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

如题所述

其一,人民币价值相对稳定,增强了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信心,进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信誉保障。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价值基本稳定下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水准。资料表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2000、2001、2002年分别为8.29、8.28、8.27。同期GDP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左右,美元利率维持在5.00%、5.25%、5.25水准。时至今日,人民币一直保持坚挺势头。从这些情况分析,人民币价值相对稳定,其汇率基本符合IMF对货币可自由兑换的要求。

  其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使人民币国际化有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1990-199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8%,相比之下,同期美、日、德三国GDP年均增长率指标分别为2.5%、1.5%、2.4%。其中,1996-2002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3%,同期商品进出口大幅度增长,并保持顺差,累计顺差达到1450亿美元,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名列世界第二。就贸易往来而言,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14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1.5%,其中,出口额为24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进口额为22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8%,顺差为241亿美元。从资本往来看,2002年利用外资形势好转,全年新审批外商投资项目22347个,比上年增加32.1%,全国签约投资额624亿美元,增长51.3%,实际利用外资407亿美元,增长35%。此外,中国在海外兴办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对外贸易、物业投资、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企业经营也由单一贸易性逐步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总资产达2万亿人民币。由于有了这样迅速增加的经济基础,尤其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通货地位。根据现有情况预测今后1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这使人民币成为让各国放心的货币,可以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人民币已实现经济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使其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实施,消除了对经常项目的非贸易、非经常性贸易的汇兑限制;之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解除了因私用汇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央行颁布《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制,消除了人民币走向经常项目完全自由兑换的障碍;前央行行长的戴相龙致函IMF宣布中国正式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3、4条款的要求,从而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这是中国在历史性变革和果断融入世界市场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将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光明前景的信心。

  第四,中国金融制度日益完善,金融市场逐渐发育成熟,使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可靠的硬件保障。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形成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国家相继制定颁布实施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规,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规范和保障,国家外汇管理制度逐步从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实行经常项目外汇结售汇制,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进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外汇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实现由中国银行独家经营外汇向大部分银行平等参与经营转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正式联网运作,标志着我国外汇市场进入了统一规范和稳健发展的新时期,随后,又相继开办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等主要外币的即期交易,进入全国统一金融市场宣告成立,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时推出了人民币远期外汇买卖,以上措施表明,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正朝着有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乃至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日渐成熟,然而一些障碍性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尚未实现,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太成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问题,金融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29
 美元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货币,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普遍使用,是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货币计量单位。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依赖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货币汇率制度安排,也就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支持这一体系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
  美元国际化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继续充当国际货币的“领头羊”。
  美元国际化的模式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它是国际金属本位制度向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发展的过渡环节,历史选择了美元,经历了将近30年的美元时代,赋予了美元许多“先天”的优势,这是其他任何货币都“望尘莫及”的。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超越英国的梦想,同时也就奠定了美元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基础。今天,任何其他货币想通过国际制度安排实现国际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不会倒退,事物发展的路径依赖总是具有连续性的,除非这种连续性被人为破坏。
  欧元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1998年的法律制度准备阶段。1999—2002年为欧元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欧元作为转账货币流通,欧元区各国官方开始统一使用欧元计价和支付,各国证券交易所实现单一货币标价和交易,从而形成统一的资本市场。2002年以后是欧元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02年1—6月欧元迅速取代了区域内原12种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原12国货币也成为只有收藏价值的货币,欧元以合法的身份成为国际货币。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强制力,通过取代原12国货币,欧元在10年内完成了国际化过程。
  欧元作为信用货币其国际化进程是最短的,其给世界各国其他货币的基本启示是:让渡货币主权形成区域共同体单一货币必须以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相近的文化为纽带,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日元国际化走过的是一条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道路,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自由化使日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货币。而境外日元的增加,尤其是欧洲日元市场的发展又加速了国内金融制度的自由化改革,金融制度的调整与改革是金融发展深化的具体表现,金融自由化进一步促使日元国际化。日元国际化道路的基础采自日本经济实力和国力的提升,在谨慎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作用下,日本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在大多数年份保持了顺差,国际储备的积累成为日元国际信誉的坚实基础。20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日元币值稳中趋升,正是日本经济与储备实力上升的体现。日元国际化的历程表明,对于大多数国际货币,实现国际化只能依托本国经济发展、政策稳定,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上时推进金融深化改革与发展,其中,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