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路径

如题所述

我国自1951年开始实行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2017年又启动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向65岁延迟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分阶段推进,根据本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方案,同时配套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压力加大的现实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分阶段推进将法定退休年龄由60岁逐步延迟至65岁的改革。具体路径如下:1.2017年开始的第一阶段,根据省、市和行业情况,陆续启动试点和实施方案,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零6个月或61岁。2.2021年开始的第二阶段,全面铺开,法定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零9个月或62岁。3.2031年开始的第三阶段,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延迟至65岁,预计全面实施时间是10年。为了推进该改革,国家在配套措施上也做出了多项举措。例如,加强社保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退休金标准、加强对老年人员的关爱等。

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延迟退休可以降低养老金缺口,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二是可以延长劳动人口的工作年限,提高社会生产力;三是可降低用人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空间。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向65岁延迟的改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压力加大的重要举措。改革的核心是分阶段推进,并配套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以保障老年人员的生活品质和权益。此改革还会对社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推进。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二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工人或基层干部,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该退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