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内容及特点

请问9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有哪些内容及特点,越详细越好(老师叫写5000字论文哪!。。。orz)
谢谢啦^_^

  90年代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关闭窗口

  搞要:尽管全球经济疲软,美国还是在1990一1991年的经济衰退后连续第9个年头保持经 济增长,并且强劲的经济增长是与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并存的.美国经济之所 以能长时间扩展,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外,最主要的原因是9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了适宜的财政 货币政策。分析美国90年代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及特点,对于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走出衰退期以来,一直保持乎稳持续的发展,至今已持续增长了1 00多个月。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以乎均每年3%的速度稳步增长,而且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减 缓下来的迹象。在这次经济扩张中,美国经济呈现了近几十年少有的“一高三低”的良好运行 态势,主要标志是;

  (1)经济持续增长。1992—1998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依次为 2.6%、2.7%、3.5%、2.0%、2.8%、3.7%和3.9%,在连续7年的期间里,经济增 长幅度始终在2.5%一4.o%之间。

  (2)失业率大幅度下降。自1992年以来,美国失业率一直 递减,1992—1996年的失业率分别为7.4%、6l 9%、6.0%、5.4%,1997年降至4.8%, 目前仅为4.3%,是30年来的最低水平。

  (3)通货膨胀持续走低。1991年3月至l 995年,以消 费物价增长幅度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为11.9%,年平均为2.98%,1996年为2.6%,1997年降 至1.7%,l998年又降至1.456,为33年来的最低水平。

  (4)财政赤字逐年减少。1992年美国 财政赤字为29N亿美元,此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削减。1993—1997年联邦赤字分别为2547亿美元 、2031亿美元、1639亿美元、1073亿美元、220亿美元,1998年美国联邦预算在数十年后首次 出现了盈余。 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的业绩,除有利的国际环境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克林 顿政府推行了较为合理的财政政策和正确的货币政策。

  一,90年代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与特点

  (一)财政政策

  80年代里根执政以后,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的财政政策,大幅度随税并简化税 收制度。里根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翻了几番,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恶性肿瘤”‘因 此,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针对里根政府轻财政政策、重货币政策留下的后遗症,提出了以削 减财政赤字为中心内容的“振兴美国经济计划”,并施行了以增加经济增长潜力与削弱非生产 性支出同时并举为特征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具体内容包括:

  1.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和削减国防经费,以紧缩开支。1992年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 的财政赤字高达2904亿美元。为了解决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实行了减少财政开支以降低赤字 的财政政策。为紧缩开支,美国减少了30万联邦工作人员,并削减国防经费。有关统计资料显 示,1991年以前美国联邦政府的国防开支都占该年度财政预算的25%以上,而在1999年度财政 预算中,国防开支仅占14.6%。

  2。增加基础设施、教育和技术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在减少财政开支的同时,政府增加了 对交通、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为私人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还加大了对 教育和技术的投入。近年来,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途径,如为教育评估体系的改革提供种子基 金、督促各州政府对教育增加投入、为学生贷款提供担保、加强人才培训和职工培训等.增大 了对教育的投资;同时,政府把提高美国的技术竞争力放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并且出合了一 系列措施.如增加科技研究和开发经费,以加强对技术的投资力度。

  3.实施税制改革和放宽限制,以增加财政收人和促进高技术的发展。具体措施有:政府 设立了专项投资税收信贷基金,从财政上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投资建设能参与国 际竞争的新工厂及购置高效率的机器设备、鼓励企业投资于创新性技术的公司;政府不断延长 “科研抵税法”的实施期限,以支持信息、通讯、电子行业的企业进行长期研究的计划。同时 ,政府还实施了增税政策,以增加财政收入。增税的项目包括:将年收入18万美元以上者的个 人所得税串从30%提高到36%;对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再另征10%的附加税,把公司最 高税率从34%提高到36%;全面提高能源税;增加富裕老年人的社会保险福利税。

  但对中产阶 级和低收入者减少税收,对小企业的长期投资减少资本收益税50%。 有增有减的财政政策,使美国的财政赤字从1992年的2904亿美元减少到1996年的l o 37 亿美元,直至1997年的220亿美元,1998年美国联邦预算扭亏为盈。财政赤字的减少,增加了 市场的资本供应量,促进了长期利率的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从而刺激了企业投资和生产的扩 大。同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促进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动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并使美 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货币政策

  90年代以来:美联储一直以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适度的长期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 终目标,实行。中性”的稳定一贯的货币金融政策,并及时进行微调,使美国经济在1994年成 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内容及特点主要有两方面:

  1.坚决制止通货膨胀的低利率政策。

  进入90年代,美联储坚持对通货膨胀采取预防为主 的方针,宁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预防通货失控。为此,美联储积极而适当地运用货币杠 杆,随时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升降变化来调整利率,并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每当经 济过热迹象出现.美联储就毫不犹豫地采取坚决措施,紧缩银根。1994年,在美国经济强劲复 苏的形势下,美联储未雨绸缪.自1994年2月以后的一年内,连续7次提商利率,使美国联邦基 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达到6%和5.25%。1995年经济增长速度略低时,美联储则下调贴现“串 ,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减少。1999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出现过热端倪,为使经济增长率回落, 以减少通货膨胀加剧的危险,美联储连续两次提高利串.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5.25%, 贴现率为4.75%。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虽然不时调整,但其调整幅度不大,一直在0.25%-0. 5%之间.就其整体而言水平不高,一直维持在5.5%的水平。美联储根据经济情况适时对利 率进 行微调.并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这对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恶化产生了根本性作用。

  2.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利率。

  长期以来,美国货币当局一直把调节利率作为货币政策 的主要目标,以适应其经济扩张的需要。8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明显变化,以供给学派理论为 依据的里根政府,不仅高度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使货币政策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且货币政策 的方向有了重大改变,即由以调节利率为主转向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为主。进入90年代以后,由 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度变化,货币总虽难以起到引导物价稳定的作用,有鉴于此,美国货币 当局对其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和实施工具进行了调整,从以控制货币总量为主转变为主要对利 率的调控。

  相应地,美联储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由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 转移到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影响联邦基金利率,并以此来影响整个资金市场利率,从而为经济 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金融环境。 实行稳定、连续、中性的货币政策,并及时进行微调,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成功的关键。 适时对利率进行微调,并使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不仅避免了利率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的过大 冲击,而且有利于扩大私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政策的乎稳使企业对宏观经济环 境具有信心,短期投资行为减少,更多地着眼于制定和实施长远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了美国经 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政府及货币当局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对于完善我国宏观调 控政策及手段、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政府对发现经济的调控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仍应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功能,但政府宏观干预政策必须具有科 学性。

  首先,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不能仅将重点放在总量的简单平衡上,而应在考虑总量平衡 的同时,更应注意结构的调整,保持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其次,政府制定和施行的经济政 策和措施,不应是针对某个企业、单个具体的经营行动,而是对整个行业而言的。

  最后,政府 的调控不应干预市场,而是创造市场,鼓励企业竞争。科学的政策措施,可以使得一个企业的 经济活动,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美国经济之所以9年来持续增 长,是与美国政府适时、适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有着直接关系的。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非 市场型向市场型转变,确立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但不能因此放弃或削弱政府对宏观经 济的科学性调控。我们必须深化财政、金融、计划体制的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 ,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正确调控,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健康运行。

  (二)扩大间接金融调控手段的运用 我国宏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相应要求建立 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然而当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仍以直接手段为主,缺少 间接调控手段。我国目前实施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 务等传统手段和贷款限额,其中,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李和公开市场业务为间接调控手段,贷 款限额属直接调控手段。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分别于1984年和1986年在我国运用,公开市场 业务于1996年正式启动,但与美国等市场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仍很薄 弱,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性发挥受到了制约。贷款限额是我国长期使用的政策手段,由于我国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差,传导机制很不完善,目前我国金融调控的基本手段仍以贷款限额为主。 但在信用关系日益深化.融资形式已经多样化的情况下,以直接控制为特征的金融调控方式已 无法 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因此,应借鉴美国货币政策手段,扩大公开市场业务,这对我 国的金 融调控从以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税收政策在宏观调径中的作用 税收政策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最古老的经济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 政 策不仅在税收总额上关系到总量调控,而且在税种、税目和税率的组成上对结构也起到调 控作 用。美国的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税收政策的运用,每年的联邦财政预算案都企图通过增税 或减 税来影响经济。但我国似乎较少使用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我国的财政政策向来只侧重于 财政 收支政策的调控。当然,我国在某些领域也使用特殊的税收政策,如对外商投资企业、老 少边穷 地区的企业等实行减免税政策,对烟酒等少数商品加征消费税,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等, 但全 部都是针对微观经济而言,对宏观环境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我国较少使用税收政策,原因 在于 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与美国不同。我国目前实行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在我 国整个税收收人中,流转税占50%以上,所得税占3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实行以所得 税为 主体的税制结构,这些国家的所得税收人,一般占其税收总收入的50%左右。由于流转税 和所 得税自身的特点.它们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是不同的。流转税的调整。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对经 济只发生间接作用,且见效慢,而所得税的变化对纳税人的收入,从而对消费、投资和储 蓄等有 直接的、迅速的影响,直接调控宏观经济。由于流转税调控经济的能力远不如所得税,所 以我国 难以俊美国那样运用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但是,税收政策毕竟对经济产生很大作用,诸 如调 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

  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加强税 收政策 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四)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不可或缺的 工具。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对供求总量和结构具有调节作用,但两者在总量和结构调节 中各具优势和不足,财政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结构,而对供求总量的调节具有局限性;货 币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总量,而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具有局限性。

  因此,要求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取长补短,共同作用于宏观经济,否则就不能达到顶期目标。在这方面 美国做得相对较好。为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美国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时并举。从财政 政策调节看,美国政府运用必要的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从货币政策调节看,美联储通过调节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 业务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量,从而有效地控制社会总渴求,达到稳定币值和物价的目的。反 观我国,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方面重视不够。如1996年以来,为扩大内需以拉动经 济,中央银行实行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但从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看,收效不大。

  其中原因,很 重要的一点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未能协调配合。我国的需求不足,实质上是一个结构性问 题,而货币政策虽然能够调节社会总需求,但对于社会总需求内部的结构调整就显得无能为力 。相反.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则有优势。政府既可以通过对不同部门、不同产业的硬收待 遇,直接影响各产业部门税后利润进而影响产业发展;也可以通过财政投资改变初次分配关系 中形成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及其内部结构。由于单一使用货币政策,缺乏相应的财政政策与 之配合.从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应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相互扬长避短.在实现社会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供需结构的调节和合 理化,全力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发展。 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借鉴美国货币政策手段,扩大公开市场业务,这对我 国的金 融调控从以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税收政策在宏观调径中的作用 税收政策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最古老的经济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 政 策不仅在税收总额上关系到总量调控,而且在税种、税目和税率的组成上对结构也起到调 控作 用。美国的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税收政策的运用,每年的联邦财政预算案都企图通过增税 或减 税来影响经济。但我国似乎较少使用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我国的财政政策向来只侧重于 财政 收支政策的调控。

  当然,我国在某些领域也使用特殊的税收政策,如对外商投资企业、老 少边穷 地区的企业等实行减免税政策,对烟酒等少数商品加征消费税,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等, 但全 部都是针对微观经济而言,对宏观环境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我国较少使用税收政策,原因 在于 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与美国不同。我国目前实行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在我 国整个税收收人中,流转税占50%以上,所得税占3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实行以所得 税为 主体的税制结构,这些国家的所得税收人,一般占其税收总收入的50%左右。由于流转税 和所 得税自身的特点.它们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是不同的。

  流转税的调整。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对经 济只发生间接作用,且见效慢,而所得税的变化对纳税人的收入,从而对消费、投资和储 蓄等有 直接的、迅速的影响,直接调控宏观经济。由于流转税调控经济的能力远不如所得税,所 以我国 难以俊美国那样运用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但是,税收政策毕竟对经济产生很大作用,诸 如调 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加强税 收政策 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四)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不可或缺的 工具。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对供求总量和结构具有调节作用,但两者在总量和结构调节 中各具优势和不足,财政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结构,而对供求总量的调节具有局限性;货 币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总量,而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具有局限性。

  因此,要求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取长补短,共同作用于宏观经济,否则就不能达到顶期目标。在达方面 美国做得相对较好。为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美国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时并举。从财政 政策调节看,美国政府运用必要的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从货币政策调节看,美联储通过调节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 业务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量,从而有效地控制社会总渴求,达到稳定币值和物价的目的。

  反 观我国,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方面重视不够。如1996年以来,为扩大内需以拉动经 济,中央银行实行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但从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看,收效不大。个中原因,很 重要的一点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未能协调配合。我国的需求不足,实质上是一个结构性问 题,而货币政策虽然能够调节社会总需求,但对于社会总需求内部的结构调整就显得无能为力 。

  相反.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则有优势。政府既可以通过对不同部门、不同产业的硬收待 遇,直接影响各产业部门税后利润进而影响产业发展;也可以通过财政投资改变初次分配关系 中形成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及其内部结构。由于单一使用货币政策,缺乏相应的财政政策与 之配合.从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应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相互扬长避短.在实现社会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供需结构的调节和合 理化,全力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08
美国经济在90年代经历了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全球化、新技术,灵活的市场,以及强劲的投资推动的。这一描述可以说同样或者更加适合于中国,
过去十年的一个自然结果是,美中两国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两国之间的一些贸易冲突与其他周期性的冲突也相伴而生,但是,克林顿政府的目标之一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正如本书第5章所阐述的那样.使中国获得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待遇(PNTR,也就是以前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在此基础上促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通称WTO)都是克林顿政府的目标。
上述目标有其相当明显的经济理由:消除美中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是两国的经济利益所在。中国加入WTO被认为对其经济改革进程特别重要。
但是,本书并不是一本纯经济学论著。它还论及美国政府在政治约束和种种复杂情况下(例如,与中国问题有关的许多政治约束和复杂情况)面临的经济政策决策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做出这些经济政策决策的。学者们很少考虑政策制定的种种约束条件。一个很好的例子是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的访美之行。中美双方都希望在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就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待遇达成协议。但是白宫后来退却了。特别是在美中关系处于1999年的最低点时,这看起来是一个重大的错误。虽然美国做出这一决策的官方理由是中国在某些议题上没有做出充分的让步(例如,美国财政部希望为经纪公司获得一笔更好的交易)。其真正的理由却是,白宫估计在1999年春季美国国会几乎肯定会否决白宫与中国达成的协议。随着事态的发展,美中两国在1999年11月达成了协议,该协议于次年顺利地获到了美国国会的批准。这一成就是克林顿政府相当重要的政绩之一。在美国90年代经济政策的研讨会上,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Rubin)说,鉴于当时的政治约束,他认为白宫的上述决策并不是一个错误,
企业界对没就中国正常贸易关系待遇达成协议的抱怨是白宫最终说服国会投票赞成该协议的重要因素,不过如果国会在4月份做出了相反的决定,也许就听不到这些抱怨了。有些人并不一定认为这样的政治约束确实存在,并悲叹学者和新闻记者很少能说明政策制定者必须做出的实际决策到底是好是坏。
这些复杂的问题几乎出现在90年代经济政策的每一个领域。与前几任政府试图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克林顿政府没有向美联储主席时不时地施加放松货币政策的压力是否明智?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1998年救助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亚国家时是做得太少还是做得太多?在国会中的共和党人试图减税以及民主党人试图扩大政府支出的情况下,克林顿政府是如何能够实现预算盈余的?为大学奖学金和资源再生等利国利民的事业减税是一个好的创意吗?政府是否应该把所有的网络规制都交给民间部门,尽管政府首先需要启动这种规制?分解微软公司是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经济模型的预测表明,除非《全球环境变化京都议定书》包含购买污染水平,尤其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的条款,否则美国政府的经济成本将会很高.鉴于此,克林顿总统是否应该签署该协定?克林顿总统是否应该否决国会的《工作福利提案》?这一改革公共救助体系的方法不同于克林顿总统原先的提议?而且较之更为苛刻,对全国医疗卫生体系进行根本改革的努力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本书要说明的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不单纯是经济学问题,而且也是在一定的制度、政治和历史背景下的经济政策问题。
不同的国家有迥然不同的具体问题。然而,不管怎样,类似的经济问题和政治约束在任何需要做出重要决策的地方都会出现,尤其是正在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国家。作为本书的编辑,我们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够从本书获益。
第2个回答  2008-05-10
搞要:尽管全球经济疲软,美国还是在1990一1991年的经济衰退后连续第9个年头保持经 济增长,并且强劲的经济增长是与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并存的.美国经济之所 以能长时间扩展,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外,最主要的原因是9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了适宜的财政 货币政策。分析美国90年代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及特点,对于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