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知识

中国饮食方面的知识,急求,简短点的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从饮食者、地域、时令三个角度来认识中国餐饮文化的类型。
  饮食者类型
  一.宫廷、贵族饮食
首先,宫廷饮食的特点是选料严格,用料严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帝王权力的无限扩大,使其荟萃了天下技艺高超的厨师,也拥有了人间所有的珍稀原料。如早在周代,帝王宫廷就已有职责分得细密而又繁琐的专人负责皇帝的饮食,《周礼注疏·天官冢宰》中主有“膳夫、庖人、外饔、亨人、甸师、兽人、渔人、腊人、食医、疾医、疡医、酒正、酒人、凌人、笾人、醯人、盐人”等条目,目下分述职掌范围。这么多的专职人员,可以想见当时饮食选材备料的严格。其中仅燕窝的菜肴就有六味:
燕窝鸡皮★鱼丸子、燕窝万字全银鸭子、燕窝寿字五柳鸡丝、燕窝无字白鸭丝、燕窝疆字口蘑鸭汤、燕窝炒炉鸡丝。
其次,烹饪精细。一统天下的政治势力,为统治者提供了享用各种珍美饮食的可能性,也要求宫廷饮食在烹饪上要尽量精细;而单调无聊的宫廷生活,又使历代帝王多数都比较体弱,这就又要求其在饮食的加工制作上更加精细。
再次,花色品种繁杂多样。慈禧的“女官”德龄所著的《御香飘渺录》中说,慈禧仅在从北京至奉天的火车上,临时的“御膳房”就占四节车箱,上有“炉灶五十座”,“厨子下手五十人”,每餐总“共备正菜一百种”,同时还要供“糕点、水果、粮食、干果等亦一百种”,因为“太后或皇后每一次正餐必须齐齐整整的端上一百碗不同的菜来”。除了正餐,“还有两次小吃”,“每次小吃,至少也有二十碗菜,平常总在四五十碗左右”,而所有这些菜肴,都是不能重复的,由此可以想象宫廷饮食花色品种的繁多。
宫廷饮食规模的庞大、种类的繁杂、选料的珍贵及厨役的众多,必然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极大的铺张浪费。
官府贵族饮食,虽没有宫廷饮食的铺张、刻板和奢侈,但也是竞相斗富,多有讲究“芳饪标奇”,“庖膳穷水陆之珍”的特点。
贵族饮食以孔府菜和谭家菜最为著名。孔府历代都设有专门的内厨和外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形成了饮食精美、注重营养、风味独特的饮食菜肴。这无异是孔老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祖训的影响。
孔府宴的另一个特点,是无论菜名,还是食器,都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如“玉带虾仁”表明了孔府地位的尊荣。在食器上,除了特意制作了一些富于艺术造型的食具外,还镌刻了与器形相应的古诗句,如在琵琶形碗上镌有“碧纱待月春调珍,红袖添香夜读书”。所有这些,都传达了天下第一食府饮食的文化品位。
另一久负盛名、保存完整的贵族饮食,当属谭家菜。谭家祖籍广东,又久居北京,故其肴馔集南北烹饪之大成,既属广东系列,又有浓郁的北京风味,在清末民初的北京享有很高声誉。谭家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材用料范围广泛,制作技艺奇异巧妙,而尤以烹饪各种海味为著。谭家菜的主要制作要领是调味讲究原料的原汁原味,以甜提鲜,以咸引香;讲究下料狠,火候足,故菜肴烹时易于软烂,入口口感好,易于消化;选料加工比较精细,烹饪方法上常用烧、火靠、烩、焖、蒸、扒、煎、烤诸法。贵族饮食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极具个性化的制作方法。
二.市井、百姓饮食
市井饮食技法各样、品种繁多的特点。如《梦粱录》中记有南宋临安当时的各种熟食839种。而烹饪方法上,仅《梦粱录》所录就有蒸、煮、熬、酿、煎、炸、焙、炒、燠、炙、鲊、脯、腊、烧、冻、酱、焐、火鸟十九类,而每一类下又有若干种。当时饮食不仅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饮食需要,还考虑到不同时间的饮食需要。因为市井饮食的对象主要是当时的坐贾行商、贩夫走卒,而这些人来去匆匆,行止不定,所以随来随吃、携带方便的各种大众化小吃便极受欢迎。
  三.民族、宗教饮食
民族饮食指的是除汉族之外各少数民族的菜肴。由于各少数民族所处的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级,所处地域、环境、物产、宗教信仰等的不同,所以几乎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饮食习俗和爱好,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生活于东北地区白山黑水之间、三江平原一带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等族。满族以定居耕作农业为主,以狩猎为副。满族人最喜欢食用的是“福肉”(清水煮白肉),过年时主要吃饺子和“年饽饽”,冬季的美味是白肉酸菜火锅。赫哲族以狩猎为主,由于气候寒冷,故以鱼、兽为主要饮食,而最突出的则是将生鱼拌以佐料而食的“杀生鱼”。而生活于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和鄂温克族,以狩猎为获取食物来源的主要内容,尤喜生食狗肝和半生不熟的各类兽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5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鼓励吃五谷杂粮,多吃菜果,豆腐,辅之肉蛋,讲究食补,食疗,营养比较全面,但饮食结构中钙,铁,蛋白质略显不足,可通过加奶补钙和蛋白质,适当加些瘦肉,并多用铁锅少用不沾锅补铁。而西式饮食则以肉,乳酪,蛋,奶为主,蔬菜和水果较少,杂食几乎没有,因而不缺钙铁但缺少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常需大把大把的补。而肥胖症和心血管病就是这种饮食结构的直接恶果。美国有非常好的医疗救助体系,象克林顿这样心脏病发作,在美国对一般百姓也能做到5分钟左右就可以得到紧急救助,并且可以做心脏搭桥手术。所以心脏病致死率并不太高。如果换作不发达国家,这样的病不是死了好几回就是等死。提前预防就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糟粕,也有一些由于技术进步和时代变迁不太适用,但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比如食品方面,西餐有乳酪,我们有豆腐,西方有咖啡,我们有茶,我们还有千千万万种食疗,食补,地方风味小吃,美国都没有。但我们也有许多饮食方式是在长期食物短缺或医疗知识不发达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在营养短缺的情况下,脂肪是重要的热量来源。比如,我们的许多菜系还保留着用猪油炒菜香的传统,就急需改进。观念的改进尤其重要,两年前我看CCTV夕阳红节目介绍怎样做回锅肉,主持人现场发挥说,煮肉的油汤还可以做另一道菜,就是用油汤□萝卜。这是介绍给老年观众的节目。脂肪胆固醇对多数老年人来说无异是毒药,但大部分家庭仍然舍不得扔掉肥肉。想想当年为了几斤几两的肥肉,凭票,走后门,巴结售货员,甚至大动干戈,今天却要把买回的东西扔掉,实在可惜。可不曾想过没有,把这些东西吃进肚子里会有任何好处吗?没有。除了增加体重长大肚子,再就是高血脂,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发病率。等发了病再用成百上千倍舍不得扔的那点肥肉的钱来看病吃药或等死,核算吗?

我也曾劝说自家人,几年前就跟我姐姐说了这个道理,她说没事,你看我公公婆婆,四川人,60多的人了还不是每天大鱼大肉的吃,冬天凉台上挂满了一多半肥膘的腊肉够吃一年,没事。我说虽然他们血脂不高,他们的基因好,你有那个基因吗?更何况他们胖的走路都不方便,生活质量高吗?说一千到一万,她还是舍不得扔了那一口,当然她也觉得肥肉香。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当你习惯不吃肥肉后,再吃就会觉得腻,甚至闻猪油都腥气。几年过去了,国内开始注重健康饮食,她自己查出高血脂,公公婆婆查出血压,尿糖不正常,这才开始忌口了。

我写这篇短文是出于一种中国人对健康饮食认识不足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现在许多国产影视作品都在把带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喝可乐看成一种时尚或对孩子的一种奖赏。这除了美式快餐高脂高糖高盐吃着香加上附赠玩具,容易抓住孩子们的胃的成功外,再就是弥漫全社会的盲目崇洋媚外的心态。美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美国的饮食文化,特别是美国人自己都称之为“垃圾食品”的快餐是断断不可在中国发扬光大,它将会遗害下一代、遗害千秋的。
希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29
中国的饮食,它往往蕴涵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通俗的说就是吃饭,但是这种吃,表面上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的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是社会意义。总的来说,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次内涵来讲可以说成四个字:精美情礼。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的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和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韵,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材料,烹调配制及饮食环境,都体现了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美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指它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说过:辩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作为烹调的第一要义,《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烊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讲的也是这个意思。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人们习惯于在饭桌上表示各种心情。过去的茶馆就是大家在一起坐下喝茶,听书等,其实是一种对于心理的按摩。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出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方式。

礼是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仪。礼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所以说,礼指的是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匙箸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了一个礼字,而这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精神,
一种内在伦理精神,这种精神在饮食活动过程中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逻辑起点。

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社会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他们的完美统一形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第3个回答  2013-03-28
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中国有8大菜系,分别是“鲁、川、粤、闽、苏(淮扬)、浙、湘、徽”。鲁、川、粤、淮扬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第4个回答  2013-03-29
嘿嘿!这个我知道,因为我偶像是JJ,JJ最喜欢的就是吃!我的答案就是:去买几本和饮食有关系的书籍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