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养大的孩子往往更出色

如题所述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总是想当孩子的超人,为孩子遮风挡雨,甚至包办孩子的一切。有些父母想给孩子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无论再苦再累,也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半分。殊不知,强势的父母往往养育出弱小的孩子,父母适当示弱,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孩子往往更加出色。

霍思燕的儿子嗯哼是大家公认的暖男,凭借几档亲子节目圈粉无数。节目中,当主持人问嗯哼妈妈有什么缺点,嗯哼肯定的回答:“没有”。

当霍思燕让嗯哼给自己买杯冰咖啡时,嗯哼给妈妈买回来一杯热咖啡,并解释“怕妈妈着凉”。要知道,当时参加节目时,嗯哼年仅五岁,他的体贴行为早已超过多数同龄孩子。

要说嗯哼为什么如此懂事,和霍思燕的“示弱”离不开关系。霍思燕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常常跟孩子撒娇,说这个我不行,然后孩子就会帮你干了。”妈妈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会激起孩子的保护欲,让孩子变得更加懂事体贴。

李玫瑾教授曾在节目上说过:“孩子12岁以后,父母就要学会示弱”。事实正是如此,想要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自强,父母首先要学会适当“示弱”,给孩子更多尝试的机会。

1、在生活上示弱

相当一部分家长非常宠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而且一点活都不让孩子干。换个角度想,父母把孩子要做的都做了,孩子什么就做不了,这样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作为父母,要懂得在生活上示弱,平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霍思燕手里提了两个袋子,她会跟嗯哼说“妈妈提不动了,帮妈妈提一下吧”。比如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清洗碗筷等活动,父母大可以让孩子学着去干,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2、在困难上示弱

当父母遇见困难,无法照顾孩子时,不妨将这件事摊开来讲,而不是独自强撑。金星曾在节目上说出自己向孩子示弱的经历,有次她出差回家,精神状态很差,却还想着送孩子上学。

没想到,平时毛躁的女儿知道妈妈生病后,拍着胸脯保证会带弟弟上学,出门之前还给妈妈做了饭菜,这才让金星明白,适当示弱会让熊孩子变得有责任感。

3、在选择上示弱

有些父母强势惯了,总是帮孩子做决定,从不过问孩子的想法,这样容易使亲子关系出现裂痕。比如给孩子报名辅导班、给孩子买衣服,父母不能总是自作主张,而是要询问孩子的意见。父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也是孩子学会思考的过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不用一直扮演无所不能的完美角色。聪明的父母会向孩子示弱,给他成长的空间,让孩子有更多可能,事实证明,懂得示弱的父母往往养育出色的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示弱并非是软弱,也不是对孩子进行无底线让步,或是一味在孩子面前卖惨。都说“过犹不及”,父母对孩子示弱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的部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着8岁的孩子,父母可以说“能不能帮忙叠衣服”,但不能说“能不能帮我换个灯泡”,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进行示弱。如果家长选择超过孩子能力的示弱,孩子可能会产生挫败感,反而会令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陷入不自信的漩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1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提出一个名词“Good enough mother”,足够好的妈妈。而这个“足够好的妈妈”被很多心理学家理解为,“刚刚好的妈妈”或者是“60分的妈妈”。也就是说,完美的妈妈、能干的超人妈妈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意味着就是足够好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妈妈似乎又都不是“足够好的妈妈”,因为,她们总是会替孩子处理好一切问题,小到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大到报哪些兴趣班、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反正,只要和孩子有关的事,妈妈们就不能松懈下来,始终抱着为孩子好的心态,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可是,妈妈们有没有想过,你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孩子又该做些什么呢?

其实,在教育孩子上,妈妈们不需要太“负责”,适当地“偷个懒”,跟孩子“示示弱”,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示弱”,不是说妈妈们要在孩子面前低三下四,唯唯诺诺,而是说妈妈们要学会耍点小聪明,以弱克刚,让孩子快速成长起来。

那么,妈妈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怎样“示弱”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妈妈们这样做。

一、在生活上示弱

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帮大人的忙,这会让他们感到特别骄傲,觉得自己是妈妈的小帮手。所以,妈妈们不妨试着在生活上“示弱”,多让孩子帮帮自己。

比方说,和孩子去商场买东西,妈妈们就可以扮演一下“弱者”,请孩子帮个忙,“宝贝,妈妈拿不动那么多,你帮妈妈拎一部分东西好不好?”像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把替妈妈分担转化成行为上的习惯,认为帮助妈妈,照顾妈妈是理所应当的事。

二、在决策上示弱

不少妈妈们热衷于当孩子的军师,不论大事小事,总会给孩子出谋划策。事实上,妈妈们偶尔保持沉默,把话语权和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会更有主见。

因此,平时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商量着去做的时候,妈妈们就可以多问问孩子的意见,比如去菜市场买菜之前,可以问孩子,“妈妈今天不知道要买什么菜好,你能帮妈妈想一想吗?”;准备假期旅行时,不妨询问孩子,“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有意思?”

通过决策上的“示弱”,既能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的参与度,从而营造一个更为温馨的家庭氛围。

三、在困难上示弱

成年人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没必要在方方面面都逞强。当孩子问我们问题,可是我们却不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的时候,就不必含糊其辞,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不,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这种示弱,不仅不会破坏大人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反而能拉近孩子跟大人之间的距离,产生联动,同时也能在心理上给孩子带来鼓励,让孩子觉得“妈妈也不会,看来我也不是很差”,有了这样的想法,孩子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才会更加自信与果敢,不会随随便便否定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