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忠肃公翱事的翻译

如题所述

一、通假字:

1、内:通“纳”,放入

2、贾:通“价”,价钱;

3、识:通“志”,标记,记号;

4、阳:通“佯”,假装;

5、而:通“尔”,你的。

二、词类活用:

1、“二子心计。”    心:在心里(名词作状语)。

三、特殊句式:

1、"驾而宿于朝房”-------介词后置结构  。意思: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

2、"赠大珠四枚"-------定语后置结构。   意思:赠给大宝珠四枚。

扩展资料

1、文章出处

《记王忠肃公翱事》为《洹词》卷五《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中节选“拒婿调迁”和“珠还原主”两则故事,表现了王翱公正无私、廉洁自持的性格品德。

2、文章作者

崔铣(xiǎn)(1478—1541),明代中叶著名学者,作家。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少石,也号洹(huán)野。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人。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官编修,参与修撰《孝宗实录》。

他一生为官日少,治学日多,著作颇丰,有《章德府志》、《后渠庸言》、《松窗寤语》、《晦庵文钞续集》、《读易余言》、《洹词》等20余种。

3、原文及译文选段

原文选段:”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

每迎女,婿固不遣,恚(huì)而语(yù)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胁)者何?

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案。出,驾而宿于朝房驾。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本段译文: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

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实时侍奉母亲;

况且调动我就像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

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