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杭州市内都有哪些小学可以招收外来民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

如题所述

1.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党中央对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但是,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影响着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导致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既造成政府不堪重负,又使社会和民间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缺乏分类管理和指导,造成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使部分政府文化资源和大量社会文化资源处于闲置和浪费状态;
四是文化结构不合理,文化事业部分偏大,文化产业部分偏小;
五是文化产业缺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微观基础——规范的文化企业,国有文化单位事企不分、机制不活,民营文化企业长不大、做不强;
六是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政出多门、多头执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市场秩序尚未建立起来;
七是既懂文化,又善经营的人才严重不足。
因此,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措施主要有:
(1)建设一批功能性强的硬件设施。包括必要的场地落实、网络配置以及相关的器材等。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会同相关社区进行统筹规划,实行资源统一配置,这是社区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2)推出一批有感染力的文化精品。围绕重大节庆日,围绕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落实具有城市精神和时代风格的主旋律作品,展示中华文明,弘扬城市精神,促进社区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
(3)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满足社区群众多层面、个性化精神生活需求为目标,结合社区文化基础,把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起来,引导好,形成社区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4)提高社区的文化素质水平。社区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作品创作,在居民群众中培养、挖掘一批自己社区内的文化人,也可以通过筑巢引凤、外脑引进等,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3.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我国“十一五”规划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今后5年,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将迎来中国文化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哲学、创造力和生命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自觉地植根于这个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它不仅可以为中国的文化产品赋予鲜明的民族、思想、内容、形式和美学特色,而且能为中国文化产品提供特殊的文化魅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道路上,我们应该自觉坚持和弘扬民族文化在文化产品中的主导因素,使中华文化传统为中国文化产业注入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将会对目前仍是西方故事一统天下的国际文化市场增添极具精神和经济价值的文化内容和产品形式,这将对丰富和完善国际文化市场、向各国人民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切实推动世界文化多元化、建立更趋合理的国际文化贸易格局做出贡献。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应该充分利用我国文化产业所处的历史阶段优势。
首先是时代创造的科技水平优势。21世纪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得文化产品的创造、制造以及传播和贸易变得更加便利和快捷,为文化产业在创意和发展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空间和条件。
其次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潜力。我国文化产业,比较发达国家而言,虽然起步晚,基础弱,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以及可以直接吸纳先进技术和其他国家不同发展模式的经验,速度和规模可能要快得多,只要认识清晰、目标明确、机制科学、勇于创新,则完全可以形成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第三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复兴的重要环节。中国的发展思维已经从过去以经济指标为核心发展到今天的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阶段。文化产业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特点,已经被纳入许多地区的整体发展战略中,特别是一些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旅游文化资源丰厚的地区,更可能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第四是我国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带来的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以及国际上对中国文化产品兴趣的增长为我国文化产品创造了巨大市场需求。
消费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市场需求有3个要素,即消费者愿意购买、消费者有支付能力以及消费者的总量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精神需求的增加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我国拥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广大国内文化消费市场——中国商业文化产品消费至少5亿人,文化消费市场在未来5年内将有4万亿元~5万亿元的需求总量,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
另外,“十一五”规划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下阶段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政府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一方面提供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也将成为我国启动消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手段。东北、河南等地一些农村文化产业的成功例子已经显现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
在国际上,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华文化日益引起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兴趣和关注。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西方文化却仍然被视为国际主流文化、西方文化产品占据国际文化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背景下,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产品逐步赢得应有的国际文化市场份额已不再遥不可及。
在内容上,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我们既要坚持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传统,又要不断使历史的传统富予新的时代气息,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创造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使中华文化充满旺盛的时代感染力和生命力;在表现形式上,我们应该善于创新,创作出今天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形式,确立中国自己的品牌战略。品牌代表着质量效益和形象,意味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我们要力求创造出被国内外观众所接受、所喜爱的知名中国文化产品品牌。例如,像春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庆,能否经营成一个广受中国甚至世界人民欢迎的民族文化品牌,形成国内外相连的春节文化产业?除了传统,我们现代的中国人能否创造反映现代社会的新的文化形式和品牌产品?这些都是对我们民族想像力和创造力提出的挑战;在文化市场的开发取向上,中国可以走出一条开发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并重的新路,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看到广大的农村和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需要文化产品这样一个现实,我们要研究制定两个不同市场的发展战略,在开发的同时甚至之前,还要多做文化市场尤其是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工作;在发展模式上,我们应该创造一条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政府、企业、消费者各方功能,并使这些功能良性互动的道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
1.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农村综合改革需要解决好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富余人员出路等问题;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需要农村干部转变旧的工作方式,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善于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与农民打交道。

2.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综合改革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力争五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这三项改革任务。

3.集中力量、重点推进
从今年起,我们在全国农村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这个古老税种已经终结,这件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但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解决其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探索。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考虑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要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职能:(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权益,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富余人员,是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根据职能定编定岗定员,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竞争上岗。在人员精简过程中,要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积极性,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为基层改革创造好的环境。
二、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要贯彻把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通过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保障办学经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现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当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项改革既明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有效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为农村义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二)是加快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我们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第一,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第二,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第三,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另外,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有明显增加,保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长。同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中央和地方财政给基层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公务员工资改革、发展农村教育等补助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把支出缺口留给乡镇一级。
要继续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同时,要研究进一步理顺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努力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
乡村债务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乡村债务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当前关键是锁定旧债,防止出现新的债务。要从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最关心、矛盾最集中的债务着手,逐项突破,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负债。
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要统筹考虑。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直接关系到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和改革农村上层建筑,必须集中力量、重点推进。
8.为了增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完善农村保障体系,从2006年8月24日起,福建省财政将为全省680多万户农村农民住房实施统一保险,由省财政拨付的3500万元保费已经到位。同时,福建省还在部分地区农村启动了森林火灾保险、水稻种植保险和渔工责任保险。
据福建省保监局局长朱增镳介绍,福建省将在龙岩、南平、三明3个市试行森林火灾险,在浦城、宁化两个县试行水稻种植险,在东山县试行渔工责任险。由于农业险是一个高风险的险种,因此,此次试行的农业险,实行低保额、低费率、保成本原则,即水稻种植险由政府和农民各出50%保费,每亩最高赔偿200元;森林火灾险政府、个人各出20%和80%保费,每亩最高赔偿400元;渔工责任险政府、个人各出20%和80%保费,每人最高赔偿10万元。
福建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刚刚过去的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造成福建省4万多间房屋倒塌,大量农田被淹,渔排被毁,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福建省人保财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实施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和实力,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的损失,提高受灾群众灾后自救,恢复生产、生活的信心和能力。
据悉,此前,福建省人保财险公司在当地也曾先后开办过水稻、烟叶、水果、蔬菜、森林火灾、养猪、养鱼等多项农业险,但由于福建自然灾害频发,保险公司长期亏损,年保费 收入也从1992年高峰时的6000多万元逐年萎缩到2005年的319万元。
9.参加2006年5月13至14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首届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的官员和专家认为,中国的减贫进程将随着新农村建设而加速推进。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厉以宁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要实现新农村,必须加速其扶贫和减贫进程。
18年前,位于中国西南贵州省的毕节地区,在550万的总人口中贫困人口就超过310万。自1988年成为扶贫开发生产建设试验区以来,毕节的贫困人口已经降至59万人。
但厉以宁认为,这59万人和中国其他地区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构成了考验中国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一块“硬骨头”,“如果农民不能摆脱贫困,新农村建设就只会是空话。”
截至2005年底,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即人均年收入不超过683元)还有2365万,由于他们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其脱贫成本和难度加大。
与会专家呼吁全社会重视新农村建设中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建议财政新增的“三农”投入,应该主要放到欠发达的乡村,同时拨出专项经费,每年为贫困农民办些实事。
据了解,农业部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抓30个贫困县试点,1个县再抓1个示范村,2个联系点,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的特点,通过抓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模式的新农村建设,给整体扶贫工作做出示范。
此外,今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将转向农村,并构建起比较健全的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基础教育扶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些举措都将有利于解决边远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
国务院扶贫办的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净减少1350万,90年代平均每年净减少530万,而2002年到2005年平均每年净减少的人数只有140万。
而在去年,中国提出要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这为中国的扶贫工作带来新契机。对此,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对记者表示,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说明国家将更加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必然更好地重视扶贫,从而给贫困地区尽快脱贫带来希望。
10.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其中大部分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底子薄,农业“造血”功能差,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极其有限,这就决定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在全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总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后提出来的。而西部地区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以贵州为例,200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仅为全国的1.065%,人均GDP仅为全国的35.4%,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的59.67%,城镇化水平比全国低16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比全国滞后10到18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有限。
城乡差距突出,统筹城乡发展难度大。农村内在的封闭性以及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动性差,使西部地区农村某些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同时,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有限,西部各省区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较少,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二元结构突出。
农村人口多,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培养新型农民的任务重。西部地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而且集聚了全国90%以上的贫困人口,劳动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任务相当艰巨。
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调整农业结构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更为艰巨。西部地区农田水利设施不足且标准低。农业经营方式落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农民组织化和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尚未根本好转,无法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技服务。
11.红十字会是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在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赞誉。当前,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个时候,中国红十字会主办该论坛,请有关专家来研究探讨公益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不断加大农村工作力度,做了大量工作。事实证明,农村需要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农村中是大有可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的问题相当突出,这是由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深刻认识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以动员人道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事实证明,农村需要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农村中是大有可为的。
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发展红十字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在我国改革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提出,给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舞台。

三、申论要求

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中农村综合改革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20分)
2.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主题。要求:概括全面,言简意赅。 (30分)
3.根据上述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500宇左右的文章。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好多哦

参考资料:http://www.yuloo.com/space/html/70/562770_type_blog_page_26.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