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之美 若干方面

中国建筑之美的表现方面与内涵。

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尤其是我国的建筑艺术,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建筑都非常讲究审美特性,现特述几例以飧诸君。

对称美

对称具有平稳美观的特性。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宅,绝大部分是讲究对称的,如北京城,它里面的街巷平直、对称,极为严整;整个配置庄严、宏大,把中国建筑的对称、整体联系、统一的特征表现无余。又如中国宫殿建筑的代表作———北京故宫,它的四角各有一座平面呈十字曲线形、结构复杂、有七十二条屋脊、造型优美的角楼,而且整个故宫建筑布局严谨规则,从天安门开始至景山结束,形成一条贯通紫禁城�故宫 南北的中轴线,并与整个北京古城的中轴线重合。还有如我国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也讲究对称,七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样拱上加拱,相互对称,使得桥身也更加美观。

图画美

我国园林艺术的标本———苏州园林就是一幅既淡雅又明艳的大彩画,它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苏州园林在他们“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鲜明的特征体现于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上。因此,游览苏州园林事实上就是在鉴赏一幅“完美的图画”。再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外部特征: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 C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音乐美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很讲究音响效果,如同音阶上升般层层高耸的佛塔,按一定节奏结束在刹顶,并在各层的飞檐翼角悬有铃铎,轻风吹拂,叮铛作响,如琴音、似歌鸣,构成了妙音可闻、遐思入神的意境。又如园林建筑中的流水潺潺、清泉叮咚、竹林萧萧、雨点唰唰……都是借助自然音响,增添其生气与活力,犹如注入了生命和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些有声建筑独具一格,奇妙无穷。再如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池沼,假山是“重峦叠嶂”或“几座小山配合着竹草花木”,池沼,则是“大多引用活水”,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鱼戏莲叶间”,我们似乎听到竹林萧萧声、鱼跃嬉水声。

借景美

建筑的艺术性要求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融为一体。我国庭园设计艺术所强调的“借景”就是在观赏的视野中,使某一占地有限的庭园容纳着本来并不从属于这一个体中的景物。如中山陵就是借钟山来烘托中山陵凭山而建的巍峨气势,借陵园的林荫大道渲染出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借在平面所见的奇妙的变幻无穷的景色突现陵园主体建筑———祭殿的地位,突出了中山陵的特征———巍巍气势、庄严肃穆,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其“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相结合”的设计意图。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建筑的艺术境界除了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体积、形状、色调有关外,还与周围环境中的空间、其它建筑物、自然景色等有关,由此而形成或宽旷、或幽深或雄伟壮丽、或小巧玲珑等等意境,使人得到不同的审美享受。

和谐美

和谐是人的审美对象中的重要审美属性之一,它是指审美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矛盾统一之中,相互协调、多样统一的状态。简单地说,事物之间匀称合理的配合会产生美的效果,这就是和谐美。如著名的晋祠就是把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景观浑然融为一体。在晋祠中,巍巍长长的山,古老苍劲的树,跟圣母殿、廊柱上的木雕盘龙、殿前的鱼沼飞梁以及其它建筑和园中小品浑然融为一体,体现了自然和艺术的和谐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