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用什么语言来念唱比较讲究?

每朝每代每位诗人所作的作品都带有各自的色彩,其中包括语言对作品的影响。如果我们要研究单独一位作者,那么我想语言语调语境对于理解他的作品应该还是有一点意思的,这个意思不大,但是个人觉得还是有玩味的意思。
对于我问的这个比较宽泛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这样的,对于象我这样一般的读者而言,拿在手上的是三百首之类的集子,考虑到编集子的编者他所使用的语言和他所要面对的读者所用的语言,他一定有个取舍,对于他所舍弃的那部分,就先放一边,我主要想更准确地还原一点欣赏时候的乐趣。(对于目前南北语言沟通顺畅的大环境下,做到应该不难)
此问题的来源:假期看台北故宫介绍,发现宣传片里有人用台语念宋词,听不懂之余猛想到作者是怎么念的。
另外,我觉得虽说一首诗用何种语音来读没有多大关系(我们现在就是全用普通话),是因为它创造的意境是一致的,但是语调也是另一种美感的来源,我想知道是否用更接近它原来的语调念会更有美感。
诗作创作出来以后就脱离作者了,甚至脱离时代。后人用他们的鉴赏水平来取舍这些古代的作品,对于中国诗词来说,最通用的的莫过于意境。但是诗词歌赋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阅读的美感问题,就算不能自己来诵读,听一听也能提高对国学的兴趣,而且也是一种有声的表达,中华民族并不是只有普通话而已,还有很多优美的语调。王小波曾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而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已经不会说方言了。。那又何以想象,,全地球都只说一种语言的时候呢。。

是这样的,南方方言确实接近于古汉语,但古代作诗的平仄、用韵也是有严格规范的,毕竟方言在每一时代都是存在的,所以每一名作者都需要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来确定字的平仄、押韵,就如同我们现在写诗也需要尊重普通话,按照普通话的语言习惯来写一样。正因为如此,所以呢,你所考虑到的那种人性化的语言关怀可能并不需要,尽管问题提得很好。从思想上、语言风格上看不同作者所作的格律诗,它们各具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如若纯粹从格律上进行分析,所有诗作都是出自同一套模板、使用的同一套语音体系来进行创作的。

这样就牵涉到了我开头所说的语言学问题。说实在的,我是一个只会说普通话的普通人,并不能掌握各地方言,但是因为对方言学十分感兴趣,所以研究了不少。古代汉语的确与诸种南方方言的相似程度较之普通话更高,粤语完整地保留了古入声的ptk韵尾和鼻音m,闽语很好地展现了上古汉语无舌上音的原始风貌……尽管众多方言都绝不能看作是古汉语本身,但使用这些南方方言来阅读那些今天看来貌似不大押韵的古代诗歌,确实要比普通话更为顺口。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闽南语念诗宣传片我也看过一些,感觉真的很好。之所以没有选择用国语,其原因也在于此。还想再多说点,但是觉得自己说话好像很没有条理的样子,就先说这些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0
你说的很有道理,在初中的时候记得老师说过相关的问题,老师说我们家乡地处南方,保留了很多唐宋时的古音,用家乡话来读某些诗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所以我拿出三百首,发现以前有些用普通话押不到的韵用家乡话来读居然押上了……

但是,我发现一般用普通话读比较文雅一点,比较容易构建“诗意”,而用地方语言,总是感觉比较别扭。

关于语调的问题,自己感觉有韵味就行。

诗写出来之所以能够流传千载而仍旧脍炙人口,说明诗和诗所附带的诗意是不会随着岁月的流变、语音的变化而显出不同的。
希望你能明白。
第2个回答  2009-02-10
没试过
文化和语言没什么关系吧
特别是中国文学
最多就是读的押韵不押韵,或是好听不好听,与写的好坏,鉴赏什么的,没关系
第3个回答  2009-02-12
诗写出来之所以能够流传千载而仍旧脍炙人口,说明诗和诗所附带的诗意是不会随着岁月的流变、语音的变化而显出不同的。
希望你能明白。
第4个回答  2009-02-10
同意楼上的一句话:南方白话比较接近古汉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