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完蛋!所有桩取芯发现都未到中风化持力层.整片孤石层,下面都是强风化层1

本工程地下室一层,地上十一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设计冲孔灌注桩打至中风化层,共43根桩.桩径有800、900、1400,土层至上而下分别为:回填土\残积砂质粘土\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
桩在施工时基本都有见强风化岩样,然后继续冲至约15米的位置都见岩层,当时判断为中风化(极象中风化),并按设计要求嵌岩1D,基本上各根桩深度都在15米左右(±2米)见岩层,嵌岩后终孔灌砼,结果经取芯发现桩底只有四、五十公分的岩层(象中风化,也象花岗岩)之后再取下去约5米都是强风化。然后才到真正的中风化。
1、如果是孤石怎么可能600平方米的基础都在那个位置都碰到孤石?可能在强风化中间又夹杂着一层类似中风化的岩层。那这个层究竟算是什么层?
2、地质勘察报告中基本都未体现那个位置有这个类似中风化的层。但勘察孔深度均会比打桩的深度深约3、4米。当初以为勘察存在偏差或做假。
3、现在碰到这种情况如何解决?有哪些补强处理或者采取什么方案进行处理?(再补桩基本上不可能了,因为受场地影响)
先谢谢1楼的答复,请大家再讨论下该怎么办呀?那各层可能是夹层,但是夹层怎么会600平方米都有这一夹层呀?如果再做片伐基础或是别的行不行呀?

情况很诡异,呵呵。
1、岩层和土层不同,在局部范围内,风化基本是均匀的,强风化中夹有大面积孤石,下面又是强风化,从岩层形成来看,比较罕见。建议勘探单位做一下补充勘探。
2、既然在600平方米范围内都是这种情况,勘探单位怎么会在勘察报告里没有提出?这绝对是有问题的。但是,在施工时遇见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和设计单位与勘探单位联系,要求有明确解释才行,不能靠自己的想象。所以施工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其实强风化层作为桩基持力层也可以,只是承载力稍差。既然补桩已无可能,那就会同设计、勘探单位,拟定解决方案吧,并且一定要告知业主,且取得业主的书面认可。基本的方法也不外乎加强结构整体刚度,使桩基尽量均匀受力;尽可能减小上部结构的自重。

如果真的是夹层,600平方米就是小意思了,很正常的。至于处理方法么,我实在看不出你是哪一方,所以很难对症下药。
由于这个工程中是嵌岩的端承桩,所以片筏基础只能对提高整体刚度有用,其它方面基本没有用,基础下的土体基本不分担上部的荷载。
谈谈这个工程事故中的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和解决方法:
设计:可以说是没有责任,因为作为设计依据的勘察报告中,没有反映这个情况,施工时,也未接到施工方的异常报告。解决方法:请设计院的总工出面,会同勘察单位一起拟定。
勘察:主要责任。因为大面积的异常情况,居然在报告中只字未提,完全有理由怀疑这份勘察报告的真实性(据我所知,有些勘察单位做的勘察报告是假的,根据以往的工程改一下,就是一份报告)。解决方法:补充勘探几个孔,积极配合设计院拟定解决方法。
施工:次要责任。责任主要是发现异常而没有报告,想当然的继续施工。其实这一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工程中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了。解决方法:呵呵,不用解决,等设计院和勘察单位出方案吧。
业主:当然没有责任,业主只管出钱,能有什么责任?解决方法,协调设计和勘察两方,尽量不要引起扯皮。不过,多出钱是避免不了了,冤大头啊。
监理:也有责任,并且和施工方的责任差不多。为什么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让施工方停工?解决方法:无能为力,尽量配合一下设计和勘察吧,如果有点经验的,那就出些点子,供设计和勘察参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意见,欢迎扔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30
对,楼上的分析很不错,这种情况确实少见,如果你擅自处理倒不好!既然地堪没有“找到”这些孤石,那有可能是孤石,还是和所有的部门碰碰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