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疾病预防

如题所述

对于高风险患者,造影剂的使用应谨慎,尽量减少或替代为其他无害或低毒的检查方法,如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和CO2血管造影。如果必须进行造影,首要步骤是确保充足的血容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并积极预防肾损伤。


水化是关键环节,造影前后的12小时,应连续静脉注射0.45%氯化钠溶液,以降低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特别是对已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尤为重要。


在治疗用药上,造影前24-48小时内应停用可能影响肾功能的药物,改用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暂停二甲双胍。利尿剂并不能预防造影剂毒性,反而可能加重问题,因此应避免长期使用。


选择造影剂时,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优先选择非离子型、低渗或等渗造影剂,且控制剂量。对于肾功能正常者,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并不能显著降低肾损害。


N-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促进NO合成和改善肾血流,减轻造影剂的直接氧化损伤,建议在造影前24小时开始口服,直至术后48小时,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和消化不适。


虽然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快速清除造影剂,但可能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利影响。相比之下,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清除造影剂的同时,能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有效防止低血容量和低血压,从而大大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风险,甚至降低死亡率。此外,CVVH治疗能维持患者水化,避免容量超负荷和肺水肿,有助于长期的健康恢复。


扩展资料

造影剂肾病(contrast associated nephropathy,CAN)日益受到肾病工作者的关注。CAN指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急骤下降。常用的造影剂一般均为高渗性,含碘量高达37%,在体内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吸收,脱水时该药在肾内浓度增高,可致肾损害而发生急性肾衰。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报道日趋增多,甚至其发生率超过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