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哪篇课文上公开课比较好,是新老师.有教案和课件的加100分,帮帮我吧。

如题所述

6.胖乎乎的小手

教学目标: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和“着”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感受叹号的作用。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原因。教育学生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拍手说个谜语好吗?“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
2.对了,谜底就是“手”。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小手,说说你的小手可以做些什么?
同学们的小手本领真大。
3.这双手是一名叫兰兰的小姑娘的手,那她的小手可以做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胖:在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谁能读好?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习“胖” 字:半个月亮就是胖。胖的反义词是瘦。介绍月肉旁,与身体的部位有关。
4.兰兰的小手除了胖乎乎的,还怎么样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朗读之前,先听听老师的要求: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你们看,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会读吗?出示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3.生字宝宝脱掉了拼音帽子,你们还记得它们吗?去掉音节认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字词我们都会读了,课文肯定也能读得很好的!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我想请6位同学来读课文,每位同学读一个自然段。
3.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全家人都喜欢什么?
4.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汇报,你从哪知道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班同学读读这句话。(出示: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5.这张画有什么特别吗?
6.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指导读好兰兰的话。
7.是呀,这张画画的正是兰兰的小手。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的小手吗?请你再来读读课文,以最快的速度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用横线将它们划出来。(学生划句子)
8.(学生汇报三句话)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妈妈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姥姥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四)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1.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这几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爸爸、妈妈、姥姥是长辈,平时跟你说话是怎样的?(亲切、关爱、夸奖)
小结: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兰兰主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些都是小事,可是爸爸妈妈姥姥是多么高兴啊!
2.变个方式,你会吗?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奶奶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3.现在,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
4.大家都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兰兰明白了,她高兴地说……(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谁来夸夸她呀?
兰兰是个 ( )的孩子。 兰兰有一双( )的小手。
6.全班同学带着你对兰兰的夸奖,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你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老师和你们一起读。
7.兰兰长大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8.兰兰的小手这么能干,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帮爸爸、妈妈、老师或同学做过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五)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也很不错,我们的小手也能做许多事情了。不管是帮助别人还是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都会非常高兴的。在学校里,我们的小手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两个字吧。学写“看”和“着”。
2.你觉得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特点注意的地方吗?(观察这两个生字的占格位置。)
看 (手目看) 着(羊目着)
3.在田字格中写字,我们要看清楚每一个笔画的位置,认真地书写,并且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一描二看三记写),教师巡视指导。
5.实投展示、评价
(六)课堂小结束:
  从同学们刚才认真的书写态度中看出,大家都是有志气的孩子,你们长大一定会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的。老师希望大家能像兰兰一样从小事做起,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努力地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可以根据教案自己做ppt,希望对你有帮助。追问

这个早就上过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31
要有学生活动的,这样可以活动气氛追问

哪篇课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