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有没有意义?

如题所述

个人认为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是有意义的。

而且,

大学是犯错所需要付出代价最小的时候了。

这是我们大学老师告诉我们的,带着一点羡慕和一点失落。

高中时候犯错要面对高考的失意,工作以后的犯错要面对老板的责骂甚至失业的威胁。

但我们不用怕,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成绩不好还有补考,工作不行还有学长学姐,实验、论文不行还有导师。

加入社团更不用急,实在拿不定主意还有二纳还有大二大三。

但是还是力所能及地说点身为老学姐的建议,苦口婆心,别嫌啰嗦。

01 综测成绩 :评奖评优准备

参加社团和学生组织,从最现实的来说,是为了拿奖状、加综测成绩,但这方面可能每个学校不一样。

我们学校是学习成绩+综合测评,综合评定名次,和评奖评优是挂钩的。而平时的奖状基本依托于社团的活动,当一个社团举办活动,会倾斜于社内的同学,也会颁发一些优秀个人的奖状。

    从这方面出发提供一点建议吧: 更建议学生组织,而好物不在多,一两个足矣。
    加入学生组织后,争取留部,部长一般加分更高,也锻炼领导能力。
    最重要的是学习,无论参不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都要先考虑好自己的大学规划和目标。

02 交际圈:克服社恐第一步

首先,不要把大学生活局限在宿舍里

好像很多人进了大学才发现自己的社恐本质。大学的交友圈是很小的,除了舍友以外,很难再迈开步子结交一个陌生人。

所以,加入社团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认识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性格的人,或许这样才会理解高考必刷题背后这句“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真正的意味。

然后,在大学里节日氛围是很浓厚的,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带着青春的肆意与放纵。通过社团,去参与、去享受和珍惜最后的青春吧。

孤独是大学的常态,但我希望你的悲伤有人愿听,有人可解。

03 自我认知 信息互通

当你通过层层面试进入一个学生组织,在你的岗位上发挥你的才华,你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又会是一个不一样的高度。

当学长学姐夸赞你们是多么百里挑一的优秀时,内心的自我满足感不由自主地像烟花一样炸开,这是长大后多么来之不易的成就感啊。

而且学长学姐像大学校园里的百科全书,小到哪个食堂窗口的饭好吃又便宜、哪个选修课的老师更仁慈,大到全国性比赛如何参加、考研就业如何选择,他们都能贡献出宝贵的经验。

04 丰富简历 以备就业

有的专业是有这方面要求的,在入职时面试官可能会问相关经历,比如在社团里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最挫败的事情,该怎么处理社团矛盾。(这是在公众号上看到的学姐面试经历)

以及大学生毕业简历如一张白纸的热点也层出不穷了,就算专业没有必要性,用来丰富简历也是很不错的,当然这都在不影响你专业成绩的前提下。

不管哪个行业都会有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参加一个组织并做到你最高的水平,也在另一方面证明了你的潜能。


最后,除去这些大道理,我想说纵使青春留不住,但总要有人帮你记住青春。哪怕最终仍是曲终人散,我们依旧可以在当下惺惺相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4

大学阶段,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
1.未来你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此制定目标。
2.你是否拥有为你的目标奋斗和坚持的决心和毅力。
这是我认为非常必要的一个认知。

想清楚哦

我所认为大学本科阶段的核心在于: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搞科研、创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等等,早早发现自己适合长期发展的方向以及确立明确的目标,比你去参加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社团、学生会,做一些重复性的班委工作有用的多。

下面罗列一些我认为加入社团、学生会,当班委可能的优势:
提升组织能力
提升沟通交际能力
提升做事的积极主动性
获得潜在人脉
学会一些小技能
综合测评加分......

举几个例子:

    比如作为班委,首先在个人的成绩方面,或多或少会想要在班级内起一定的表率作用。于是你可能会比普通同学多花一些时间去学习,会对自己的学业更上心一些。成绩好在学生阶段总是好的。

    作为班委,你可能和辅导员以及科任老师关系会比普通同学更好(接触的可能更多)。比如我们班其中一位科任老师表示,如果以后研究生考本校,可以选她作为研究生导师。

    作为社团的成员,你可能会认识更多别的班级或者非本专业的朋友,在校内需要办事可能可以为你提供一定便利。

    4.作为社团的成员,你可能掌握了一些小技能。比如简单的公众号运营排版,简单的Ps等等。

    但你的思考(质问三连.gif):

    这些是和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等价交换的利益吗?

    多花数倍的时间去获得相同的锻炼和能力,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

    难道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尝试做不到这些吗?

    以自己的情况为准哦

    以理工科院、校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的很多竞赛、科技项目当中,拥有较高硬/软件技术、善于答辩、擅长财务分析的同学往往很受各个团队欢迎,因为他们的能力属于相对稀缺的能力。
    在这个大家已经都学会有效社交的时代,拥有一项技术或者能力,比你花大把时间在社团上组织活动往往有用的多(无论是个人能力提升还是所谓的人脉提升)。
    很多能力其实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参加社团、学生会,去当班委你才能锻炼到,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你想得到的锻炼,获得你想拥有的能力。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参加社团、学生会,当班委会加很多的综合测评分数,利于评奖学金。对于奖学金我只想说两点:
    1.奖学金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特别想拿,有些人觉得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拿。
    2.有些学校奖学金的评判可能确实相对不够公平,这是事实,也是必须接受的现状。
    3.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好好读书、多参加竞赛。硬实力说话!

    冲鸭


    最后,当你有了自己坚定的方向以后,那恭喜你,你只需要朝着你的规划使劲向前冲;
    如果你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那也可以先好好读书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总没有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1-06

1.个人兴趣

我觉得这主要看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学校刚好有相关的社团,参加这些社团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你们可以一起去参加这个当地举办的一些活动。学校所在的城市可能会有一些表演或者演出的活动,如果你参加了社团,交到这些好朋友之后,你们可以一起去联系并参加这些活动。这样的话你的能力也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你们还可以一起找校外的老师一起去学习,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更深入的学习。

2.参加原因

我觉得还要知道自己参加社团或者组织的原因,因为大学主要还是需要以学习为重,参加过多的组织或者社团,多多少少会占用大学的一些学习时间。我觉得可以在大一,课程安排不太紧的情况下,参加一些组织社团活动。学校组织可以锻炼个人的能力,也可以认识那些有能力的学长学姐,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在课程上学习不到的技能,这对以后步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学校组织可以在评奖学金或者保研时有加分的功能,但是也不要参加太多的组织,组织布置的任务需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参加太多的话,可能会占用过多的时间,但如果个人能力允许的话,想参加也可以。社团纯粹是看个人的爱好,当然社团也可以成为你培训培养兴趣爱好的地方,可以重新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拓宽自己的朋友圈。

第3个回答  2022-03-20
答主你好~

参加社团有没有意义,最重要在于你为什么参加、在社团里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很多人觉得参加学生组织或社团有意义,是因为这些经历可以成为写进简历里,然而招聘单位的HR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职场老手了,怎么可能轻信一条写在纸上、乍看不知真假的经历呢?

不同的单位会以不同的标准先筛选一波简历,如果某些单位注重学生组织及社团经历,那么这些信息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到了后续的面试中,HR更在乎的是一个人的能力是否匹配具体的工作岗位了。

这时候,学生组织或社团经历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一定要在简历上有所取舍,不要觉得罗列自己的社团经历就是增加加分项。

比如一些技术性岗位,有些HR更看重的是你的专业技能,而不是社交能力。有些HR希望招一个更内敛、更踏实的人,那么你参加的某些兴趣类社团、与专业学习无关的学生组织的经历,反而会让HR觉得你可能在专业学习上不够投入。

参加社团之前,认识自己很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有个相对清楚的认识非常重要,比如:

1.我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是否想在某些方面做出调整,想变得更外向一些吗?参加一些社团,或许可以多一些人际互动?

2.我在能力上的优缺点是什么?我该如何扬长避短?我的口才不是很好,参加辩论队是否能有所提升?

3.我更想以后做学术研究,还是想积累一定能力去职场上多做探索?我要想清楚一些,这将决定我将时间花在哪些事情上。

从这些思考上,我们更容易发现:参加学生组织或社团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所以,无论在大学里参加什么样的社团,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将会对你在社团中的行为和表现有很大影响。

比如我们在招聘实习生时,有不少应聘者都参加过心理学相关社团,或是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做过兼职。看似同样的社团经历,每个人的意图、做过的事情、自己的收获是差别很大的:

a.有些人只是为了混混经历,让他们讲讲自己做了什么,说得含含糊糊;

b.有些人组织了专业讨论会,可以详细地说出负责过的主题,比如他组织了“弗洛伊德读书会”,讨论了他的哪几本书,并将讨论心得发在了哪些网站或公众号上。

对比这两类人,我们明显能看出差别,更愿意选择谁也可想而知了。

如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

如果一个人只是想混混简历上的一条经历,他最好也不要奢望这在应聘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吧;

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较为明确的预期,学生组织或社团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只要自己进一步衡量即可。

当然,更普遍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状态非常迷茫。他们不太了解自己适合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参加社团,也不知道参加什么社团,也不知道自己参加了什么该做什么……那么,我们给出一些参考标准,大家可以更好地衡量自己在大学或生活中是否走在了“对”道路上。

假如走在“错”的路上,你可能会有以下5种感受:

1. 你费了很大力气,但好像没有任何进步:进了社团开了很多会,似乎只是在混日子,没什么能力上的提升?

2. 你做一些事情的原因只是出于“容易”和“安全”:大家都参加社团,我要是不参加会不会显得很另类?

3. 你的生活是其他人的“梦想”和“要求”:我爸妈让我参加学生会,说能积累更多人脉。

4. 你总会在不知不觉地陷入一些drama:布场时出了差错,明明是部长没交代清楚,主席怪罪下来,部长让我认错……

5. 当你想到自己的生活时,你看到的总是困难和障碍:社团事情这么多,好烦啊……

以下5种感受,说明你更可能走在正确的路上:

1. 你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但听那些建议时你的内心并不会有太多的怀疑和动摇:社团主席虽然开会时批评了我,但在那件事情上的确是我考虑不周,以后做计划要更细致才是。

2. 你很有可能并不确定眼下的这条路会最终让你到达哪里,但至少目前走的过程让你有享受的部分:虽然做社团有些累,但感觉组织能力提升了很多呢。

3. 你从你所在做的事情中获取能量,而不是耗竭你自己的能量:和社团里的人相处真是令人开心,有一种志同道合的友情。

4. 在众多的选项中,你一直都选择了自己本能更喜欢的那个:我参加了辩论队,没选择爸妈要求的学生会,因为我觉得我更喜欢辩论。

5. 你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平衡点”(sweet spot):做那些你热爱、也擅长,同时有价值贯穿其中的事情:在校园里组织了抑郁症科普活动,我觉得是在利用将我的所学帮助有需要的人。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是否参加社团就会更加清楚了,也更能利用社团经历来帮助自己成长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