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部门有哪些人员构成?

如题所述

在我国各级的基层政府部门中,人员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可能很多人以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都是公务员,手中都有着不小的权力,都能代表政府,甚至把他们认为都是官员,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大体来看,基层政府部门包括三类人员,即正式人员、临聘人员、公益性岗位,现在我们去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第一类:正式人员。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政府工作人员。在身份上,这一类人员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公务员,一类是事业单位人员。他们具有正式的编制和身份,一般都需要正式的招考才能进入,入口关是非常严格的。当然,在特定情况下,事业单位的人员可以通过人才招聘进入,但往往是针对那些特殊的人才,其余的都要经过各地组织的事业单位招考才可以。

在职责上,这两部分人员在基层政府中又有一定的区别,公务员一般负责行政管理,而事业单位人员主要负责一些行政管理的辅助工作和专业性的工作。当然,在基层政府部门,特别是县乡两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混岗使用的情况非常突出,所以很多人分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在待遇上,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一般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会低于公务员待遇,比如大家熟知的公车补贴,事业单位人员就没有,仅仅这一项,差距每月就有600元左右。

第二类:临聘人员。这一类人员越是在基层,所占的比例越大。主要是有关的基层单位为弥补人员的不足,临时聘请的一些人员。有的用于辅助单位开展一些工作,而有的单位可能把它作为正式的人员来使用。这一类的人员常见于政法系统和城管系统,特警队员、联防队员、巡逻队员、城管队员等等,多数都属于临聘人员。整体来看,这一类人员数量大、工资不是很高、素质也参差不齐,导致在工作中频频引发舆情关注。他们手中其实是没有实际权力的,主要是配合我们正式的人员开展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单位实在没有人员,让这些临聘人员开展工作的。比如我们的协警,有时候在履行执法的时候,是没有正式人员的。

第三类:公益性岗位。这个在基层政府其实不少,主要集中在乡镇的站所和城市社区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这样一类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公益性岗位其实正儿八经的来说,它不算是正式的岗位,而是国家针对就业困难人群的一种补助政策,一种过度的政策。让难就业的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稳定的就业。公益性岗位的人员工资比较低,一般参照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来进行,也没有编制和身份,而且公益性岗位最多只能干三年,三年之后不能再享受公益性岗位的补助,三年之后被解聘只能领取失业救助金,不能按照劳动法的安排获得解聘工作的补助。

这三类人员就是基层政府部门有关人员的构成,大家清楚了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