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300个成语的解释?

1 花枝招展 2 不能自已......
拜托了!
快点啦,很急。我说的是成语解释不是成语故事 前五十个是对的。可剩下的250个呢?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BR>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BR>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BR>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BR>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BR>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BR>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BR>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BR>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BR>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BR>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BR>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BR>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BR>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BR>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BR>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BR>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BR>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BR>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BR>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BR>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BR>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BR>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BR>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BR>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BR>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BR>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BR>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BR>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BR>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义:正义。<BR>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BR>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BR>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BR>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BR>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BR>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BR>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BR>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BR>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BR>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BR>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BR>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BR>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BR>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BR>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BR>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 <BR>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BR>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BR>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BR>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 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 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 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 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 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 的侥幸心理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

螳臂当车 (táng bì dāng chē)
常用:常用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结构:主谓式成语,
词性:贬义成语
灯谜面:最勇敢的行为
解释: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典故:《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举例: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自不量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只门铃,便想把它偷来。

他明明晓得,如果他去摘那门铃,只要手一碰到它,就会“铃铃”地响起来。可是他马上就想出法子来了。他认为,铃响所以会闯出祸来,只因为耳朵能听见,假如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铃声了么?

于是他便先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偷那门铃。可他仍然给人发觉了;因为别人并没有掩着耳朵,仍能听得见铃声的。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xugu0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东施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推荐网页:http://www.cnpoem.net/cy/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1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舟 过 安 仁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词即是其中之一。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第2个回答  2009-02-21
推荐一个网站【成语字典】!
http://www.chengyuzidian.cn
搜索一下就知道!
【拼音】:huā zhī zhāo zhǎn
【释义】: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示例】: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冰心《六一姊》

参考资料:http://www.chengyuzidian.cn

第3个回答  2009-02-2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BR>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BR>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BR>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BR>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BR>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BR>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BR>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BR>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BR>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BR>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BR>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BR>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BR>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BR>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BR>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BR>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BR>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BR>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BR>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BR>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BR>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BR>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BR>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BR>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BR>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BR>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BR>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BR>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BR>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义:正义。<BR>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BR>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BR>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BR>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BR>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BR>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BR>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BR>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BR>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BR>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BR>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BR>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BR>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BR>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BR>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BR>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 <BR>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BR>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BR>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BR>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 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 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 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 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 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 的侥幸心理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

螳臂当车 (táng bì dāng chē)
常用:常用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结构:主谓式成语,
词性:贬义成语
灯谜面:最勇敢的行为
解释: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典故:《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举例: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自不量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haha
第4个回答  2009-02-21
d

参考资料: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