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妙诗退小偷这个小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地点是什么,人物是什么,事件是什么

如题所述

时间:晚上,半夜。地点:郑板桥家里。人物:郑板桥、小偷(路人甲)。事件:小偷来郑板桥家偷东西,郑板桥怕被偷字画,于是吟打油诗道明家里穷,小偷于是走了。
PS:具体故事如下。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因得罪豪绅而罢官。回乡时"两袖清风,一肩明月",随身携带的除了平日所写的书画外,就是一盆兰花和一条黄狗。

  有一天夜晚,风雨交加,板桥久久不能入睡,忽然听到门闩被拨动的声音,接着便呀一声门开了。他知有小偷入屋光顾,心里想:如果高声大喊捉贼,万一小偷急起来行凶,自己会吃大亏;再说小偷可能迫于生活无奈,未必都是坏。如果佯装熟睡任由小偷在屋里乱翻,别的不打紧,那些书画弄坏了,岂不可惜。于是,板桥便翻转身来,做好应付的准备,并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听,知道自己已被发现,不由蹑手蹑脚地往回走。郑板桥怕小偷仍不死心,便又继续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了,知道没有油水可捞,遂加快脚步欲离去。郑板桥又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

  小偷不知屋里有只黄狗,这一听便转身往屋外院子的墙边走。这时郑板桥再提高声调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墙上果然有一盆兰花,便小心翼翼地避开兰花盆。正当小偷轻轻跳出墙外,又听到屋里传来吟诗的声音: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光赶豪门。

  这就是流传很广的郑板桥吟诗劝退小偷的故事。板桥吟的是一首七律,确切地说,这是一首打油诗。打油诗也是诗体的一种,妙在直陈其事、直抒胸臆,趣在俚语本色、妙趣诙谐。本诗即具以上特点。不过打油诗可以不求对仗,不计平仄,而本诗却对仗工整、平仄得体,所以说它是一首律诗也未尝不可。

  最后一句"趁着月光赶豪门",自然是郑板桥在幽小偷一默,并非是教唆小偷俟月光好时再到豪门去行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6
一个下雨的晚上,郑板桥家里,郑板桥和小偷,小偷想偷郑板桥家里的金银。
第2个回答  2019-02-15
时间:晚上,半夜。地点:郑板桥家里。人物:郑板桥、小偷(路人甲)。事件:小偷来郑板桥家偷东西,郑板桥怕被偷字画,于是吟打油诗道明家里穷,小偷于是走了。
PS:具体故事如下。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因得罪豪绅而罢官。回乡时"两袖清风,一肩明月",随身携带的除了平日所写的书画外,就是一盆兰花和一条黄狗。
有一天夜晚,风雨交加,板桥久久不能入睡,忽然听到门闩被拨动的声音,接着便呀一声门开了。他知有小偷入屋光顾,心里想:如果高声大喊捉贼,万一小偷急起来行凶,自己会吃大亏;再说小偷可能迫于生活无奈,未必都是坏。如果佯装熟睡任由小偷在屋里乱翻,别的不打紧,那些书画弄坏了,岂不可惜。于是,板桥便翻转身来,做好应付的准备,并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听,知道自己已被发现,不由蹑手蹑脚地往回走。郑板桥怕小偷仍不死心,便又继续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了,知道没有油水可捞,遂加快脚步欲离去。郑板桥又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
小偷不知屋里有只黄狗,这一听便转身往屋外院子的墙边走。这时郑板桥再提高声调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墙上果然有一盆兰花,便小心翼翼地避开兰花盆。正当小偷轻轻跳出墙外,又听到屋里传来吟诗的声音: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光赶豪门。
这就是流传很广的郑板桥吟诗劝退小偷的故事。板桥吟的是一首七律,确切地说,这是一首打油诗。打油诗也是诗体的一种,妙在直陈其事、直抒胸臆,趣在俚语本色、妙趣诙谐。本诗即具以上特点。不过打油诗可以不求对仗,不计平仄,而本诗却对仗工整、平仄得体,所以说它是一首律诗也未尝不可。
最后一句"趁着月光赶豪门",自然是郑板桥在幽小偷一默,并非是教唆小偷俟月光好时再到豪门去行窃。
第3个回答  2013-04-23
一个下着小雨的深夜,有个小偷摸进了郑板桥的家里。郑板桥立刻被惊醒了,他略一沉思,随口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人我门。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了,赶紧转身就走,郑板桥又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雨夜赶豪门。”
小偷听了,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光顾郑板桥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