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期间中国1914年6月到1918年11月11日发生了什么大事???

如题所述

1917年3月14日
中国与德国绝交,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3月14日, 北京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款。这一决定是经参众两院投票作出的。国会中的研究系追随段棋瑞,主张绝对“加入”。

3月7日,梁启超给段祺瑞的信中说,对德国“早绝一日,则德人及国内捣乱分子即少一部分活动余地”。

商榷系各派虽多持反对参战态度,但各派反对段内阁对德方针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丙辰俱乐部和韬园系不仅反对向德国宣战,而且反对对德绝交,益友社和政学会则主张对德问题可做到绝交为止。益友社和政学会投了赞成票。3月10日、11日, 众参两院分别通过对德绝交案。湖北督军王占元3月15日收到北京的训令, 立即派军警进入德租界,接管租界的警察权。汉口警察厅长周际芸被任命为德租界特别区管理局局长。

3月16日,天津地方当局接管天津德租界,改为特别第一区。

接着,参战问题成为府院和国会两派斗争的焦点,14日,上海商界联合会通电反对向德宣战,广州、武汉商会继起响应。当段祺瑞邀梁启超同到总统府迫黎元洪表态赞同参战时,黎便以社会舆论不赞成反驳他们。使段祺瑞感到棘手的,不仅孙中山和国民党议员以及其他名流掀起反对参战的强大舆论,北洋各省的督军也多不理解段祺瑞参战的用心,对这一问题态度消极。所以尽管日本一再迫中
国迅速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段祺瑞却无法迅速实现参战的意图。
--------------------------------------------------------------
张君劢第一次留学德国之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如火如荼地进行。他学问没有做成,但显示了做一个出色的政治观察家的潜质。自战争开始,张君劢一直留意时局,买了不少书籍,并结合报刊,研究战争的进展。他还在房间挂了一张大地图,在地图上标记战线,并预测战局的胜败。他是如此投入,以致他的房东误把他当成是来自日本的间谍。终于有一天他被房东大娘抓了个“现行”,直到到了警察局,误会才解开。张君劢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成是“启发吾人知识之最好教科书”,撰写了一系列时评刊发在国内的报刊上。他的结论是:只有教育、工业和科学技术都发达的国家,才能在近世战争中稳操胜算,打败敌人,否则就会像俄国那样被敌人打败。心系祖国的他,得悉国内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正在上演,他决然地放弃了学业,回国参加反袁斗争。在袁世凯死后,他和梁启超主导的“研究系”,积极鼓动北洋政府参加对德宣战,但最终沦为军阀斗争的牺牲品。在政治上失意的梁启超和张君劢以个人身份为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出谋划策,这促成了张君劢二度留学德国。
--------------------------------------------------------------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中国参战
中国当时为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五四运动
凡尔塞和约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了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而起因正是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来德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
1917年3月14日, 北京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款。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徐树铮利用协约国借款组建的参战军,按兵西北不动,坐观成败,直到大战结束才出兵乌兰巴托,夺回了失去多年的外蒙古主权。
真正作为中国的代表参与战争的,是十四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的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他们在西线英法战场,东线沙俄战场,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战场为协约国西线战场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或直接参战,其中有数千华工最终埋骨异域。1917年2月,美国与德国断交后,建议中国采取一致行动。英法两国也鼓励中国参战。日本取得欧洲几个大国对其承袭德国原在华权益的承诺后,也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皖系军阀统治时期)正式对德、奥宣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6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9月:埃纳堑壕战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16
1915: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蔡锷等发动护国战争
1915:陈独秀创《青年杂志》
1916:袁世凯死,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
1917:府院之争,张勋拥溥仪复辟失败,孙中山广州建大元帅府护法
1917:吴稚晖编《国音字典》
1917:毛泽东于长沙设新民学会
1918: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诗人苏曼殊逝
1918: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设在南京高师
第3个回答  2009-02-16
没有什么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