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子到底要怎么教育

如题所述

在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之外,父母也应该严加管教,否则越长大越不好管了。小孩子管教当然要理智且合理才行。想要孩子长大之后和同龄人相比且更加独立、情商更高的话,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管住孩子的行为举止呢?

第1种情况:在孩子乱发脾气时,父母得管。毕竟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而且现在子女的数量太少了,所以很多家长或者是家中长辈们,更是给了现代孩子们任性的资本,所以当下宝宝们出现乱发脾气的概率,远远超过其他时代。

所以生活当中,如果有一个喜欢乱发脾气的宝宝或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顾虑其他人的感受,只想满足自己内心需求的宝宝或者喜欢威胁他人以满足自己的孩子。那么这时候家长也应该立刻拉起警报,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的认知观,很容易影响到他之后的三观确立。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可以等到孩子发完脾气之后或者是提起威胁说法之后,给他一个发泄的空间和时间,家长们要等待孩子们真正平静下来之后再进行教育,这时候告诉他们,你发脾气在我这里是不被买账的。因为你这套对于我来说,或者是对于家人以外的其他人而言,都是没有道理的行为。

第2种情况:孩子很懒。你说孩子懒吧,他们完全有理由反驳说:现在成年人也很懒啊,你凭什么要求我这么小的孩子就一定要勤快呢?

其实懒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说:孩子从小就不愿意去做自己份内的事情或者是从不愿意替家长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行为就是不愿意付出劳动,那么在他们收获的时候也应该受到阻碍。

所以家长们要告诉孩子们:适当的培养起自己的动手能力,那么长大之后,才可以通过双手的劳动来获得一定的收获,这样的收支才成正比。如果只是张开嘴巴等待别人给你喂食,那么你总有一天会成为被动的人。

第3种情况是:无法给别人信任感。其实关于信任的含义有很多,像不尊重别人或者是言而无信,甚至没有时间观念这些小细节如果经常发生,都有可能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值。然而时代在发展,需要团队力量的情况很常见,所以想要在社会当中立足,也应该培养起值得信任的形象。

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尊重别人,也要懂得尊重自己,同时也不应该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或者某一方面的细节上做出大跌信任分的事情。

第4种情况:毫无责任感。毫无责任感也包括很多,比如说:做错的事情,还喜欢将责任推在别人身上或者是当别人拿出证据时,还在找借口为自己狡辩等等。这些行为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在日积月累之下依旧不愿意改正,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日后孩子们品质的恶化。所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良好品质,也是家长们应该学会引导的一种方向。

为什么有很多人说:孩子从出生之后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就是那张白纸上绘画的彩笔呢?也正是因为家长在平日里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和家长平时给孩子的引导,对于他们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管教孩子这一方面,即便是大家不推崇虎妈猫爸的教育方式,但是在管教孩子时也应该要从正确的角度入手,切不可任之惯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6
尊重小孩,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一方面让他学习如何尊重别人,还有就是让他获得自尊感,获得对自己的责任感.只有这些孩子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不然,除了问题你还一无所知.
要耐心等待.人的成长过程是非常漫长而复杂的,形式上与一棵树的成长极为相似。树的种子正在发芽的时候千万不能期望它开花,开花时也不能急于采摘到果实。此所谓“切勿拔苗助长”。
要给小孩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些孩子大器晚成,更需要耐心!
还有合理关爱.这就象给树施肥,过多不好,过少也不好。关爱还必须注意平衡,物质的与精神的必须同时兼顾,不可失衡。(本人补充:同时要赏罚分明,但不主张体罚,冷处理比较好。)
应该适当引导.不应该过多地对孩子进行引导的,不要用家长您的脑袋替小孩思这考那,应顺其自然地成长是最重要的,这种重要性要到孩子25岁以后才能显现出来。自然地成长是一个人最终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的必要条件。但要做到恰到好处非常难,家长们总是或多或少地会将自己的观念、成见、偏见、情绪、希望作用在孩子身上,最后培养出的就是所谓的“病梅”。所以与孩子平等相处是最重要的,只是在很少的时候才需要显示家长的权威。
快乐成长.适当地引导必须以快乐为前提,如果丧失了这一前提,一切教育都是失败的!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快乐,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学会创造快乐。所以,知识的灌输是非常有害的,必须寓教于乐;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有时会恰得其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劳动的乐趣、合作的乐趣、克服困难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细心观察,感受你的孩子,理解他.现代教育实际上是大工业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讲究的是大批量生产。但人都是有个性的,所以那种产生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或者类似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仍必须得到提倡。其讲究心与心的沟通,讲究潜滋默化,讲究灵性的互动。人,尤其是未成年孩子,每天都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心理学意义上的),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有新奇、有困惑、也有恐惧,但其身心又不足以完全独自适应这些新事物,所以家长和老师,尤其是家长就有责任细心观察孩子的任何微小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处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但只要家长本着平等的心态,快乐的心情,
自然而为,
不断反省,
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时时反省,不断进步.反省对每个人,任何时候都是非常必要的,对待孩子也同样如此。有了反省和平等快乐自然的心态,孩子的教育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和失误。这样也可以给小孩一个很好的榜样!
最后要允许你的孩子犯错误,允许他的平凡.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期望过高,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要有平常心,否则孩子压力大,家长失望大.对于教育要作好最坏的准备,向最好的方向奋斗.允许小孩失败,让他在失败中成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05
我们常听到这一句话:“小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也的确有许多人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而对管教孩子也跟着悲观起来。教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个孩子也不能老是用同一种方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也因此,使得有些人把管教孩子看成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放弃了管教孩子的天职,使得一些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其实细想起来,言教不如行教,你就是孩子的好榜样!

●小测试: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做?

测试一:拒绝谎言

你几天前答应朋友帮他修改策划方案,今天已经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但因为工作忙你把这事忘在了脑后,朋友打来电话询问,你会……

1.你让丈夫告诉朋友说:"你出差了,过两天才回来。"

2.你直接告诉朋友:真是抱歉,这两天太忙了,请他放心今天晚上一定修改好,明早交给他。

3.你撒谎说已经修改完了,但落在了办公室里。

测试二:勇于向孩子认错

妈妈下班回来,看到女儿正坐在地板上翻书,书柜里的书弄了一地,乱糟糟的。妈妈劈头盖脸地就把女儿说了一通,并命令她马上把书都放回原位。而女儿而却坚持说这不是她弄到地上,坚决不收拾。这时爸爸回来,他说是他早上因为找东西,又急着上班,没来得及收拾。这时你会……

1.立即批评爸爸做事情太毛糙,没有好习惯,而对刚才自己对女儿的错怪,只字不提。

2.对女儿说:妈妈进来时,就你在房间里,所以我认为是你弄乱的。

3.马上对女儿说:真是对不起,宝贝,妈妈没弄清楚就批评了你,是妈妈错怪了你,妈妈向你道歉。

测试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爸爸让儿子不许再看电视,赶快去写作业,再预习第二天的功课,9点半前必须上床睡觉。而他自己……

1.把电视关掉,或是调到比较小的音量看电视,尽量做到不影响儿子的注意力。

2.继续看电视,并调到自己喜欢的体育台,随着场上运动员的奔跑而欢呼。

3.儿子写完作业去洗澡时,看到爸爸孩子还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几乎忘了他的存在。

测试一正确答案:2

将事实如实地说出来,即使可能让朋友不太高兴,但是你的诚实却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没完成任务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想办法弥补,而不能靠说谎给自己开脱。而且因为疏忽而造成的错误,必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补偿,做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从一个侧面让孩子明白:信守诺言的重要。

测试二正确答案:3

父母平时总是这教育孩子知错就改,而一旦面对自己犯的错误,却不愿意直接向孩子认错,觉得这样会失去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而事实是,孩子对你的认错会很善意地接受,并在心里佩服父母的公正,不但不会减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提示父母的人格魅力。

测试三正确答案:1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你不允许孩子看电视了,自己也最好不看,或是做到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否则,孩子会更没心思集中到作业上,而且他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凭什么我要写作业?即使人在书桌前,而心思也早就跑到别去了。这样的结果是每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

●教育孩子十大戒

第一戒:不要在孩子身上贴卷标

大人有时常在言行中,会骂小孩「白痴」、「懒的跟猪一样」、「笨死了」……等等负向的批评话语,这些负向评价的语言一次次的进入孩子的脑海中,久而久之,他会对自己产生负向的自我认知,而这样的自我认知一旦固化这些卷标就像挥不出去的魔咒,一生一世的牵引着这个我们心爱的孩子。有云:爱他就不要伤害他,我们怎能以此魔咒来牵引我们呕心泣血想要拉把长大的孩子呢?

第二戒:不要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的孩子就像生长在无菌室里的小孩,一旦走出无菌室,难免疾病连连,我们 的宝贝也是一样,过度保护,使他无法在自然的社会状态下自我学习成长,有一天,他离开了父母的保护伞,他才发现社会怎么是这样?怎么跟在父母身边时不一样?如此过度的保护,岂有益于我们心爱的宝贝?

第三戒:不要无端怀疑

有时,我们在一件事还未查明之前,就时常一口咬定是我们最爱的孩子干的好事,恐吓威胁要他承认,但是经常事后发现我们错了,然后再以十分爱怜的姿态,想要博得孩子的谅解。而这种无端怀疑的不幸,却几乎是每次发生事端时一再上演的戏码,被怀疑的孩子,他能去相信谁?

第四戒:不要唠叨不休

有句话说:「你要孩子讨厌一件事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对他唠叨不休。」唠叨是精神上的疲劳轰炸,任何人都不愿被人念个没完没了,最好的方法是改用其它方式来管教,丢弃唠叨的旧手段,唠叨只能把父母的情绪发泄给孩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7-16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是孩子身体的发育、人格形成、社会交往,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都由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了相应基础。

而父母怎么去教孩子,孩子往往就会是什么样的。我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教养方式并不是很清楚。那么今天,柠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父母教养方式这个话题。

很多学者认为,要想评定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控制和爱,控制就是对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爱就是是否关心、信任、理解孩子。这两个维度就像我们所熟悉的平面坐标系一样,爱和控制就是x轴和y轴,x轴的两端分别是拒绝与接受,y轴的两端分别是允许与控制,两条直线相交把平面分成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也就代表着四种教养方式——民主型、溺爱型、独裁型和忽视型。

第一种,民主型,是接受与允许的结合。民主,就意味着我们要对孩子采取肯定的态度,对他们的要求、愿望与行为积极回应,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如果孩子有自己想要学习的事情,家长能支持的就可以去支持,给孩子一定的机会去尝试,而不是一开始就因为自己的某种偏见阻止孩子。当然,如果孩子有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吝惜夸奖之词;如果是有表现不好的时候,用合理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而不要粗暴的打骂。

第二种,溺爱型。当允许滑向另一个端点——控制的时候,接受与控制结合形成了另一种教养方式,那就是溺爱型。溺爱,是爱的不理智,也是对孩子的控制不足。一位下岗的妈妈,平时买菜总是和小贩谈价还价、斤斤计较,但是给孩子买东西时却“慷慨大方”,孩子要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甚至任性、自私、为所欲为。当他们长大以后,没有人像父母一样宠着他们,他们会产生一种全世界都针对他的感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第三种,独裁型。当拒绝与控制组合后,就是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专制的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控制力,但是缺乏足够的爱心。对孩子很多的行为自由都进行了限制,不允许孩子有过多的自由活动时间、空间。在这样的教育方法下,可能他一开始是反抗的,时间久了,也就很自觉地听从了父母的安排,但是这样却仍然得不到一句夸奖,这个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就该听自己的。如果你也是这样的父母,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的父母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是不是会对他们产生恐惧呢?

第四种,就是忽视型的教育方式。父母可能由于过于忙碌,根本就没有过多的时间照顾和教育孩子,孩子们要么跟长辈生活在一起,要么每天只是早晚和父母一次见面。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交流很少,孩子如果在缺失的爱与温暖之中长大,就会变得内向和自卑。丘吉尔曾在自传里这样描述母亲:“她于我就像闪耀着的晚星。我如此爱她,即使隔着不可企及的距离。”
由于父母在他童年时期对他长期的冷落忽视,导致他从小就没有建立一个坚固的内在自信。
因此后来即便他功成名就,成为英国最伟大的首相和演讲家之一,他也仍然不敢去肯定自己。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从小的重视有多么的重要。

最后柠檬想说的是,每一个父母都不容易,既然父母已经投入去教育孩子了,那么就选择更好的教育方式来陪伴引导孩子,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民主的父母,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第4个回答  2020-02-01
在关于父母教育的排名中,2019年法国再次以前五名的身份排名世界榜单前列。许多法国婴儿在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睡整夜觉?为什么她们也不说说法国孩子不要求大人频繁关注,而且当大人说“不”的时候也不至于情绪失控呢?
知名育儿学家帕梅拉德鲁克路在他的书中提到:
巴黎父母非常热衷和孩子聊天、带他们认识自然,并给他们读大量书籍。他们会送孩子上网球课、绘画课,以及参观互动式科学博物馆。
然而,法国父母设法做到让孩子积极参与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他们认为即使再好的父母也不应该时刻围着孩子转,更没必要为此感到内疚。
这或许就是法国父母在育儿上获胜的秘笈,与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积极参与而并非强迫孩子的意志或者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种尊重感让孩子能获得极大的自尊感,从而拥有更稳定的情绪。
对于更小的婴儿,法国父母也显得更为优雅从容,并不像其他地区的父母那样时刻围绕婴儿的一切,和法国父母沟通后,会发现,他们认为如果已经为婴儿提供了最适合的生活用品和情感支持,就没必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照顾孩子了。一位法国宝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我的宝宝刚出生时肠胃不好,母乳无法吸收,我并没有因此焦虑或是不停的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选择了更适合肠胃不好的宝宝的奶粉,很多对于婴儿的问题因为家长太过在乎所以就会变得慌张,会觉得怎么办孩子吐奶,怎么办孩子不吸收,其实只要做一些调查就会发现,超市里就有很多适合这种情况孩子的奶粉像是Modilac等(中文翻译:萌缔爱品牌名),第一次做妈妈,chill一点不要慌张呀!“
对于第一次为人父母的人来说,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父母的心,但是确实,chill的心态对于父母来说才更为重要,面对情况冷静理智,不要在孩子的情绪波动时自己也跟着爆发,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