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学校是什么制度?

例如现在有小学、初中、大学

在我国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的办学主体是 多元的,学校自主考试,学生可以同时报考几所 大学,最后自己决定上哪所大学。 学生为考上好学校而展开的竞争,与学校为 录取到好学生而展开的竞争,汇聚到一起,最终 将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目前我们都 能看到的状况. 而在民国时期,最典型的大学招生录取制度:学 校自主考试,学生可以同时报考几所大学,最后 自己决定上哪所大学。 国立、私立、教会大学共存,中国大学出现 了一个多元时代. 在民国时代,大学的办学主体是多元的,既有 政府创办并拨付经费的国立大学(包含省立、市 立),也有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国立的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固然是办得非常好的大学,但南开 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也办得极 好,它们却是私立大学。在当年,它们完全可以 和国立大学比肩,而且它们都是综合大学,具有 非常优良的人文传统。有些当时的私立大学至尽 仍是非常优秀的高等学府. 至于教会大学,1915年统计,共有36所。基 本上最好的医学院都是教会大学,比如协和医学 院、设在长沙的湘雅医学院、设在成都的华西协 和大学医学院。燕京大学则是教会大学中非常出 色的综合性大学,其校园就是古色古香的燕园, 即如今的北京大学所在地,而燕京大学最后一任 校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雷登。比较出色的综 合性教会大学还有辅仁大学、东吴大学(那里的英 美法研究是最好的)、岭南大学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本不可能设想有什么 全国统一的高校录取考试制度——大多数大学不 是政府的,政府怎么能够代替大学组织出题考 试?在这种办学主体多元、甚至非国立大学占据 主流的制度下,当然只能是各学校完全自主地考 试招生,国家教育部仅制定有关招生原则,进行 协调。 大学独立招生录取,也是当时“大学独立、学 术自由、教授治校”原则的必然要求。大学要独 立,当然包括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学生的要求考核 学生;学术要自由,当然需要在选拔人才方面的 自由;而教授治校,当然也包括教授们按照自己 的标准录取学生。 因此,在民国时代、尤其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 代,各校都独立地组织招生录取。考试形式与录 取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是先公布招生章程, 向社会通告招生人数、报考资格、考试科目、考 试的时间、地点和入学相关事宜,然后自行组织 命题考试,确定录取标准,并自行录取学生。考 点的设置往往根据生源情况而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