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42年的乡村退休教师养老金有多少?有哪些优势?

如题所述

按照国家规定,42年至45年工龄的养老金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享受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水平更高
现行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92年开始逐步建立的,此后才有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和个人账户,而在此之前工作的人,是没有实际缴费的。
对于42年和45年工龄的人来说,意味着1977年-1980年参加工作,这时候,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但是到1992年建立养老保险,他们也兢兢业业工作了10多年的时间,这10多年的工作时间也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不能因为没有实际缴费就不算缴费年限,不能因为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导致他们的养老金很低。
所以,为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不让他们吃亏,按照社保法等政策规定,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职工个人缴费年限。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是退休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个人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一般是1%-1.4%)。对于42年工龄和45年工龄的人来说,一般是有10多年的视同缴费年限,享受过渡性养老金,因此,他们的养老金会更高一些。这样也充分体现了养老金长缴多得的原则,缴费年限越长的人,养老金越高,以激励大家提高缴费年限。
2、退休后调整养老金的金额会更高
按照社保法规定,国家会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涨幅来适时调整基本养老金。目前,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2022年18连涨也板上钉钉了。
根据养老金调整的政策规定,挂钩调整可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挂钩,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而且,很多省份养老金挂钩调整在落实长缴多得方面,会设置不同的档次,档次高的工龄价值会更高。比如,15年-30年每满一年涨1元,30年-不满40年每满一年涨2元,40年以上每满一年涨3元。
所以,42年至45年工龄的人,在养老金调整时优势就很明显了,这么长的缴费年限,在挂钩调整时会相对涨得更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