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将军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参加抗美援朝的将军有彭德怀、赓大将、王 平、王建安、邓 华、甘泗淇、刘 震、许世友、李 达、李志民。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每年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对日宣战。13日,苏军开始在朝鲜东部清津地区登陆,14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为划分对日本占领地区受降范围,经苏,美协商,在朝鲜,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以下简称三八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根据开罗宣言精神,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达成协议,由驻朝鲜的苏军司令部和美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南、北朝鲜迅速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但是由于苏、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而未能实现。

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民国成立,9月9日,北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围绕朝鲜统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三八线上武装冲突日增,局势日趋紧张。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进攻。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

“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朝鲜人民军处于节节胜利,先后发动了汉城战役、铁原战役、大田战役和洛东江战役,占领了韩国90%的地区和92%的人口,把韩、美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间的狭小地区。8月31日,又发动了釜山战役,先遣部队打到了北纬35度线上,但是此后战局处于胶着状态。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

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

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13兵团过江后,于10月20日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5
第一次战役序列(1950年10月19日——11月5日)(李姓将领3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彭德怀 政治委员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洪学智 韩先楚 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 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司令部
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邱创成 
副司令员匡裕民 参谋长匡裕民(兼)
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
第13兵团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邓华 政治委员邓华(兼)
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
参谋长解方  政治部主任杜平
第38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
军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江拥辉 参谋长管松涛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40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
军长温玉成 政治委员袁升平 副军长蔡正国 参谋长宁贤文 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第42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
军长吴瑞林 政治委员周彪 副军长胡继成 副政治委员郭成柱 参谋长廖仲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50军(1950年10月26日入朝)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参谋长舒行 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 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第66军(1950年10月27日入朝)
军长肖新槐 政治委员王紫峰 副军长陈仿仁 副政治委员张连奎 参谋长刘苏 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
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
第二、三次战役序列(李姓将领7人)
司令员、政治委员 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洪学智 韩先楚
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司令部 司令员万毅 政治委员邱创成 副司令员匡裕民 政治部主任吴涛 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主任陈正峰
铁道兵(1950年11月入朝,辖铁1师及直属桥梁团、直属独立团)
副司令员李寿轩 指挥部部长张明远 政治委员杜者衡
第38军 军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江拥辉 参谋长管松涛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39军 军长吴信泉 政治委员徐斌洲 副军长谭友林 副政治委员李雪三 参谋长沈启贤 政治部主任李雪三 政治部副主任贺大增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 政治委员袁升平 副军长蔡正国 参谋长宁贤文 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第42军 军长吴瑞林 政委周彪 副军长胡继成 副政委郭成柱 参谋长廖仲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参谋长舒行 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 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第66军 军长肖新槐 政委王紫峰 副军长陈仿仁 副政治委员张连奎 参谋长刘苏 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 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
第9兵团(二次战役后,进行休整,未参加第三次战役)}
司令员宋时轮 政治委员宋时轮(兼) 副司令员陶勇 参谋长覃健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副参谋长王彬 曾甦元
第20军(1950年11月10日入朝)
军长张翼翔 政治委员张翼翔(兼) 副军长廖政国 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 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1950年11月19日入朝)
军长张仁初 政治委员李耀文 副军长张铚秀 参谋长冯鼎山
第27军(1950年11月12日入朝)
军长彭德清 政治委员刘浩天 副军长詹大南 副政治委员曾如清 参谋长李元 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四次战役序列 (1951年1月27日—4月21日)(李姓将领13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政委 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洪学智 韩先楚 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 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 副参谋长贾克
装甲兵指挥部 主任黄鹄显 副主任罗杰 政治部主任毛鹏飞 副参谋长李自群
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  副主任苏旺 参谋长马骏驰
空军联合司令部 司令员刘震 副司令员王连(朝方) 常乾坤 参谋长沈启贤 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
前线后勤指挥部 部长周纯全 副部长张明远 副政治委员杜者衡
第38军 军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江拥辉 参谋长管松涛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39军 军长吴信泉 政治委员徐斌洲 副军长谭友林 副政治委员李雪三 参谋长吴国璋 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兼) 政治部主任石瑛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 政治委员袁升平 参谋长宁贤文 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第42军 军长吴瑞林 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 副政治委员郭成柱 参谋长廖仲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副军长蔡正国 参谋长舒行 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
第66军 军长肖新槐 政治委员王紫峰 副军长陈仿仁 副政治委员张连奎 参谋长刘苏
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 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
第47军 军长曹里怀 政治委员李人林 副军长刘贤权 政治部主任陈发洪 副参谋长蒋克诚0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
第3兵团 司令员、政委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 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主任刘有光
副参谋长李懋之 政治委员李冠元
第12军 军长曾绍山 副军长肖永银 副政治委员李震 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 副参谋长贺光华
第15军 军长秦基伟 政委谷景生 副军长周发田 参谋长张蕴钰 政治部主任车敏樵
第60军 军长韦杰 政治委员袁子钦 副军长查玉升 参谋长邓仕俊 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
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 政委李志民 副司令员葛晏春 郑维山 参谋长郑维山、$政治部主任陈先瑞 副参谋长康博缨
第63军  军长傅崇碧 政治委员龙道权 副政治委员黄振棠 参谋长杜瑜华 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
第64军 军长曾思玉 政委王昭 副军长唐子安 副政治委员黄文明 参谋长马卫华
第65军 军长肖应棠 政治委员王道邦 参谋长阮平 政治部主任陈宜贵
第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 政治委员宋时轮(兼) 副司令员陶勇 参谋长覃健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副参谋长王彬曾甦元
第20军 军长张翼翔 政治委员张翼翔 副军长廖政国 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 余光茂 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治委员李耀文 副军长张铚秀 参谋长冯鼎山 政治部主任王直 政治部副主任曹普南
第27军 军长彭德清 政治委员刘浩天 副军长詹大南 副政治委员曾如清 参谋长李元
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五次战役序列(李姓将领13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政治委员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洪学智 韩先楚  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 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指挥所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
装甲兵指挥部 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
工兵指挥所 主任陈正峰副主任苏旺参谋长马骏驰
铁道兵指挥所主任李寿轩 副政治委员崔田民
空军联合司令部 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 常乾坤 参谋长沈启贤 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
后方勤务司令部 司令员洪学智(兼) 政治委员周纯全 副司令员张明远 副政治委员杜者衡
第38军 军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江拥辉 王良太 参谋长王良太(兼)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39军 军长吴信泉 政治委员徐斌洲 副军长谭友林 副政治委员李雪三 参谋长吴国璋政治部主任石瑛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 政治委员袁升平 参谋长宁贤文 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第42军  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47军 军长曹里怀  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政治部主任陈发洪 副参谋长蒋克诚 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
第3兵团 司令、政治委员陈赓(兼) 副司令王近山 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
第12军 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政治委员李震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
第15军 军长秦基伟 政治委员谷景生 副军长周发田 参谋长张蕴钰 政治部主任车敏樵
第60军 军长韦杰 政治委员袁子钦 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 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
第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 政治委员宋时轮(兼)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 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 曾(更生)元
第20军 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副军长廖政国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 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治委员李耀文 副军长张铚秀 参谋长冯鼎山 政治部主任王
第27军 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治委员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 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 参谋长郑维山(兼) 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
第63军 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 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副参谋长马万钟
第64军 军长曾思玉 政治委员王昭 副军长唐子安 参谋长马卫华 政治部主任袁佩爵
第65军 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 参谋长阮平 政治部主任陈宜贵
一九五一年夏、秋季防御作战序列(1951年6月11日——12月3日)(李姓将领11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第二副司令员陈赓第三副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甘泗淇 参谋长解方 张文舟(代)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 副参谋长王政柱 张文舟(代) 政治部副主任杜平
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
装甲兵指挥部 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
空军联合司令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常乾坤参谋长沈启贤副参谋长李如海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
冲击指挥所司令员徐德操政治委员吴富善副司令员李阔(朝方)参谋长油江 黄炜华
轰炸指挥所司令员聂凤智
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 司令员贺晋年(兼) 政治委员张明远(兼) 副司令员刘居英 南学龙(朝方) 金黄一(朝方) 李寿轩、叶林副政治委员崔田民苏尚贤(朝方)政治部副主任陈力  军管局局长刘居英(兼)副局长金黄一(兼)
运输局局长周克副局长金在贤(朝方
抢修指挥局 局长李寿轩(兼)副局长彭敏权泽(朝方)
后方勤务司令员洪学智政治委员周纯全 副司令员张明远 副政治委员杜者衡 政治部主任漆远渥 直属军
第38军 军长梁兴初 江拥辉(代)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王良太参谋长王良太(兼)  政治部主任吴岱
第39军军长吴信泉 政治委员徐斌洲 李雪三 副军长张竭诚 吴国璋 副政治委员贺大增 参谋长张竭诚(兼)政治部主任石瑛政治部副主任李少元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邓岳徐国夫参谋长邓岳(兼)政治部主任李伯秋副参谋长叶荫廷
第42军 军长吴瑞林 政治委员周彪 副军长胡继成 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47军军长曹里怀 政治委员李人林 副军长刘贤权 政治部主任陈发洪 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舒行 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西海岸防御指挥所(李姓将领12人)
司令员韩先楚
第3兵团
司令员陈赓 政治委员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 副政治委员杜义德 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
第12军军长曾绍山 副军长肖永银 副政治委员李震 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  第15军 军长秦基伟 政治委员谷景生 副军长周发田 参谋长张蕴钰 政治部主任车敏樵
第60军军长韦杰 政治委员袁子钦 副军长查玉升 参谋长邓仕俊 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
第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兼)政治委员宋时轮(兼)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
第20军 军长张翼翔 政治委员张翼翔(兼) 副军长廖政国 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 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治委员李耀文 副军长张铚秀 参谋长冯鼎山 政治部主任王直
第27军军长彭德清 政治委员刘浩天 副军长詹大南 副政治委员曾如清 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郑维山参谋长郑维山(兼) 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 第63军 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副参谋长马万钟
第64军 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
第65军 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
第20兵团 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张南生参谋长肖文玖政治部主任张南生(兼)副参谋长邱蔚赵冠英
第67军 军长李湘(代) 政治委员旷伏兆 副军长李水清 刘儒林
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钟华农副参谋长张西帆
第68军 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代)副军长宋玉林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提
第23兵团 司令员董其武政治委员高克林副司令员姚吉吉 政治部主任裴周玉
第36军 军长张迈春王建业(代)政治委员康建民副军长张惠源参谋长樊折桂 政治部主任李远副参谋长李骥程
第37军 军长张世珍 政治委员帅荣 副军长卫景林冯梓 政治部主任张逊之 副参谋长王元钦
一九五二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与反轰炸、反细菌战序列(1952年12月——1952年8月)(李姓将领5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彭德怀(兼)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第二副司令员陈赓 第三副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甘泗淇参谋长解方张文舟(代)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政治部副主任杜平
军管局(总局下设熙川分局、定州分局、新成川分局、平壤分局、高原分局)局长刘居英(兼)
抢修指挥所 司令员彭敏副司令员权泽(朝方)
高炮指挥所司令员吴昌炽
后方勤务司令部 司令员洪学智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治委员杜者衡 政治部主任漆远渥
工兵指挥所副主任苏旺
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王量太参谋长王量太(兼)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39军 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李雪三副军长张竭诚副政治委员贺大增参谋长张竭诚(兼) 政治部主任石瑛副参谋长匡斌政治部副主任李少元南静之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邓岳徐国夫政治部主任李伯秋副参谋长叶萌庭
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中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47军 军长曹里怀 政治委员李人林 副军长刘贤权 参谋长刘子云 政治部主任陈发洪 副参谋长蒋克诚 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副军长蔡正国 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西海岸防御指挥所(李姓将领13人)
司令员韩先楚
第3兵团司令员陈赓政委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 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主任刘有光 副参谋长李懋之
第12军 军长曾绍山 副政治委员李震 副军长肖永银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 副参谋长贺光华
第15军 军长秦基伟 政治委员谷景生 副军长周发田 参谋长张蕴钰 政治部主任车敏樵
第60军 军长韦杰 政治委员袁子钦 副军长查玉升 参谋长邓仕俊 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
第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宋时轮(兼)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
第20军 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副军长廖政国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直政治部副主任曹普南
第27军 军长彭德清 政治委员刘浩天 副军长詹大南 副政治委员曾如清 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 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郑维山
第63军 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 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副参谋长马万钟
第64军 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
第65军 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
第20兵团 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张南生参谋长肖文玖政治部主任张南生(兼) 副参谋长邱蔚赵冠英
第67军 军长李湘政治委员旷伏兆副军长李水清 刘儒林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钟华农副参谋长张西帆
第68军军长陈仿仁 政委李呈瑞 副军长宋玉林副政治委员李致远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提
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
装甲兵指挥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
空军联合司令刘震 政治委员周赤萍(兼) 副司令员王连 常乾坤 参谋长黄炜华 何振亚 副参谋长李如海 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
空军第3军军长曾国华副军长邓东哲副政治委员栗在山 参谋长蔡永 政治部主任邱子明
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1951年12月成立)(李姓将领1人)
司令员刘居英政治委员刘居英(兼)副司令员李寿轩副司令员金黄一(朝方)副政治委员崔田民

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