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同经历的人有相同感受”用成语是同病相怜。
同病相怜是一个汉语成语。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白话译文:你听不到河岸上的歌声吗?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怜悯,有相同的忧患的人要相互救助。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例句:这对同病相怜的朋友,总是甘苦与共,感情十分深厚。
扩展资料:
同病相怜的成语典故:
春秋末年,楚平王是出了名的昏君。他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要把太子建治罪。太子建听说楚平王要处死他,赶忙带着家眷逃走了。于是楚平王迁怒于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当时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在外地。楚平王要赶尽杀绝,又哄骗伍奢叫回他的两个儿子,伍奢不知是计,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回来。伍尚得到信,就真的回到楚国都城,结果和伍奢一起被杀害了,而伍员没有回去,从楚国逃走了。
伍员就是伍子胥,他后来逃到了吴国,得到了吴国公子光的信任, 并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公子光即位以后,就是吴王阖闾,他重用伍子胥,让他掌管军国大事。
过了几年,楚国的另一个大臣郤宛也被奸臣陷害,全家都被处死。他有一个亲戚,名叫伯嚭,他是郤宛从小抚养大的,对郤宛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郤宛被杀以后,伯嚭也逃了出来,他听说伍子背在吴国受到歌用,便去投奔伍子胥。
伯嚭到了吴国,找到伍子胥。伍子胥听说他的遭遇和自己相似,十 分同情,就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且马上向吴王阖闾推荐。有人见伍子胥对伯嚭这么热心,就问他:“伯嚭刚到这里,他的为人到底怎样还不知道,你为什么一见面就这样信任他呢? ”
伍子胥说:“这是因为他和我有相同的冤仇。俗话说得好,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怜悯,有相同的忧患的人要相互救助。他和我的遭遇相同,我当然要帮助他。”
吴王阖闾看在伍子胥的面上,就收留了伯嚭,还封他做了太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病相怜
可以用感同身受这个成语来表达。
感同身受:
【拼音】gǎn tóng shēn shòu
【解释】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造句】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玉树经历的苦难的同胞们感同身受。
我们都或多或少对那些经历感同身受。
对于灾区人民我们应该感同身受,不能置之度外。
灾区人民的悲惨遭遇,使我感同身受,仿佛一座大山一直压在我的胸口,让我彻夜难眠。
有的观众因为对于剧中角色感同身受而哭笑无常。
患难与共( 注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患难之交( 注释: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生死之交( 注释:同生共死的交谊。)同病相怜( 注释: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同甘共苦( 注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同舟共济( 注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刎颈之交( 注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息息相关( 注释: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息息相通( 注释: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依为命( 注释: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休戚与共( 注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同病相怜:[解释] 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