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带有翻译的古诗?

如题所述

1.《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3.《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文】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4.《龙标野宴》

唐代: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译文】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5.《题画兰》

清代: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5

1、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上黄昏.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这首诗是感事而暗喻感怀.昭君本是宫中第一美女,只因元帝昏庸按图招幸宫女,而昭君不肯行贿,招致遗骨塞外,即使思念故国,也只有月夜归魂,抱憾终生.诗人借昭君之怨一是感当时宁国公主之怨.当时唐朝依靠回纥来平定安史叛军,回纥骄横,唐朝被迫用公主下家来结好回纥,临别时,公主哭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憾!”肃宗流泪而还.诗人写昭君怨,正是借来表达宁国公主的怨恨.二是感恨自己遭遇.元帝昏庸不识美恶,令昭君远嫁塞外,与诗人因忠谏而遭贬斥的遭遇相符.正是悲昭君以悲自身.
诗中用“群山万壑”、“一去紫台”等宏伟的景象给昭君做陪衬,使全诗显得气势如虹,更凸显出昭君的伟大!咏怀古迹五首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所导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所写的.诗人在漂泊之中看到天地依然,却物是人非,不觉与古人产生了“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共鸣.而残酷的现实,也让作者显得对具有非凡才能的前人更加崇拜.
2.江雪
千山鸟飞约,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

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