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有两位太祖?

纵观历史:唯有明朝有两位皇帝的庙号是太祖,其他的朝代均是一位,这是什么原因?

一位是太祖朱元璋,一位是成祖朱棣

皇帝的“祖”“宗”均是庙号,都是帝王去世后方便祭祀、立传所使用的代号。一般来说,太祖、太宗是开国的前两代帝王,成就一般较高。仁宗、德宗之类都是中间没什么特点的守成之君,宣宗都是中兴之主。

例如,明代的太祖,开国创业;永乐大帝更是拓展河山,励精图治,因此后世称之为成祖。

类似的还有清代,太祖努尔哈赤,皇太极叫太宗,顺治又叫世祖了,康熙更是叫圣祖。因为清代比较复杂,它的创立过程历经艰辛,太祖推翻了明朝辽东势力的压迫,是后金的“太祖”;而顺治入关,建立清朝,是清朝的“太祖”;康熙成就最高,仿效永乐帝,因此也叫他“祖”。

因此,朝代是不可能出现两个“太祖”的。你看,即使是顺治帝,因为已经有了太祖努尔哈赤,所以他也不能叫太祖,而改成世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3
不对啊!明朝只有一位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倒是有一位明成祖朱棣。
明太祖
姓名: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字国瑞,后又改现名。)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
庙号:(明)太祖
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陵墓:(明)孝陵
生卒:1328年——1398年(71岁)
在位:1368年——1398年(31年)
年号:洪武
明成祖
朱棣,汉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生辰: 元至正二十年 (西元1360年),农历四月十七日
祭日: 明永乐二十二年(西元1424年),农历七月十八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13
你记错了。
根据明以前的惯例,只有开过皇帝才配得上太祖的庙号。
明太祖是朱元璋。
第三任皇帝朱棣原来的庙号是明太宗。后来万历皇帝觉得自己的直系祖宗朱棣混一宇内,驱逐北蛮,居功至伟,配得上“祖”的庙号,于是给追封为“明成祖”。
这个豁口一开,到了清朝这“祖”那“祖”的就泛滥开了。
根据严谨的谥号庙号规定,还是应该称呼朱棣为明太宗的。
第3个回答  2009-02-13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哪有啊???
第4个回答  2009-02-13
一位是朱元璋,另一位是世宗朱隶(后改成祖)。因为朱隶是靠武力抢来的帝位,有迁都南京,所以也是被后来皇帝称为太祖。OK?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