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豫教基[2008]138号文件

河南省教育厅豫教基[2008]138号文件,给找一下,发一个吧,谢谢

豫教基〔2008〕138号

河 南 省教 育 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试行)》的通知

各省辖市教育局,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豫教基〔2008〕82号)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际,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我厅基础教育处。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根据《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特制定《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有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我省实际,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构建具有河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规范有序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â€”—基础性。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整体设置必修课程,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â€”—­é€‰æ‹©æ€§ã€‚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特点,合理设置选修课程,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
——适用性。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从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我省教育现状和普通高中的发展趋势,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课程体系。
——创新性。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调动学校实施普通高中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3(或14)个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的八个领域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全部开设。
选修部分是供学生选择的、旨在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的课程。选修部分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必修部分和选修Ⅰ的课程标准由国家制定,使用的教材需经教育部审定;选修Ⅱ课程是普通高中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的若干学习模块,供学生选择。
每个科目的每个模块一般为36学时、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学生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见表1。

表1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

学习领域科 目必修学分选修学分选修Ⅰ选修Ⅱ语言与文学语文10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 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

三、课程安排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教育教学实际,提出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见表2)。学校要根据课程安排指导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学校课程表并组织实施。

表2 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

学习领域科目必修选修Ⅰ选修Ⅱ(6分以上) 必修内容学分建议选修内容学分自主选修内容学分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的选修模块 语言与文学 语文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10“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三个系列内选修四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选修五个系列内的其他模块每模块2学分 外语(以英语为例)英语1英语2英语3英语4英语510英语6英语7英语8每模块2学分英语9英语10英语11每模块2学分 数 学数学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10人文方向:选修1—1、选修1—2全部修习。选修4—1、选修4—2至少选修一个专题。理工方向:选修2—1、选修2—2、选修2—3全部修习;选修4—1、选修4—2、选修4—5至少选修两个专题。每模块2学分 每专题1学分选修系列3、系列4中未修习的专题每专题1学分 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 8人文方向: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至少选修两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每模块2学分 历史历史(I)历史(II)历史(III)6人文方向:(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每模块2学分(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每模块2学分 地理地理地理地理 人文方向:选修旅游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环境保护至少选修两个模块。每模块学分选修宇宙与地球选修海洋地理选修旅游地理选修城乡规划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环境保护选修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每模块学分 科 学物理物理1物理24人文方向:选修1—1。理工方向:选修3—1、选修3—2 全部修习;选修3—3、选修3—4、选修3—5至少选修两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选修1—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物理专题研修物理实验专题 每模块2学分 化学化学1化学24人文方向:选修1 化学与生活。理工方向: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全部修习;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 实验化学至少选修两个模块。 每模块2学分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 每模块2学分 生物生物1生物2生物36理工方向: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每模块2学分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每模块2学分 技 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2五个选修模块中选一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 每模块2学分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I技术与设计II2 2 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家政与生活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每模块2学分 艺 术艺术或音乐美术艺术6四个系列16个模块中选修六个模块每模块1学分系列1:艺术与生活系列2:艺术与情感系列3:艺术与文化系列4;艺术与科学 音乐鉴赏2五个选修模块中选一个模块每模块1学分唱歌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创作每模块1学分 美术鉴赏1八个选修模块中选两个模块每模块1学分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每模块1学分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在健康教育、田径两个系列中,各选一个模块,共2学分;在球类、体操、田径、水上或冰雪、新兴运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六个系列中,选九个模块,共9学分11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完成3个以上专题研究15 社区服务三年中必须参加10个工作日社区服务2 社会实践每学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6
说明:
1.必修内容部分学生应获得116学分,其中包括 “建议选修内容”中要求学生修习的物理2学分、化学2学分、信息技术2学分、音乐1学分、美术2学分。
选修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两部分,学生至少要获得28学分。选修Ⅰ分为“建议选修内容”和“自主选修内容”两部分。“建议选修内容”是指修习人文方向、理工方向学生按各学科要求应该修习的模块或专题;“自主选修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供学生进一步发展、自主修习的选修模块或专题。选修Ⅱ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的选修模块,学生至少要获得6学分。
2.通用技术课程原则上在高一年级开设。2008级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也可延迟至高二年级开设。
3.艺术领域共6学分,其中音乐3学分、美术3学分。有条件的学校,要把艺术作为综合课程开设。艺术、体育特长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后,可按自身的发展方向选修相关领域科目的模块。

四、教学安排及学分、学时分配
(一)学年教学时间
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日和农忙假)11周。
2.每学期分学段一、学段二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3.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原则上每周按35课时安排教学。
(二)模块教学时间
1.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的1个模块教学时间为36课时,一般每周安排4课时(持续1个学段)或2课时(持续1个学期)。
2.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等科目的1个模块教学时间为18课时,一般每周安排2课时或1课时。
3.学校可以结合师资和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按学段或学期安排各模块教学。
(三)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共23学分。
1.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三年共计270课时,15学分,学习活动时间由学校根据各学段课时总数合理安排,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
2.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计6学分。
3.学生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获得相关证明,获得2学分。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走进社区,融入社会,参与社区服务。
(四)课程、课时及学分安排建议(见表3)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学校要全面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统筹做好课程安排和学分分配。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然后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但学校应保证学生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各地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科目必修模块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学校要制定选修课程开设规划,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齐开好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课程。选修课要突出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要通过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各学科教师要积极组织和指导研究性学习。
(二)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应编制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和长期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并帮助学生选课。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地发展。
(三)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和教师提高的专业咨询、指导网络。
(四)充分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
为保障普通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当地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补充校内课程资源不足,努力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既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联校开发,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
(五)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组织的学业考试、考核应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命题。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评价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增强评价过程的反思、对话、交流和理解,营造轻松活泼的、富有激励作用的教学环境。
六、建立课程实施保障机制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条件,努力使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能达到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保障学校开齐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模块,并创造条件,逐步开齐开好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选修模块;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情况,加强对高中课程的管理,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发挥办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办出自己的特色;要加强对学校实施新课程过程的检查与监督,建立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上报、备案等制度,督促学校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随时纠正各种违反课程方案、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
各级教研机构要进一步明确“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指导;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一线,注意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并总结、推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创造的成功经验;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新课程推进中遇到的教学实际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专题研究,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
学校要全面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管理,做好制定课程计划、自主开发课程、指导学生选课、组织教学实施、认定学生学分等具体工作;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积极向社会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内容与要求,争取社区及学生家长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理解与支持,使他们能够主动配合学校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和有关政策。

表3 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内容、课时及学分安排参考
第一学年

学习领域科目上学期下学期学年总学分学段一学段二学段一学段二模块学分周课时模块学分周课时模块学分周课时模块学分周课时 语言与文学语文语文124语文224语文324语文4248英语英语124英语224英语324英语4248数学数学数学124数学224数学324数学4248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必修122必修2224历史历史(I)22历史(II)224地理地理 地理 科学物理物理122物理2224化学化学122化学2224生物生物122生物2224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22五个模块任选一个224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I22技术与设计II22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艺术建议选修11建议选修112音乐音乐鉴赏11音乐鉴赏112美术美术鉴赏11建议选修112体育与健康田径类项目和健康教育专题系列为必修内容(健康教育专题可分散进行),另在六个运动项目系列中至少选两个模块,每周2课时。4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3年完成3个以上专题,共15学分 社区服务5个工作日1社会实践一周2总学分65或67(选择艺术课程的65学分,选择音乐、美术课程的67学分。不含研究性学习的学分)

第二学年
学习领域科目上学期下学期学年总学分学段一学段二学段一学段二模块学分周课时模块学分周课时模块学分周课时模块学分周课时语言与文学语文语文524建议选修24建议选修24建议选修248英语英语524英语624英语724英语8248数学数学人文数学524选修1—124选修1—224建议选修自主选修147理工数学524选修2—124选修2—224选修2—3248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人文必修322必修424建议选修246理工必修322必修424自主选修 4历史人文历史(III)22建议选修24建议选修246理工历史(III)22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2地理人文地理322建议选修24建议选修246科学理工地理322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2物理人文选修1—122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2理工选修3—124选修3—224建议选修24建议选修248化学人文选修1 化学与生活22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2理工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22建议选修24建议选修246生物人文生物322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2理工生物322建议选修24建议选修246技术信息技术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通用技术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艺术建议选修11建议选修112音乐建议选修11自主选修 1美术建议选修11自主选修 1体育与健康在六个运动项目系列中至少选四个模块,每周2课时。4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3年完成3个以上专题,共15学分 社区服务5个工作日1社会实践一周2总学分文56 理61(均不含研究性学习的学分)

第三学年

学习领域科目上学期下学期学年总学分 学段一学段二 模块学分周课时模块学分周课时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语言与文学语文建议选修24自主选修 2 英语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数学数学人文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理工建议选修24自主选修 2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人文建议选修24自主选修 2理工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历史人文建议选修24自主选修 2理工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地理人文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科学理工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物理人文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理工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化学人文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理工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生物人文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理工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 技术信息技术自主选修 通用技术自主选修 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艺术建议选修2 2 音乐自主选修 美术自主选修 体育与健康在六个运动项目系列中至少选三个模块,每周2学时。3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3年完成3个以上专题,共15学分 社会实践一周2 总学分文13或11(选择艺术课程的13学分,选择音乐、美术的11分学。不含研究性学习的学分)。理11或9(选择艺术课程的11学分,选择音乐、美术课程的9学分。不含研究性学习的学分)。

注:1.每学年40周教学时间,除去4周复习考试,有36周教学时间,计1260课时,学生每修习1学分需18课时。完成必修课程后,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开设选修I和选修II的课程。
2.“学年总学分”是指本学年学科“必修模块”的学分和“建议选修”模块的学分,不包含“自主选修”模块的学分。
3.“自主选修”的模块及课时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统筹安排。

主题词:基础教育 课改 方案 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8年6月30日印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1
第2个回答  2013-04-02
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这个文件网上可以找到,名字就是上面这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