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和魏晋南北朝的区别,这三个时期的时间是多少年到多少年啊

以前这三个时期的朝代分别有哪些

1、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

2、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3、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操,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 此时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

扩展资料:

1、十六国时代的统治的一个特色是胡汉分治,将汉人与胡人以不同的制度作统治。以汉赵(即前赵)为例,刘聪同时居皇帝(汉人的君主)和单于(胡人的首领),汉人以户为单位设官统治,而胡人以落(指以帐篷营生的单位)为单位,设不同系统的官员来统治。另一个统治特色是,以种族、部族为中心的政军结构。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参考资料:五胡十六国-百度百科    

魏晋南北朝-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

十六国与“魏晋南北朝”的“晋”同时,一般称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在此之后。

详细的说(我写的有点多,不过认真读完应该会很清晰的):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取代东汉政权,建立三国魏,这个“魏”,就是“魏晋南北朝”中的“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三国蜀汉;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与魏、蜀汉并立,建立三国吴,三国时期开始。
公元263年,三国蜀汉被三国魏吞并,公元265年,三国魏权臣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取代三国魏政权,这一年就是“魏晋南北朝”中“晋”的开始。公元280年,西晋吞并三国吴,至此,三国时期的三个政权全部灭亡,中国进入短暂的西晋统一时期。
由于宗室政变频繁,西晋衰弱,公元304年,氐族李雄在蜀地建立了独立于西晋的十六国成汉,十六国中的第一个国家出现。同年,匈奴族刘渊建立十六国汉赵。公元316年,西晋政权被十六国汉赵灭亡,晋宗室司马睿迁往建康,在南方重建晋朝,史称为“东晋”东晋与十六国对峙开始。
在北方,汉族和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与东晋对峙,这一时期被称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十六国名单:成汉、汉赵、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
此时,冉魏、西燕、西蜀政权同时出现,鲜卑族拓跋珪在漠北建立北朝北魏,割据一方,十六国政权、北朝北魏、冉魏、西燕、西蜀等政权相互独立,先后割据于北方及四川、山东等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公元420年,南方东晋权臣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取代东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此时北方正处于十六国末期。公元439年,北朝北魏将十六国北凉吞并,至此十六国政权全部灭亡,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
公元479年,南朝宋权臣萧道成篡位,建立南朝齐。北方被北朝北魏统治。
公元502年,南朝齐权臣萧衍篡位,建立南朝梁。北方继续被北朝北魏统治。
公元534年,长期战乱的北朝北魏分裂,北朝东魏、北朝西魏分别在公元534和公元535年建立,公元550年,北朝东魏权臣高洋篡位,建立北朝齐,取代北朝东魏。公元557年,北朝西魏权臣宇文觉篡位,建立北朝周,取代北朝西魏,同年,南朝梁权臣陈霸先建立南朝陈,继续与北朝对峙。
公元577年,北朝周吞并北朝齐,再度统一北方。南方由南朝陈统治。
公元581年,北朝周权臣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至此,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结束,中国进入隋唐大一统时期。

五胡十六国与两晋并立,时间从公元304年开始,到公元439年结束。
十六国指的是十六个割据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别由汉族和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建立。公元304年,李雄建立十六国成汉,刘渊建立十六国汉赵,十六国时期开始。公元439年,十六国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北凉被北朝北魏吞并,十六国时期结束。

南北朝的划分是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取代东晋政权,南朝宋占据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被北朝北魏统一,南北朝对峙局面开始。这种对峙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589年隋朝吞并南朝陈。

希望对你有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03
五胡十六国又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由于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期间(304-439),五胡大举侵占古华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胡、氐、羌;十六国指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16国,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谯蜀和内迁丁零之翟魏等,实际远不止16国。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魏晋南北朝就是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加起来再加三国(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两晋(265—420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