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蒙山县本地人讲什么话??

如题所述

主要有:蒙山话、客家话、壮话和瑶话

客家语,简称客语,是汉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客家语在非正式场合又被称为客家话,按不同口音又可分为梅州话、惠阳话、惠州话、河源话、赣南话、汀州话等。而在部分地区还称水源音、涯话、新民话、麼个话、广东话(土广东话)、怀远话、四县腔、海陆腔、饶平腔、诏安话、平婆话等。 

壮话就是壮语,是壮语的通俗说法。壮族先人在中国古代曾先后称为西瓯、南越族、骆越(雒越)、濮、獠、俚人、溪峒蛮、乌浒。宋代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写作“獞”,1949年后改为单人旁的僮字,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扩展资料:

蒙山县(梧州市下辖县)

蒙山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大瑶山之东,梧州市西北部,东邻昭平,西连金秀,南毗平南、藤县,北接荔浦,县城蒙山镇距首府南宁市460公里,距梧州市186公里。

蒙山县版图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下辖6个镇、3个乡,总人口22.1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9万人。2014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9亿元。

蒙山县四面环山,东西窄,南北长,全境呈长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错综复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长冬短。

蒙山县是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 ,太平天国曾在该地封王建制。蒙山也是抗法将士苏元春、老一辈革命家陈漫远和新派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的故乡。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特色节庆:

1、牛王诞

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牛王诞,纪念牛的祖先和后代替农民辛勤耕地的功劳。牛王诞不准使牛,并采嫩枫木叶捣汁,浸泡糯米,做成黑米饭,备办香烛、香茶、鸡和猪肉到牛栏门口供奉牛王。

民间都习惯加菜度节,并嘱咐牧童把耕牛养好,蒙山县内边远农村部分农民仍沿袭这一习俗。

2、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日称为天贶节。农家俗称“吃新节”,谓早熟稻谷、旱地作物的芋头,均可试吃,故称吃新节。解放前,富裕农家如要雇用贫苦人家做夏收夏种临工的,也在此节日叫来吃一餐,落实好。民间都习惯加菜欢度。

后民间对天贶节只加点菜而已,无“吃新”的习惯。 

3、鬼节

农历七月十四称鬼节。相传亡人灵魂回家省亲。民间家家户户都杀鸡买肉、买香烛、剪纸衣,供奉祖先,谓之“荐祖”。

如新亡父母的出嫁女,也得回家来送纸衣,但不住夜。也有的村落群众集伙剪纸衣、扎纸伞、备办香烛、饭菜等,到三叉路口或山坡上搞“施幽”,供奉无家可归的野鬼。

4、冬至节

冬至节是农事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日。“冬至”这天,民间都习惯杀鸡买肉,大办晚餐欢度节日,有“冬至大过年”之说。

5、小年夜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叫小年夜。县民习惯首先拜灶公,谓“灶公上天”,在灶公神位旁边插上柚子叶,叫“解秽”,祈祷灶公上天廷奏报家人行善,以求降福。

小年夜至卅晚这些日子里,男的赶圩办年货,准备过年的吃用物品,同时打扫屋前屋后;女的碾米、打饼粉之类,做好糍粽、饼料的准备,洗衣被、做新衣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山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家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18
我是蒙山土生土长的,蒙山话是我们的语音。以蒙山县为界限,上路人偏桂柳话,下路人偏粤语,蒙山处语音的咽喉要道,可以说是粤语的发源地,论语境,蒙山话比粤语讲起来更有力,更霸气,这不是我乱吹,有证可考。。。谢谢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蒙山话由不同方言语种交汇而成。属于桂柳话与粤语的过渡地带。桂柳话的语法腔调和粤语的发音混合,还参杂有壮语的发音,估计还混杂有其他方言发音。蒙山话不属于独特的语言现象,类似蒙山话的方言在很多地方可以找得到。比如柳城县县城一带的一种方言,有很多词语的发音与蒙山话堪称一样,乍听起来还会误认为遇到了蒙山老乡。平南县有一个地方的方言里面也有一些词语的发音与蒙山话的发音完全一样。在上海你可以听到“让”的发音与蒙山话发音没有什么差别。(梁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7-18
主要讲白话,也就是粤语的一种,但是和广州的粤语有很大的不同。蒙山县城北部有少部分人桂柳话。
第4个回答  2013-04-04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本地人讲白话、粤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