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长统字公理

写出下列

仲长统字叫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好学、广泛涉猎典籍,善长诗文词赋,20多岁时,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求学,和他交往的人都惊异于他(的才能)。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尊重有名望的人,(他)招徕各方面的人才,很多人才都投靠他。仲长统拜见高干,高干盛情接待了他,问他当时的时事,长统和高干说“你有称雄的 心却没称雄的才能,知道招纳士人不知道重用人才,所以为你深深担忧.”,高干向来自以为是,就没采纳长统意见,长统就离开了高干。不久高干由于并州叛变,最终失败,并州、冀州的人都因为这十分惊异于长统的才华。 长统性情洒脱,敢于直言上谏,不拘小节,默语生死无常,当时的人都觉得他是狂妄之人.每次州郡召唤,都假称有病不去.他总认为交接帝王权贵的人,都是想以此立身扬名,但是名声不能长期存在,人生也容易消灭,所以快乐悠闲偃仰啸歌,可以自娱自乐,想要选择清净旷远的地方住下来让自己的志向快乐.
  原文: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译文:仲长统字叫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好学、广泛涉猎典籍,善长诗文词赋,20多岁时,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求学,和他交往的人都惊异于他(的才能)。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尊重有名望的人,(他)招徕各方面的人才,很多人才都投靠他。仲长统拜见高干,高干盛情接待了他,问他当时的时事,长统和高干说“你有称雄的 心却没称雄的才能,知道招纳士人不知道重用人才,所以为你深深担忧.”,高干向来自以为是,就没采纳长统意见,长统就离开了高干。不久高干由于并州叛变,最终失败,并州、冀州的人都因为这十分惊异于长统的才华。 长统性情洒脱,敢于直言上谏,不拘小节,默语生死无常,当时的人都觉得他是狂妄之人.每次州郡召唤,都假称有病不去.他总认为交接帝王权贵的人,都是想以此立身扬名,但是名声不能长期存在,人生也容易消灭,所以快乐悠闲偃仰啸歌,可以自娱自乐,想要选择清净旷远的地方住下来让自己的志向快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9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翻译】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读书籍文献,言谈颇有文采。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冀州(古代九州之一)中间游历学习,和他交接的朋友大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地位显赫、远近闻名(或者译为“一向尊重知名人士”——求教于方家),搜罗天下从事四方游说活动的读书人,很多读书人归顺依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优厚地招待他,并拿当前(我以为此处的“当时”与现汉不同,应译为“当下、当前”——求教于方家)的一些大事咨询仲长统。仲长统对高干说:“您有远大志向但缺少雄才大略,思贤若渴却不能知人善任,这些是您要谨慎的地方。“高干一向自高自大,没有听取他的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不久,高干凭借并州反叛,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人都因此惊异于仲长统的才华。仲长统生性豪爽洒脱,凡事敢于直言不讳,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常常沉默无语,而性情变化不定,当时有的人称之为“狂生”。每一次郡府下令召见他,他总是称病不去。他一直以为凡是游说帝王的人,都是想以此立身扬名罢了,可是名不能常在,生命又容易磨灭;而悠闲自得,与世无争,却可以及时享乐人生(我以为“自娱”就是使自己快乐,和现汉没有区别——求教于方家),希望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以使自己的心志得到快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