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兴趣班越来越多,有必要给孩子多报几样培养能力吗?

如题所述

我就是那个孩子报很多兴趣班的妈妈。

6岁男童,每周上8个课外班,是不是太多了?话不多说,先看看这8个课外班都是啥吧?

课表里共13节课,8个不同的课外班,有的课一周上两次。这些课外班里除了某思维是新报的线上课,其他都是线下转的线上。音基课是个短期的培训班,一个月就结束了。这里边还不包含跆拳道、游泳和轮滑,因为没办法上网课。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妈妈疯了?每天都有课,有时候一天还两节。以前是线下课,从幼儿园放学就去课外班上课,现在改成网课。孩子不是上课外班,就是在上课外班的路上。这么多课,孩子得多累呀?我替这位妈妈狡辩下,简单介绍下这些课,让大家批判的时候更有针对性。

8个课外班,13节课都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课外班大致分成3类,学习类的、艺术类的和运动类的。

1. 学习类的课程

学习类课程算4个,机器人、围棋和某思维都算是培养思维推理能力的,也勉强归到学习类。

某思维课程:这个课程是崭新的,考虑到孩子即将上小学,想培养下数学思维,锻炼锻炼推理能力什么的,刚上了2个月。一周上2次,课后作业就是做课堂上的训练题,题量差不多在5-10道之间,掌握了方法,10分钟以内就可以搞定。

英语课:英语是从3岁开始上的,上了3年多,一周2次,一次2小时。课程中间有20分钟左右的茶歇,上上厕所吃点小零食什么的。课后作业大多是录视频,读书写些简单的单词句子。因为孩子英语课上得比较早,前期需要写的作业都没怎么要求,6岁以后开始写,作业压力不算大。

机器人:机器人是从4岁开始的,一周一次。现在改成网课,一周2次相当于一次线下课。最初是结构搭建,5岁以后开始简单的编程,都是程序模块的。课程比较轻松,没有课后作业。

围棋:围棋是5岁开始上的,一周上一次。最初是学习吃子规则,慢慢学围控,孩子比较感兴趣,课后作业就是在软件上下棋。老师要求每天至少3盘棋,大部分时间都能坚持,偶尔放放水。

艺术类的课程

画画课:画画是从3岁开始上的,最初就是用丙烯画着玩,每周2次课,一次画画,一次做手工。现在全改成线上课,上课就是老师引导孩子画,也没有课后作业。

音乐课:钢琴和音基都归到音乐课里吧,同一个机构的老师讲的。

音基课是短期特训,为音基考级准备的。这个机构的课程安排是这样的:4岁上音乐理论,用团体课的形式,先学会五线谱节拍之类的,5岁以后学钢琴。

因为上过一年的音基理论,这个短期特训就是唱唱谱子强化一下。钢琴课是一周2次,一节团体,一节一对一。学琴初期任务不算重,原则上老师要求一天最少练20分钟,偶尔会放水,大部分时间都能坚持。

3.体育类的课程

游泳:游泳是从2岁开始的,每周一次。前期是潜水练呼吸,快5岁才算彻底学会一种泳姿,现在蛙泳和自由泳会了,孩子吵着要学蝶泳和仰泳,还没有开始学。

跆拳道:跆拳道学的时间不算长,一周一次,学了半年,赶上疫情停课了。

轮滑:轮滑算是被忽悠着报的。5岁左右在奥森的滑冰场滑过几次冰,孩子就想学滑冰,找教练学了4次,算是能在冰上滑了。孩子还想继续学,他想打冰球。他妈妈算了下冰球的花销,太贵了,就忽悠孩子报了轮滑,在陆地上学点花样什么的。

为啥我知道的这么多呢?因为我就是这个“疯狂”的妈妈,这些课都是我给报的,课后作业也是我辅导的。

给孩子报这么多辅导班,妈妈是焦虑成“魔”了吗?

每当有人问我,都给孩子报了什么课,我都会很收敛的只说两三个,因为把这些都盘点一遍太可怕了。

我看过几期《老师请回答》,里边有的小朋友因为家长给报了五六个兴趣班搞得鸡飞狗跳,我都不敢发表意见,因为我报的更多。但报这么多课除了让家里更穷一些,还没到鸡飞狗跳的地步。

说实话,这一堆课外班里,除了游泳有点强迫性质,试游过一次不想去,我强制给报的,其他所有课程都是试过课,孩子也要上的。而且每次续课我都问过孩子意见,他都同意继续学,我是不是特别民主?

为啥报这么多班?我只能说,没想过报这么多,报着报着就多了。

学画画,不是为了当艺术家,是为了对色彩有更多认识,能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学钢琴,也不是为了成为朗朗,只是让他接受下音乐的熏陶,不走专业也可以陶冶情操。

学围棋,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多动动脑子。

我强迫着报的游泳,反而成了孩子最喜欢的运动,是他学的这么多课程里最有成果的。

这些课外班大多数都是兴趣班类的,课堂上比较轻松,还能跟小朋友们一起,就某个主题完成要一项工作,跟玩也没太大区别。

我给孩子压力了吗?我自认为没有,我也不感觉我有多焦虑,只是想尽我所能,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东西。与其说报这么多课给孩子压力,不如说是花钱请人带他玩,玩的项目是我不擅长的,比我陪的效果更好些。

孩子上8个课外班,妈妈做了两件事

孩子上了这么多课外班,作为妈妈,我能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掏学费,二是让孩子坚持。

课外班开销不小,需要精打细算

我家不像《三十而已》里的顾佳家条件那么好,孩子这些课外班一年的花费大几万,对我家不是小数目。不过,我本来就没啥追求,对名牌衣服包包不感冒,平常就爱看看书,再怎么买也花不了太多钱。

孩子想报课,也要考虑性价比,毕竟有的课程真是学不起,就像冰球。我问过学冰球的家长,初期一节教练课200-500不等,冰球不能自己打着玩,要团队练习,要出去打比赛。算上包场外出比赛的食宿,一年20万不在话下。听完这个就彻底浇灭了我的热情,冰球太贵真的学不起。我就忽悠孩子报了轮滑,相比冰球真的是物美价廉,几千块钱就能学一年,又不浪费孩子的热情。

学费虽然很费钱,但一咬牙一跺脚也就花出去了,最多心疼一阵子。孩子上课外班,最难的是坚持。

学费是短痛,坚持是长痛

孩子的课外班,无论春夏秋冬下雨刮风,都很少缺课。倒不是心疼钱,毕竟都能补课,我只是希望孩子能认真对待。

没有课后作业的课外班,上课是愉悦的体验,跟小朋友们一起热热闹闹的做个东西就过去了。有挑战的是需要课后练习的课程。

比如钢琴,一到学新曲子就有畏难情绪,特别不想坐在琴凳上。我要自己先坐在琴凳上瞎弹一气,等他来指正我。我就拉着他一起练,一小节一小节的弹,左右手分开练,最后再合手。

孩子也曾经边哭边弹,但能熟练弹奏的那一刻,笑容也是最真实的。这是他从不会,通过努力练习后取得的成果,他体会到了成就感。

学习的过程总有波折,不想上课了,不想做作业了,练习不顺畅发脾气了,这些我都曾经经历过。但学习就是这样,人生不也一样吗?有高峰就有低谷,人要能享受高峰的荣耀,也要能笑对失意的低落。

孩子的课外班,是孩子和妈妈的互相成就

这些课外班大部分是兴趣类的,等这些课包上完,要停掉一批,幼儿园阶段的广撒网,到了该收网抓重点的时候了。按孩子的意愿,围棋、游泳和机器人是他想保留的,英语和钢琴是我想让他继续学的,这样算下来似乎也不少,但现在还没到决策的时候,可以继续纠结。

虽说现在的8个课外班上得还算顺利,但随着课程难度加大,要面临的挑战会更多,想放弃的时候也会更多。我坚持的原则是,你可以放弃,但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放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有不想前行的脚步。

带孩子上课外班这几年,我也收获了很多,我曾经觉得游泳很简单,直到不会游泳的我报了成人游泳班,我才体会到孩子的勇敢。我跟孩子一起练琴屡屡出错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手眼协调的难度。

当我听不懂课愁眉苦脸的时候,孩子暖心安慰我说,妈妈,你听一遍不到就再听一遍,跟我练琴一样,多练几次就行了。

我是孩子的妈妈,照顾他饮食起居鼓励他坚持,孩子也是我的老师,用我讲给他的道理来鼓励我,这是我和孩子的互相成就。

几个课外班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对课外班过高的期望。孩子学英语两年了,为啥还不能跟老外自由对话,为啥英语考试还不是100分?孩子学了画画,为啥绘画比赛没拿奖?不是所有付出都能马上看到回报,也不是所有回报都在明面上。孩子细小的进步,也有巨大的意义。

在课外班这条路上,我还会继续走下去。我给孩子报的课外班,不是想让他马上功成名就,不是想让他考级比赛拿奖,用出类拔萃的成绩来回报我付出的时间和金钱。

我只是希望他能接触更多的可能性,希望他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想起曾经风雨无阻上课外班的经历,想起他通过努力和坚持学会某项技能的经历,让他能努力坚持不轻易放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0
没有必要。如果给孩子报名太多的补习班,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非常不好。
第2个回答  2021-01-20
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如果孩子喜欢的话,那么选择一个兴趣班就可以了,这样一方面能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在这一个兴趣上非常的优秀。
第3个回答  2021-01-20
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让孩子学的太多,反而会给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还不如让他学几个自己喜欢的培训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