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穿得大龙大袍的服饰,怎么下地干活呢?

如题所述

汉服不是所有的衣服都是大袖的,大致分为两种礼服和常服。

礼服一般都是大袖的,在重要场合穿特定的礼服,如:冕服皇帝一人可以穿的,参加祭祀穿祭服,再有就是婚礼服,比如周制的新郎爵弁服,新娘的缘衣(具体形制待考,现在多用曲裾袍代替)明制婚礼凤冠霞帔,乌纱常服(乌纱常服是明朝官员的常服在平民婚礼上就是婚服)

常服是为日常和工作所穿,特点是都为箭袖行动方便。一般有:裋褐,圆领袍,直裾。

为了方便射箭和劳动的需要就有了一种快捷的方法,“襻膊”用一条长绳把袖子扎起来。

襻膊在日本的影视里面经常会出现,其实“襻膊”是中国发明的早在汉代,中国人就用襻膊来绑住袖子方便作业,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百马图中马夫》中写到“宋人记厨娘事,就提及当时见过大场面的厨娘,用银索襻膊进行烹饪。

古代的衣服不可能都是宽袍大袖的,毕竟古人也是需要工作的。首先古代的服饰可以简单的分为礼服和常服类,正如我们现在也不会穿着西装去下地干活一下,古人在下地干活的时候也不会穿玄端之类,他们有短打这种制式的衣服,比较的收身,利于活动和工作。


而且古代的生产力不如现代,宽袍大袖的衣裳、大氅等等一般只有士族豪商可以消费得起。实际上现在我们买汉服,这种宽袍大袖的也比一般汉服要贵一些,虽然不像古代那样难以消费得起,毕竟生产力上去了,布料之间的价格差也就下来了。



我们再说说宽袍大袖的作用,说到袖子,很多人会认为,古人把东西都藏进袖子里,所以大袖是用来装东西的。这个说法有些片面,因为不是所有的汉服的袖子都可以装东西,一般来说只有琵琶袖才可以在里面放东西,垂胡袖也可以放一点点,但是如果是窄袖、剑袖、直袖、方袖是无法放东西的,广袖也很宽大,但是也放不了东西。



而宽袍呢,一个是上面说到了,穿得起宽袍大袖的一般是士族豪商,宽袍要更加体面和显示身份。另一个是因为东方的审美要更加的含蓄、婉约和内敛,汉服很少有露肌肤的部分,因为东方传统的审美认为那是对人的不尊重。实际上中世纪欧洲的服饰风格也是比较宽大的。但是现在的西方的审美影响了我们,现在西方的审美比较的热情奔放,追求人体自然的曲线美,让身体的线条更加的诱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7
他们当然不会直接下地干活。一般他们都会准备专门下地干活的衣服,下地时就提前更换避免弄脏。毕竟那时候他们的衣服又多又不好洗。
第2个回答  2021-01-17
挽起来,古人下地干活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长袍挽起来,方便自己干活。
第3个回答  2021-01-17
穿的大龙大袍的人都不下地干活,都是雇人干活,那些人穿不起大龙大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