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的人的典型人物故事(短点,1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1、桑兰

桑兰在 1998年7月参加世界友好运动会时受重伤,造成高位截瘫。但是桑兰在短暂的伤感之后,没有永久的颓废下去,而是选择重新为新生活而奋斗。桑兰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积极生活,阳光努力的她,在1998年,被美国有影响的《人物》《生活》杂志将其视为年度的英雄人物。美国副总统戈尔的夫人向其颁发了《妇女体育》杂志的“勇敢”奖。美国ABC电视台著名栏目《20/20》播发了桑兰的专题片,使其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出现在该栏目中的中国新闻人物。1999年元旦除夕夜,成为了第一位在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的中国人。1999年4月,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第五届“勇敢运动员奖”。她还是继国际著名影星成龙之后的2008年申奥形象大使。

2、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3、爱迪生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4、石小华

石小华,长江镇永平闸村人,6岁时因意外触电事故失去双臂,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呵护下,他以脚代手料理生活、学习书画、电脑技能,用泪水和汗水赢得了大家的赞许。1994年,他在“珠峰杯”全国书画大赛上获优秀奖;1997年在“北洋杯”全国第四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上获特别奖;2007年参加“CCTV第六届小品大赛”获三等奖;2008年残奥会,参加北京奥组委和国家文化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故事”文艺展示活动,在“人文江苏”展厅内,他挥毫泼墨表演的口书受到中外来宾一致好评。

5、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出生19个月就因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自立自强的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5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拓展资料

自信自强的名言

1、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

2、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奥维德

3、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4、缺乏信心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塞内加

5、坚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认准的东西也一定适合于他人这就是天才。——爱默生)

6、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9、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1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13、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4、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15、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09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12

1.香港巨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的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  

2. 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他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父亲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二战”打响后,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父亲病故了,他们还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3.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4.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5.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拓展资料

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自立是最起码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会自立。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解放后,中国人民继承了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在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号召的鼓励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也必须发扬自强美德,去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




第4个回答  2018-07-10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王其善,现在是位于美国丹佛市的全球第四大电脑公司的技术总监,很受公司器重。他在回母校讲课时,讲起了他人生中的几个小片段。他说,15岁时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人要想被他人接受,并且被他人尊重,首先得自己尊重自己;22岁我开始明白,狼之所以失去狼性,是因为它没有学会自立;24岁我知道,要想求职成功,首先要自信;而27岁在美国上班的第一天,我知道了美国人为什么要实行AA制:因为每个人都不能指望别人会为自己的人生结帐,要想获得成功,你就得自己努力,根本就不能指望别人,这就叫自强。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拓展资料

张海迪

李嘉诚

华罗庚

爱迪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