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如题所述

1、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儒家认为只有通过自觉地反省,方能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错误,改正错误。
2、谨严。俗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凡成功之人,多是谨慎之人,即使某些人看起来并非如此,但实际上谁都是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是心性过人,喜怒不形于色,装的好。正如淝水大捷,消息传来时谢太傅方与人对弈,他等到下完棋才起身,但屐齿的折断却暴露了他的心境。诸葛一生为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谨言慎行,即是修养之道。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3、存养。《孟子》云: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人的恶习,积之半生,非片时可以尽去,所以需要积年累月的调整,把坏毛病祛除。因此人心本身也需要养,像花草一样悉心照料,存心、养心、养性,就是修养。
4、守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社会浮躁,尘世喧嚣,心远地自偏。唯有心静,保持本心,才能修养超人的心性。“造化之境,性天之妙,唯静观者知之,唯静养着契之,难与纷扰者道。”
5.慎独。百度百科引权威之言说,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慎独是被广泛接受的儒家修身养性最高境界。《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在《大学》原文中,有这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慎独的人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诚于中,形于外”是慎独的一个主要含义。只有修养到慎独的君子,才能做到“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诚存于中,严于律己,不需外界监督,而所行自洁。”

当然,儒学实在博大精深,而我水平有限,所以也只总结了这几条,希望能对足下起到些许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6
孔子讲的“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孟子讲的宇宙万有的生命,都是这股“气”一“吹”,一“气”所生,我们不要当成风,也不要当成空气的气,这个“气”是个代名词
庄子说“吹万不同”,一股“气”吹出来,就产生现象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座的这麼多人,就有男女老幼,胖瘦高矮,健康不健康等各种不同的样子。

——————————————————————————————————

以上内容是摘抄。儒家圣贤能观到神识生灭现象、在不同载体间轮回(比如今世得到的人身,投生人道),正和佛法讲的众生是形灭神不灭,神识不死,命终时随自己的业力六道轮回正好相吻合。他们绝非凡夫,按佛法上说最少也是七地以上的菩萨。
儒家和佛法是相辅相乘,一个是世间法度世人,一个是更为直接的出世间法度人。佛菩萨有能力随类化身,示现在世间,有大德说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所以我们也不敢妄语说孔子孟子来历,他们行师道,那些讲是佛菩萨再来的大德同样,一生行教化不沾名闻利养!说明身份的同时也是法缘尽时候,他们说了身份说完就会坐化或圆寂。不会再驻世!这点是和邪魔外道的区别!
中国自古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大众有善根信受佛法,和儒家圣贤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
第2个回答  2013-03-16
无论是儒家、佛家、道家,无论如何修行都达不到最高境界。
因为无论如何修都没有意义,不信耶稣基督,肉体死后必定去地狱,这是确实的。
第3个回答  2013-03-16
真修行人。是不讲境界的。凡有境界。必有破灭。心有所住。三界难出。
所以不要问什么最高境界。不管是儒家。佛家。道家。搞境界的人。不是真修行人。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第4个回答  2013-03-16
道家讲究“无为”,儒家讲究“中庸”,这儒家最高境界估计到达孔夫子的高度差不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