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师如何自强、自尊、自重、自律?

如题所述

与其自怨自艾,幼师不如自强自立!

幼师口袋
2018年12月07日 · 幼师口袋官方账号 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前段时间,我的偶像胡华老师在《做“最后一公里”的守望者》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今天我想到的依然是:幼师当自强。你的工作,要能够赢得社会的尊敬。没有人总是在替你讲话,你要自己拿出努力的姿态,赢得他人的尊敬。与其自怜自艾,还不如奋发图强。从我个人的选择来讲,我热爱这个职业,并不是因为这个职业能够给我带来什么,而是回归到初心里去,喜欢这份职业带来的乐趣。
作为那个“替幼师讲话”的人,在说了太多诸如“优势工资低”、“幼师加班多”、“幼师得不到尊重”的话之后,我想再多加一句:幼师当自强。

幼师当自爱

首先,幼师应该懂得自爱,也就是自我认同。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系毕业的学生,学生时代最困扰我的一件事,就是对这个专业的认同。

大一大二时还在练习钢琴、美术中乐此不疲,在孩子的笑容中暗暗起誓要做一个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到了大三大四却因为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幼儿园混乱的现状而备受打击。

幼师也是一样,困扰于对这个职业的认同。

刚踏入幼儿园时有着一腔教育抱负,一切从孩子出发,想要有所作为;等了工作几年后,却被繁琐的工作、不合人情的制度、不理解的家长逼得忘了初心,甘愿随波逐流,每天能按时下班,孩子不出事就好。

可是,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教育者。

即使你学的理论带班的时候没有用武之地,你应该确信,是它们支撑着你能够专业地读懂儿童;即使你的教育理想被工作逼得无处施展,你应该确信,哪怕在一个孩子身上实现你都是成功的;即使你被生活压得庸庸碌碌,你应该确信,你就是那个专业、背负着祖国未来、闪闪发光的教育者。

幼师当自爱,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自己。

幼师当自立

其次,幼师应该学会自立,也就是提升专业性。

我们以前提到自立,总是联想到经济独立。但很遗憾,对幼师来说,涨工资似乎真的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所以我认为,幼师的自立,是能力上的自立,即专业水平的提升。

前两天我们发了一篇关于幼师工资的文章,有一条留言令我感到很反感:女孩子如果不好好读书,会被抓去当幼师。

短短17个字,包含了性别刻板印象和对幼师的贬低。但令人唏嘘的是,在年轻人酷爱的“抖音APP”中,类似的话题有不下几十个: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幼师队伍,确实是良莠不齐。那些毕业自国内一流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太少,毕业于专业幼师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太少,那些滥竽充数的太多。

可是,无论你出身如何,你应该时刻告诉自己: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背出《指南》不是专业,能不将指南作为标准才是;能拷贝公开课不是专业,能为孩子设计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才是;能做出漂亮的环境不是专业,能引导孩子与环境互动才是。

你必须明白,苦练完钢琴声乐那些技能、熟知心理教法那些理论、掌握三年五年带班经验,远远不是终点。它甚至只是一个起点,作为幼师,你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不断研读更多专业内容,不断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才算是专业的。

幼师当自立,想要得到被人的尊重,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

幼师当自强

最后,幼师才有底气自强,也就是去获得大众的认同。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幼师能够认同自己的专业性,并提升自己的专业性。我倒要看看,还有谁会说:“幼师只是带带孩子”、“学习不好的才去当幼师”!

所以,作为幼师我们要做的事,其实有很明确的目标。不是自怜自艾,而是去认同自己的专业性、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去展示自己的专业性。

教育孩子的专家,不是光说说而已;相信有一天,所有的幼师真的能挺起腰杆拿出专业性的那一天,没有人会再质疑幼师。而当成为幼师这件事不再是门槛极低之后,收入的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幼师当自强,真正收获尊重、收获体面的地位与收入!

最后的话

幼师当自爱、幼师当自立、幼师当自强。

做幼师很苦,所以诉苦可以;但想要让别人看得起,光诉苦没用,要变强才行!

愿更多人看到,愿我们共勉。

*声明:本文由幼师口袋原创,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内回复”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0
近年来,幼儿的教育问题不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这其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幼儿今后的成长,在这里我就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2005 年,据我国抽样调查表明,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达12.9%。 幼儿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 性格和情绪问题; 学习上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还会给家庭、 学校、 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理性思考, 提出实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对策, 必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开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 教育学、 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幼儿的心理机能, 充分发挥幼儿的心理潜能, 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 知识经验的增多和技能的形成, 而且是各种潜能、需要、 动机、 态度、 价值观、 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的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形成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尤其是随着世界迈入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速和人的个体竞争的加剧,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3~6 岁学前儿童处于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其心理上的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尚处于萌芽状态,容易因环境等各种外在因素的不良影响形成不良的心理,其心理健康状况,将对其今后人身旅途中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状况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影响。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形成是人的健康心理培养和形成的基础和关键。正是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 《儿童权利公约》 和 《儿童心理权益宣言》 等文件,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幼儿是未来祖国的栋梁,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综合国力竞争的能动性因素。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培养其强壮的身体,而且塑造其健康的心理,实现幼儿教育的素质化,不仅为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为其一生的发展、成才奠定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基础,是幼教工作和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对跨世纪的一代所面临的具有面对现实、不惧困难,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关心他人、家庭、 社会、 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具有合作、 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的新形势、新任务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职责义务。 我国的儿科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有六大标志: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开朗;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幼儿教师的工作应该从这几个问题出发,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出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的使用方法。
二、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理论积淀不够深厚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 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 只能在摸索中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比较薄弱 , 相关的积淀
不够深厚 , 这就导致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比其他国家落后 , 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 我国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只是在指导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 , 只是采用一些零散的书籍。我国专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不多 , 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 往往会忽视对一些引进资料理解和消化。这样 , 理论的高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低下就形成了矛盾。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 , 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 , 不仅没有对症下药 , 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我们提倡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 不仅要消化和理解教育家和外国专家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 , 而且要结合当前的实践 , 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 专门师资力量缺乏
现在我国的现状是,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幼儿园教师。但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 (幼师毕业以上)。据统计,1998年,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约占总人数的11.65 %。而且由于许多幼儿教师在校学习时对幼儿心理知识学的少且较为肤浅, 缺乏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因而时常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困惑。缺少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指导造成了现在的专门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也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实现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三)医学化模式倾向
尽管我们在主观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客观上我们还是在对幼儿的照顾重点放在了物质和生理上的要求,而忽视了幼儿心理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且由于实践经验上的缺乏,很多幼儿教师将对小学初中的教育方法应用了到了幼儿心理教育中。这样缺乏心理学知识的做法,只能事倍功半!完全达不到我们需要的效果。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1.重视理论的指导和学习 , 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2.创设良好的环境, 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寓教于乐 , 全面渗透。
4.建立幼儿心理档案 , 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遵循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之外,还要遵循自身特有的原则,这是根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实际需要确立的,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充分考虑教育者、教育环境、课程和教学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强调活动过程的教育性和科学性,让幼儿在参与体验中获得有关经验,得到成长与发展。游戏是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幼儿的能力也是在游戏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潜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与材料,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引导而不是干预。
(二)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措施的选择等都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符合他们以直觉形象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通过具体、直观、形象的教具及各类游戏活动,尤其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直接感知活动对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与经验,促进他们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的发展。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想法、愿望和行为表现,用简洁、明确、有启发性的语言,把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让幼儿产生联想,最终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表现出来。
(三)整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思想,既要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又要注意课堂教学与一日常规活动相互衔接,保持一致。同时,还要重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使家庭教育能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致,社会环境的影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引导幼儿自我学习,学会调控自己,逐步实现由外控向内控转化,沿着自尊、自爱、自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方向发展,使家庭、社会、幼儿园三者能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从而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保持协同一体化发展,促使综合教育效应的产生,使幼儿心理品质健康的发展。
(四)全面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幼儿,全体幼儿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幼儿的发展,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每个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为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确立和强调面向全体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是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幼儿实际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密切相联系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就是努力提高全体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同时,在幼儿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带有普遍性,他们的心理需求也具有共同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集体的教育方式进行,只有面向全体幼儿,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当然,面向全体并不意味着就忽视个别,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即使个别幼儿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由于不能满足大多数幼儿心理发展的实
际需要,其结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五)发展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对幼儿、对人性持有正确的认识和信念,认识人的潜能,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持有乐观肯定的态度。重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以发展为重点,辅以预防和矫治,辩证地看待幼儿的缺点和局限。只有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心理健康教育才有意义和价值。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反映出所有健康儿童在正
相似回答