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消费券的利弊

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及其局限性

政府发放消费券,资金的来源无非就是税收,借债,接受捐赠,增发货币和出卖共有财产。除非是接受捐赠,其他的融资方法都有挤出效应或者负面效应。增发货币会产生通货膨胀,尤其是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效应,往往是为以后埋下隐患。税收显然减少了消费者或者企业的可支配收入,除非大幅增加遗产税或奢侈税,否则对消费根本没有任何正面的意义。借债会提高实际的利率,市场上可供使用的资本是有限的,政府借的多了,流动性就更加恶化,供求关系自然就使资本的成本提高,利率自然就提高了,而企业或消费者想借贷,就更加困难了。还有一种情况,市场上有多余的资金,可供政府凭借信誉借贷,但在经济危机的时候,金融机构往往是考虑的风险,不愿发放贷款,但是在支付存款利息的压力下,不得不贷款给信誉相对较好的机构,但如果政府借贷,减少了金融机构支付利息的压力的话,金融机构就更没有发凡贷款的动力了。最后就是出卖共有资产,但经济萧条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资源闲置,这时出卖共有资产,不但价格低,而且也会冲击原有的供求,使得供求更不均衡。
综上所述,再考虑消费券设计,印刷,保管和发放等成本,发放消费券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尤其是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发放消费券会不会扭曲市场,要看消费券使用的范围有没有限制。如果有限制的使用消费券,那么肯定会造成市场扭曲,或者地方保护主义。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不如直接发放流通的货币。
发放消费券能不能拉动需求?消费券有收入作用也有替代作用。显然替代作用是不能拉动需求的。消费者使用消费券购买了本来就需要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而把货币存进银行,对需求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带有时间限制的消费券可能会造成市场的波动。使用消费理论分析收入效应,只有持久的收入才能增加理性的消费者的消费,而一次性的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人而言,消费券对于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几乎不产生任何的作用,只对中低收入阶层产生作用。从这个角度考虑,如果消费券能够准确的发放到最低收入者的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消费需求产生拉动的作用。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实现,比如转移支付。
还有一个问题,二次分配能否修正初次分配产生的不公平?如果初次分配不公是由于个人的禀赋不同产生的话,那么二次分配可以修正这种不公平。但如果初次分配的不公平是由于垄断,尤其是机会的垄断造成的,那么二次分配不但不能修正这种不公平,而且是对初次分配不公的默认和延续。建立在机会不公平的基础上的二次分配,不但无法实现公平,而且使社会损失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