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斑美白类化妆品中最长加入的违禁几术士

如题所述

一、汞

汞离子能影响络氨酸酶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并且价格低廉,所以就会有一些不法商家把汞添加到化妆品中以达到快速美白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这类化妆品会使汞在人体内积蓄,以至于引发慢性中毒,损害人体的神经、消化道以及泌尿系统,尤其对肾脏损害最大。

二、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化妆品中的禁用成分,它可以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减少5-羟色胺形成,短期内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可以使皮肤光滑、红润白嫩。但是长期使用会对皮肤产生毒副作用,导致面部产生黑斑、萎缩变薄、丘疹和干燥脱屑等症状,还有可能会使皮肤患上激素依赖性皮炎。

三、苯酚

苯酚结构式

苯酚是结构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有一定的美白效果并且价格低廉,但是苯酚会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会抑制中枢神经或者伤害肝脏和肾脏。

四、氢醌

即对苯二酚,可以用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黑色素细胞毒剂(使黑素体降解,破坏黑色素细胞)。1936年,Oettel首次提出氢醌对皮肤有美白作用,随后作为一种有效的美白成分常被添加于美白化妆品中。但是研究表明,氢醌在淡化色斑、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同时也会产生较严重的副作用,长期使用会引发外源性白斑病和褐黄病。

氢醌结构式

《化妆品卫生规范》(2015版)规定在化妆品中禁止使用氢醌。

《美国化妆品成分评审概要》(2001版):当浓度<1%时,氢醌用于短暂、不连续使用,使用后即从皮肤和头发上冲洗掉的含水化妆品配方中是安全的。氢醌不应用于驻留型、非药物型化妆品中。

五、杜鹃醇

杜鹃醇不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中。

杜鹃醇结构式

杜鹃醇的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和酚羟基,结构上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物质(大多数具有酚羟基结构)类似。日本化学家发现杜鹃醇具有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作用。模型评价中,杜鹃醇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比β-熊果苷、曲酸、抗坏血酸和亚油酸更好,能以更低的浓度抑制黑色素生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