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货币是依据什么发行的?

打个比方,比如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国力强盛,经济飞速增长,这时候,朝廷勒令不需私人用铜铸造任何东西,开始铸币。那么这时候的朝廷,是根据什么来发行货币的呢?怎样控制数量?如果一直这么铸币,那朝廷的前不久无穷无尽了吗?而且古代又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通信,根本没办法知道货币的流通量。求解答

中国古代没有经济学,所以对于货币的发行没有太多人为限制,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应在于自然条件,政治及社会环境,和进出口贸易。

黄仁宇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过,自宋以来,铜币官方发行的极少,不敷日常使用,以致几百年前的铜币仍在市场上流通。而银锭太贵,铁钱又太贱。元朝开始发行纸币,但并没有足够的担保,无论元明,政府都控制不住自己超发的冲动,所以即使三令五申,纸币须按原额使用,但在民间也逐渐贬值,最终沦为废纸。

明代以降,社会上通行的小额货币是碎银,并非官府所出。但碎银的总数也不足量,所以明末通货紧缩,百业萧条,到最后军队在边境地区甚至买不到补给。上述货币问题也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一个原因。

到清代由于出口贸易,白银大量流入,铜币供应也因为铜矿的发现而大幅增加。政府因为垄断铜币的发行而得以获取巨额利益,所以并没有动机去控制货币发行。不过清代人口大幅增加,商业也逐渐发达,所以货币的发行并未见到明显的负面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5
懒得查资料了,胡乱回答几句。
我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系统,也没有相应的金融知识,同时在很多认知上相互矛盾,如古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数目是恒定的,皇帝、官僚占得多了,百姓就占到的少,所以不能“与民争利”,但譬如矿山开采、疆域扩张等极其明显的财富增加现象士大夫却集体盲视。
回到你的问题,古代金、银只是贵金属,少有流通,小说电视里随手甩出一锭银子那是在忽悠人,拍出银票更是在牛叉,古代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是铜。简单说,铜就是钱,就是财富,就是购买力,相对华夏人口数目巨大、繁殖能力超强,我国铜资源贫瘠,历代朝廷只有恨铜不够用的,因此古代铜钱的使用不分朝代,五铢钱在明代、清代一样好使,一样具备同等购买力。铜不够用怎么办,王朝末年多发行含铜量低的铜钱,或铸造小钱(直径小)、薄钱,或直接在铜钱背后铸明“当XX文”,就是说一枚钱当做50枚或100枚等等使用,这必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以致各种经济危机发生。另一方面,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品相好的铜钱多为王朝繁荣强盛时期铸造,以彰显国力,然而铜不够用的困境一直存在,这又导致货币紧缩,影响了经济发展,所以出现了提问中的私人不能用铜铸造任何东西。
总之,古代中国没有银行,中国人又喜欢积蓄,富人可以挖银窖,穷人再怎么也可以存几吊铜钱吧。反正古代中国就是个贵金属黑窟窿,朝廷只要能找得到铜就只管铸钱吧,优质的铜钱再多也不多。
第2个回答  2013-03-25
中国古代的货币多是贵金属铸币,其货币发行量是以发行者所拥有的贵金属量为基础的。

古代的金属矿开采和冶炼能力有限,贵金属量——比如说当时的铜——也是有限的,货币发行者的发行能力也受到限制。把铜想象成现在的黄金,就可以理解,为何当时的政府难以大规模发行超发货币了。

由于上述原因,贵金属与其他商品的比价是相对稳定的,比如一两铜可换多少粟米,相对稳定。而且,贵金属的重量是一个很容易识别的指标,人们可以较为容易地判断出其中是否有足量的贵金属。铸币的发行者可以在其中参杂一些便宜的杂质,以国家强制力规定其购买力,这其中节省的贵金属量就是铸币发行者收取的“铸币税”。但是这个铸币税如果收得过分,就成了穷凶极恶的掠夺,不仅币值难以维持,还会激起民变——王莽政权的倒台就与此有很大关系。
第3个回答  2013-03-25
贝壳接着金银铜铁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古代的货币是等值物,金银铜有其自身的价值,朝廷不可能无穷无尽的发行铜币,因为铜矿开采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古代的开采技术还不先进的情况下。
一般来说,如果朝廷铸造的是含铜量足够的铜币,基本是铜币供应少,而需求多,钱币的投入量少,而市场需求大,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朝廷政绩败坏时,一般是发型含铜量少的当百,当千大钱,变相的收刮。比如刘备进成都时,发给军队的都是大泉当百,其实含铜量可能就相当于几个汉五铢,却一个当一百个汉五铢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