国看,舜的国号为虞,中国地名中带“虞”字的大多是虞舜子孙的封地,最典型的例子是河南的虞城。据载虞舜晚年,以其儿子商均不足以担大任,把首领之位禅让给禹,夏禹继承虞舜的王位后,封了一块土地给其长子商均,商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商均死后葬于虞国城北13公里的地方,其墓至今尚存。到公元569年,隋文帝将当时的虞县改称虞城县。
虞舜的嫡长子封在中原地区的虞城,而支庶则封在比较偏远的地方。
其实上虞地名的由来,清代的《越中杂说》就明确指出:“虞舜支庶封于余姚,又封于上虞,以虞称国,故曰上虞。”上虞之名中“虞”是指此地为虞舜后裔的封地,“上”是方位,以与别的封地相区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